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问题分析

作者: 吴迪 张婷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问题分析0

摘 要:农村小额信贷作为重要的金融支持手段,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户和农业经营者群体设计的一种普惠金融服务,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农户提供可负担的小额贷款,帮助改善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概述农村小额信贷金额小、期限短、担保灵活等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农户收入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试着提出一系列对策与建议,旨在优化农村信贷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户收入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户收入增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43;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6-73-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6.015

0 引言

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专注于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持续且适度的信贷服务。这种信贷服务的目的是借助金融的力量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自我就业及自我发展的机会,推动其朝着自力更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中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并且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信贷机构的积极参与,小额信贷机构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了更多的农村地区,使得更多的农户享受到了贷款的支持,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户收入的增加[1]。

1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1.1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成立的小额信贷机构共计5 500多家,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贷款总额7 000多亿元。随着小额信贷的发展,贷款规模和用途也在逐渐扩大,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小型企业发展、农户个体经营等多个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近570 000亿元,5年来增长超过210 000亿元,获贷款支持的农户数超过20 000亿户,5年间我国涉农贷款余额稳步上升。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发展极不平衡,仍有大量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网点稀少,信贷机构、市场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农户获取贷款的渠道有限[2]。并且由于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高、成本高、盈利空间有限等诸多原因,小额信贷机构数量逐年减少,从2015年的8 900多家,降至2023年末5 500家(见表1)。

1.2 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

1.2.1 贷款金额相对较小

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为数千元至数万元。相较于传统的大额信贷,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金额更加灵活且适应农户的实际需求[3]。

1.2.2 农村小额信贷的还款期限相对较短

农村小额信贷的还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以内。与传统的长期贷款相比,短期贷款有助于农户更快地获得资金支持,并及时还款。还款期限短的特点还减少了贷款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效率[4]。

1.2.3 农村小额信贷通常采用联保或合作社担保的方式进行担保

与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相比,联保或合作社担保这种灵活的担保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贷款效率。并且,农户之间的联保能够减少单个农户所带来的贷款风险,从而提高贷款的获得率。

1.2.4 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相对较高

首先,风险补偿是重要原因。农业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潜在的信用风险,迫使金融机构必须通过提高利率来缓解这些风险。其次,农村金融服务所涉及的成本较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日常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借款人身上,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2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2.1 资金支持与创业发展

创业发展是直接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小额信贷可以通过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和帮助农户开展各类经营活动,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这些贷款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等必需品,也可以用于支付租金和人工费用等日常开销。通过获得贷款资金,农户能够更好地实现创业想法,并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概率[5]。不仅如此,信贷机构通常还会在当地进行宣传交流,了解农户需求和意愿,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创业项目选择,帮助农户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2.2 生产经营资金与农产品增值

农村小额信贷可以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经营资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也可用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更新,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6]。农户在生产经营资金的支持下,可以与农产品加工厂合作,对农产品进行初步或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对加工的农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售量和利润。这样一来,农户可以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扩大市场,直接实现收入增加。

2.3 拓宽销售渠道与市场

农户们在得到资金支持后,可以构建稳固的市场网络,包括与各类零售商、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或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渠道,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而提升产品的销量。此外,信贷资金可以用于推进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在农产品包装、品质检测及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外观、品质和安全性,从而生产出更受消费者青睐的商品,以获得更高的市场售价和更大的盈利空间。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3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的挑战与问题

3.1 信贷风险管理的挑战

在农村地区,客户信息可能不够全面和准确。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来源和基础信息,信贷机构难以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这增加了信贷风险。并且信贷类型普遍是农业类,而农产品价格通常受季节性波动、自然灾害和市场供需波动等因素影响[7],这种价格不稳定性给借款人带来了经济压力,增加了还款风险。在农村小额信贷中,许多借款人是创业者或小规模经营的农户,他们面临着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创业项目的成功与否受到市场需求、经营管理能力、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较弱,信贷机构在发放贷款后,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3.2 信息不对称和利率定价的问题

