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特征分析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作者: 韩伟

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特征分析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0

摘 要:结合2004—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雪日数、暴雪日数及降雪量观测资料,重点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该地区大到暴雪天气特征。结果表明: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累计出现大到暴雪12 d;年大到暴雪日数以-0.466 d/10 a的速率明显减少,以11月和2月最为频发;年降雪量波动变化显著,但整体以-3.599 mm/10 a的速率显著下降;月累计降雪量的峰值出现在2月,次峰值出现在11月。研究针对暴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大雪;暴雪;特征;设施农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S4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7-139-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7.030

0 引言

大到暴雪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呼和浩特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隶属于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受特殊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呼和浩特市各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呼和浩特市气象灾害更是呈多发重发态势,由此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巨大。其中,大到暴雪作为当地频发的气象灾害之一,轻则影响电力、交通、农牧等行业的正常运行,重则危及人畜生命健康安全[1]。

设施农业作为呼和浩特市受暴雪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一旦发生大到暴雪天气现象,极易压垮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致使农作物遭受冻害,不仅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还使农民蒙受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2]。因此,深入剖析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天气特征,掌握大到暴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并采取强有力的应对处理措施,对保障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所用的气象数据均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南站(站号53466),主要包括2004—2023年大到暴雪日数、降雪量观测资料,多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剖析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特征。其中,大雪是指24 h降雪量超过5 mm的降雪天气现象,而暴雪是指24 h降雪量超10 mm的降雪天气现象。

2 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特征分析

2.1 大到暴雪日数变化特征

统计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日数(见图1),在研究时段内,呼和浩特市累计出现大到暴雪日数12 d,年均出现0.6 d。分析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可知,近20 a来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日数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466 d/10 a。其中,2004年呼和浩特市出现大到暴雪日数最高,共计出现3 d;有11 a未出现过大到暴雪天气现象,分别为2008—2010年、2012—2014年、2016年、2018年、2021—2023年。

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日数均集中在每年的11月—2月,其他时段未出现过大到暴雪天气。11月和2月出现大到暴雪天气日数最多,均月累计出现4 d。与之相比,1月出现大到暴雪日数最少,仅出现1 d。

2.2 降雪量变化特征

统计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降雪量(见图2)可知,近20 a来呼和浩特市年均降雪量为4.6 mm。在研究时段内,呼和浩特市年均降雪量波动变化显著,但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599 mm/10 a。以2004年降雪量最高,达17.1 mm。

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月降雪量的峰值出现在2月,累计达44.8 mm,月均降雪量为11.2 mm。次峰值出现在11月,月累计降雪量为23.7 mm,月均降雪量为5.9 mm。

3 呼和浩特市大到暴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3.1 破坏设施结构

首先,大量积雪堆积在温室、大棚等设施顶部,会对设施骨架造成巨大压力。而很多温室大棚骨架设计的承载能力有限,面对暴雪积压,极易变形[3]。尤其是一些简易的塑料大棚骨架,极易因无法承受过量积雪而出现拱形结构扭曲,对整个设施的稳固性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大到暴雪发生时常伴随有大风等现象,狂风裹挟着雪花极易在冲击力作用下破坏温室大棚的薄膜或其他覆盖材料,致使棚内保温效果变差。最后,长时间的积雪堆积还极易导致薄膜出现裂缝、破损,直接影响其透光性与密封性。一旦薄膜破损,将无法有效控制棚内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而对设施农业造成不良影响。

3.2 对光照的影响

一旦发生大到暴雪,必将对设施农业的光照条件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首先,暴雪天气发生时多天空阴沉且云层厚密,太阳光线很难穿透云层抵达设施农业区域,致使大棚内部光照强度大幅减弱[4]。即使雪后天气转晴,积雪覆盖在温室、大棚等设施顶部,也会大量反射阳光,导致进入棚内的有效光照量减少。例如,番茄、黄瓜等冬季种植的喜光蔬菜,光照不足会严重阻碍其光合作用,叶片无法充分合成养分,不仅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甚至枯萎,还会影响果实发育,最终出现果实个头小、品质差等现象。其次,持续性的大到暴雪还极易导致光照时长缩短。受阴天、积雪反射等因素影响,设施内农作物光照时长明显少于正常天气。对于一些对光照时长要求严格的农作物而言,大到暴雪条件下的光照将无法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会延长其生长周期,推迟其上市时间。

