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东凤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

作者: 陈记臣 王会 彭铭辉 陈冠名

潮州市东凤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0

摘 要: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广东省潮州市东凤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耕地类型中高标准农田的面积,验证其新增的产量和产值。①在东凤灌区水田、水浇地和旱地3种耕地类型中,高标准农田的占比分别为39.08%、23.53%和18.18%,平均为37.75%;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明显提升,共计新增产量382.30万kg,新增产值1 016.65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效益分析;东凤灌区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8-155-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8.038

0 引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需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而灌区工程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和重大公益性民生工程。吕田等[1]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河南省N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情况;陈宇斌等[2]从政策方面分析了高标准农田的农业碳减排效果;程烔等[3]对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了投资估算研究;蔡联等[4]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新政村、凉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了实施后效益评价。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对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等有重要作用,也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对广东省潮州市东凤灌区2012—2018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为我国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东凤灌区耕地和高标准农田情况

东凤灌区工程于1955年兴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韩江下游新津河右岸,为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范围,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5-6]。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5 ℃,年平均降雨量为1 620 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7]。灌区工程受益范围为潮州市潮安区的东凤、彩塘、庵埠、龙湖、金石、沙溪等乡镇。

1.1 耕地情况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由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得知,东凤灌区内的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的面积分别为2 473.34 hm2、113.33 hm2和73.33 hm2,合计耕地面积2 660.00 hm2,详见图1所示。

1.2 2012—2018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平衡性具有直接影响,可有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8]。多年来,潮州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以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为重点,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农业生产设施基础。2012—2018年,东凤灌区合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 173.33 hm2,其中2012年和2013年建设面积的占比最大,分别占全部高标准农田的29.63%和28.44%。东凤灌区2012—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详见图2和表1。

1.3 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叠加情况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社会经济活动会对陆地表层覆被产生影响[9]。将东凤灌区内的高标准农田与耕地图层进行叠加,得到其高标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的面积分别为966.67 hm2、26.67 hm2和13.33 hm2,合计高标准耕地面积1 006.67 hm2,详见图3所示。在水田、水浇地和旱地3种耕地类型中,高标准农田的占比分别为39.08%、23.53%和18.18%,平均为37.84%。可知,水田种植高标准农田的占比最大,水浇地次之,旱地中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最小,具体如表2所示。

2 东凤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种植业收益增加。东凤灌区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和花生,三者分别以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种植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新增的产量和产值[10],计算公式详见式(1)与式(2)[11]:

N=(A有-A无)×S         (1)

Y=N×P              (2)

式中,S为种植面积,A为每公顷产量,N为新增产量,P为单价,Y为新增产值。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新增产量和产值如表3所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明显提升,共计新增产量382.30万kg,新增产值1 016.65万元。由此可知,东凤灌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了高产稳产的目的。

2.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2.2.1 社会效益

分析灌区节水改造前,开耕时节由于用水不能得到保证,农民常因灌溉用水问题争吵,伤及邻里和气;灌区受益范围内的农民曾多次向所在镇的镇政府提出意见,要求进行灌区改造。工程建设为当地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灌区节水改造后,由于用水得到保障,原来不能种植的耕地达到了种植条件,原有低产田提升为高产田,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调整,使单位面积土地的农作物产量增高,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2 生态效益

分析灌区实施节水改造,采取堤岸修复、水环境改善、景观与游憩系统结合等措施,将沿岸地区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防洪、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观光区。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田整齐美观和增强水土保持能力的特点,有利于构建生态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田园景观,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了绿色屏障。

3 结束语

广东省潮州市东凤灌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提高该地区农作物产量和产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东凤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际情况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不足、建后管护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因此,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推进,当地还应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效奖励机制和管护机制,加强建后监管,落实奖励、管护经费,以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田,宋保胜,吕春蕾,等.高标准农田建管模式实践与效益分析:以河南省N县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22(4):53-57.

[2]陈宇斌,王森.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农业碳减排效果评估: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的事件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3(6):67-80.

[3]程炯,李新通,谢剑斌,等.丘陵地区人均半亩(333 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以马坪镇为例[J].福建地理,2000,15(4):10-13.

[4]蔡朕,鲍静媛,李云.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土地平整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以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新政村、凉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33(7):45-48.

[5]徐俊.火力发电厂RB控制[J].河南科技,2015(18):147-148.

[6]沈炬鹏.潮州供水枢纽东西溪电站厂用电备用电优化研究及论证[J].河南科技,2013(3):78-79.

[7]张玲.梅州市柚子种植业发展现状及高效施肥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30):58-60.

[8]田亚娟.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5):144-146.

[9]马起明.1980—2020年河南省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变化及特征分析[J].河南科技,2024,51(7):96-101.

[10]杨思越,刘辉.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分析[J].乡村科技,2023,14(15):151-154.

[11]陈海盛.福安市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21(6):16-17.

(栏目编辑:胡海峰)

基金项目: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20-19,2020-21);广东省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专项资金项目(2022L015)。

作者简介:陈记臣(1991—),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水利;王会(1997—),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彭铭辉(1985—),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设计;陈冠名(1987—),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涉水工程咨询及水利工程设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