在农村小额信贷中,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信贷机构与借款农户之间存在信息鸿沟。信贷机构往往因无法充分掌握农户的信用记录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农户在寻求贷款时也难以获取详尽的贷款信息条件。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的不完善也导致农户的信用数据搜集与验证困难重重。因此,为了平衡风险,信贷机构可能会对贷款利率进行微调,以此作为风险补偿措施。另外,农户金融知识的匮乏进一步加深了信任危机,阻碍了信贷市场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在利率定价方面,信贷机构通常采用的是“基准利率+浮动幅度”的定价模式[8]。实际上,信贷机构需要综合考量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偿还能力及担保物的价值等多个因素,通过风险评估得出结论后,才能设定一个与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相符合的贷款利率。

3.3 服务覆盖范围的限制

首先,农村地区通常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这导致信贷机构难以覆盖到偏远农村地区,特别是那些交通不便和资源欠缺的地区,网络和通信设施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扩大服务范围。其次,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与城市地区存在差异,而这可能影响借款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9]。同时,由于农村地区面临较高的经济不稳定性,信贷机构可能更加谨慎和保守,在选择服务覆盖范围时更倾向于经济活动更加多元化的地区。这可能导致信贷机构忽视一些贫困地区或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

4 推动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信贷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信贷机构应建立全面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对农户的信用历史、收入来源、负债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户的信用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降低人工判断误差,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信贷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10]。其次,信贷机构需要定期对农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跟踪,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以便于后续调整信贷策略,有助于在风险暴露初期就采取行动,从而降低损失。再次,信贷机构自身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监管规定,按照贷款流程进行严格审核,防止违规放贷,确保各项业务运作符合规范,进而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最后,信贷机构还可以通过宣传推广,使农村居民懂得如何合理规划和使用信贷资金,降低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风险。

4.2 优化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需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围,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信贷机构可针对农户、农村企业等不同群体的融资需求设计出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信贷产品[11]。为了更好地适应和灵活应对农村市场的变化,提高服务效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应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创新服务模式。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进入农村,确保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4.3 提高机构人员服务能力

提高金融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优化服务质量的最佳途径[12]。为此,信贷机构要经常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除了常规培训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岗位、职责的需求进行设计,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此外,为了强化培训效果,信贷机构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例如,召开研讨会,由资深老员工分享经验,开展模拟场景训练等,增强服务人员在面对实际工作时的应变能力。通过教育培训措施,信贷机构的服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信贷机构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储备人才,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

4.4 建立完善的信贷服务网络

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需要加强信贷机构的建设。目前,国内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村商业银行等机构提供。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助等方式,激励这些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小额信贷业务,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农村信贷部门,从而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13]。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等因素,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户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为了确保服务的普及,信贷机构需要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例如,通过增加移动银行、金融服务站点的方式,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5 结束语

农村小额信贷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信贷机构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产品,更加注重灵活性与可持续性,以满足更多农户的需求。随着政府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信贷机构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及破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形成合力,为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钟俊,杨亦民.农村信贷机构小额信贷发展对策[J].现代商业,2014(29):252-253.

[2]章文光,廖冰武,申慕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额信贷的普惠化路径探索: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26(2):89-99.

[3]吴燕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路径探讨[J].金融文坛,2023,99(3):110-112.

[4]秦志春,尚海洋.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分析研究[J].营销界,2021(9):50-51.

[5]白志红.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与路径[J].农业经济,2020,404(12):103-104.

[6]刘婧,杨凌霄.小额信贷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J].知识经济,2008(10):34-35.

[7]宁爱照,杜晓山.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分析[J].农村经济,2015,388(2):52-56.

[8]蒋海燕.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3,426(35):124-125.

[9]兰京.金融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9):118-123.

[10]徐绍峰.农村信贷机构如何优化信贷结构[N].金融时报,2023-11-23(12).

[11]李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J].今日财富,2023(19):37-39.

[12]李粉云.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J].山西农经,2022(19):184-186.

[13]吴思宇.山东省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