3.3 阻碍交通与物流

呼和浩特市一旦出现大到暴雪天气,还会对设施农业的交通与物流运输产生严重影响。首先,大到暴雪会导致道路积雪、结冰,致使道路通行状况变差。通往设施农业产区的道路极易由于大到暴雪而被封锁,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致使化肥、农药、种苗等设施农业必需的生产资料无法及时送达农业区,耽误农作物的最佳种植与管理时机,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程及产量[5]。另外,道路不畅还会严重阻碍农产品的正常销售运输。农产品无法及时运出销售,一方面会导致农产品积压在产地,农产品存放时间过长会变质腐烂,使当地农民蒙受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会错过最佳销售时机,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影响农民的长期经济收益。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大棚设施建设与维护

为减少大到暴雪对设施结构的损坏,加强温室大棚设施建设与维护刻不容缓。首先,设施建设应选用坚固且有良好抗腐蚀能力的骨架材料(如热镀锌钢管等),以增强骨架的承载能力。其次,合理设计屋顶坡度,通常以30°~45°为宜,这一坡度有利于积雪自然滑落,可有效减少积雪堆积对设施造成的压力。除此之外,还要重视覆盖材料的质量,尽可能选用厚度适中、抗老化、抗冲击能力强的薄膜或新型覆盖材料。在大到暴雪发生之前,全面检查现有设施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检查骨架的牢固程度、薄膜的完整性及各连接部位的紧固情况等。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加固处理。还可在设施周围设置适量的防风柱,以增强设施的整体稳定性,有效抵御大到暴雪带来的冲击。

4.2 合理调控光照

首先,当光照强度不足时,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及广大农户可采取人工补光措施。可选用合适的补光灯,如LED植物补光灯具有光效高、能耗低、发热少等优点。结合农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及面积大小,合理布置补光灯的数量及位置。同时,还可结合农作物的光照需求规律来设置补光灯的使用时间。例如,白天光照不足时,可适当延长补光时间,以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光照。其次,大到暴雪发生后,应及时将设施顶部的积雪清理干净,以减少积雪对阳光的反射,尽快恢复棚内正常的光照环境。

4.3 保障交通与物流

为保障大到暴雪条件下设施农业的交通与物流正常,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大到暴雪发生后,清理与维护通往设施农业产区的道路。通过铲除积雪、撒布融雪剂等方式,尽快恢复道路通行能力,既有助于生产资料顺利运入农区,又可保障农产品顺利运出。同时,应建立长效的道路维护机制,定期对道路进行检查与维护,提前做好应对大到暴雪的准备工作。②强化与物流企业的沟通协调。在大到暴雪发生时,应合理制订物流运输计划,优先保障设施农业相关物资的运输。同时,应鼓励农民线上销售或与超市等零售商直接对接等,以减少因交通受阻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还可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时掌握农产品的运输及销售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与优化运输策略。

5 结束语

2004—2023年呼和浩特市累计出现大到暴雪12 d,年大到暴雪日数以-0.466 d/10 a的速率减少,以11月和2月最为频发。年降雪量波动变化显著,但整体以-3.599 mm/10 a的速率显著下降。月累计降雪量的峰值出现在2月,次峰值出现在11月。设施农业作为呼和浩特市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一旦出现大到暴雪天气,不仅会直接损坏设施结构,影响设施农业的正常光合作用,还会严重阻碍设施农业的正常交通与物流运输。为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强化设施建设与维护,同时合理调控光照,做好交通与物流保障,尽可能减小大到暴雪对设施农业的不利影响,保障呼和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宁,齐佳慧,杨旋,等.通辽市大到暴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区域性过程评估[J].内蒙古气象,2024(3):16-20.

[2]赵立清,徐建国.赤峰市大到暴雪统计特征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6):533-536.

[3]王萍,李秀芬,李廷全,等.黑龙江冬春季暴雪变化特征及其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6):184-192.

[4]王超.强降雪天气设施农业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8):80-81,83.

[5]赵运成,张艳红,张蕾.2023/2024年冬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4,45(4):444-447.

(栏目编辑:董清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