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殷姣姣

0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关联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还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民族复兴大业相交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字化成为变革的关键动力,农村电商是数字化深入农业领域的代表性体现,在乡村发展中占据的地位不断提升,打破了传统农业产销的地域束缚,为农产品打造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农村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农民收人得以提升,经济发展也被带动起来。但是,农村电商前行路上依然横亘着诸多障碍,探究其现状、问题与解决之法显得尤为重要,毕竟这一过程能够释放数字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能量,提升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为乡村经济迈向可持续之路添砖加瓦。

1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呈现蓬勃态势,其覆盖范围日益扩大、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还可以促进关联产业成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1电商平台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陆续开拓农村市场,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这样的行业巨头,通过布局农村服务网点和推动农产品进城等方式,将触角延伸至乡村角落;同时,涌现出一批专注地方特产的小型平台,如县域或乡镇级电商体系,重点售卖当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这些动态拓宽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渠道,许多乡村得以依靠这些渠道把产品销向全国乃至海外,而村民参与电商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只需简单的注册手续即可在线开店,销售自产作物或手工商品。因此,电商的大规模渗透为乡村电子商务的兴起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1.2农产品电商销售规模持续扩大

电商平台逐步扎根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渐趋完善,农产品电商销售规模不断扩张,不管是传统的谷物果蔬,还是带有地域标签的禽畜制品与山珍特产,都接连登上电商销售舞台,直接为城市餐桌增添了色彩。农民借此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径,随着收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其中,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孕育出具备规模特征的农产品电商群落。这些群落通过共享品牌标志、统一包装设计和规范销售渠道等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而这种群体化经营的优势反过来又助推了整体销售规模持续攀升[1]

1.3农村电商促进关联产业成长

农村电商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农产品销售,还顺势点燃了周边多个产业的引擎,物流配送便在其驱动下迅速扩展版图,不少物流企业盯紧这块蛋糕,忙着设立站点、调整路线规划以拉高配送效能。而包装印刷行业也趁势在乡村站稳脚跟,一些厂商潜心研发贴合农产品特性、兼顾环保与美观实用性的产品,倾注大量精力做精做细,这股电商浪潮顺势带火了培训、摄影美工及代运营等相关服务领域,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窗口,悄然推动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多方向转型,这些逐渐成形并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正在低调重塑乡村经济的传统样貌及其运转节奏。

2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村电商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为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品牌建设滞后等方面。

2.1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电商前行的步伐被网络覆盖与物流配送这些基础设施的短板牢牢拖住。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如同陷入了信息孤岛,网络信号断断续续,带宽资源更是极为紧张。例如,山区农村地形复杂、山峦起伏的情况成了信号扩散的巨大阻碍,网络基站建设困难重重且耗费巨大,导致网络覆盖非常不到位,农民利用电商平台上传商品或者进行直播销售时,画面卡顿甚至突然断线的情况司空见惯。一位从事农产品直播的农民主播无奈地表示,在直播过程中由于网络突发状况画面中断频发,观众大量流失,这不仅让销售业绩大幅下滑,还击碎了自己的热情。这种不够稳定的网络状况使电商业务寸步难行,农民不能顺利开展电商活动,很多商机白白溜走。

农村物流网点散落各处,难以编织成覆盖面广的网络,很多农村地区实现不了快递直接到家,农产品运输总得多跑不少路,时间和运费成本自然就高了。在交通不便的村子尤其如此,快递往往只到乡镇一级,村民取件困难,往外发运农产品也得先到乡镇中转点,这样一来不只是运输费用不低,整个流程也被拉得很长,像草莓、樱桃这类生鲜农产品,路上耗时太长就容易坏掉,品质受损的同时市场竞争力也跟着下滑[2]。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稀缺,生鲜农产品的保鲜运输需求根本无从满足,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节,大量肉类和奶制品缺乏冷链运输条件,难以按时安全送抵消费者手中,导致损耗极其严重,这成了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另一重束缚,不仅显著拖累了农村电商的前行步伐,而且使商品类型难以实现多样化扩展。

2.2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匮乏

农村电商眼下迫切需要懂农业又精通电商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可现实是这类人在农村寥寥无几。虽说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获取有所关联,但农民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带来的影响不容小。例如,店铺装修、推广策略及数据分析这些核心技能,学起来相当吃力,不少农民没接受过系统电商培训,在店铺装修上往往只是上传商品图片草草了事,对页面布局与色彩搭配等设计要点毫无概念,使得店铺显得平平无奇,难以招徕顾客;对于推广环节,农民对搜索引擎优化和社会化媒体营销等手段闻所未闻,只能依赖熟人网络推销商品,销售路径狭窄得可怜;而数据分析对农民来说更是一团迷雾,农民无法依托数据去洞悉客户需求,进而优化自家产品与服务内容。

城市凭借丰富的资源与发展空间对年轻人产生强大的吸附力,教育资源、医疗服务、文娱活动及工作机会等方面全面占优。而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配套也有明显短板,这让年轻电商从业者大多倾向在城市扎根而不愿涉足农村电商领域,导致农村电商运营显得有气无力,商品售卖形式死板单一,仅停留在基础的线上销售模式。类似直播带货或社群营销这些平台好功能鲜有应用,电商平台应具备的优势被埋没,发展进程被迫拖缓,农村电商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跟上时代节奏,整体处于不利地位[3]。

2.3农村电商品牌建设滞后

农村电商的品牌建设面临诸多不足之处,不少农民与电商企业只在乎农产品的短期销量,对品牌打造兴致缺乏,认为只要农产品卖得出去就算完事,并未察觉到品牌对于农产品长远发展的关键价值。眼下,各地电商品牌众多,但普遍缺少整体统筹与有效管控,于是品牌形象变得模糊起来,定位也不精准,很多农村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在名称和包装设计方面个性缺失,同质化情况甚是突出,这样一来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品牌的产品。况且,部分农产品生产过程缺乏标准的品质把控,质量起伏不定,这对打造好口碑非常不利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122.pd原版全文

品牌宣传手段相对单调,不少品质优良的品牌因传播策略欠缺,知名度始终难以提升,市场对其的认可度也不够高。许多农村电商企业并未充分发掘新媒体与电商平台的推广潜能,依然依靠张贴当地集市海报这类线下方式开展宣传,覆盖范围极为狭窄,这种状况无形中延缓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步伐,不仅难以创造突出的品牌效应,在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上也存在短板,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自然面临更多阻碍[5]

3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推进农村电商品牌建设、健全农村电商政策支持体系。

3.1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应主动对接通信运营商,商讨制定专门面向农村的网络建设方案,针对偏远山区这类网络覆盖难度大的区域,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补贴运营商,鼓励投资建基站,部分地区还能尝试引入小型基站或者卫星通信技术来化解难题。另外,要确保网络政策在农村真正落地,凭借政策驱动与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推动农村实现更快更实惠的网络服务。物流配送如顺丰、韵达等大型物流公司在农村设点时,可考虑为其减免税收等方式,以此逐步将物流体系扩展至乡野村落。当地物流企业要想整合资源,关键在于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以提升运作效率。例如,部分区域设立了农村物流公共服务中心,将多个物流企业的配送任务打包整合后统一实施共同配送,这样一来成本也就顺理成章地降了下来。在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上,政府可以借助财政补贴或者贴息贷款这类方式,推动企业在农村地区部署冷库与冷藏车,对于那些生鲜农产品产量较高的农村来说,应优先支持相关项目,确保运输中的易腐品能够保持品质不减,这样既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村电商铺设了坚固的硬件支撑[6]

3.2加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

政府应联合高校与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推出农村电商相关专业课程。农产品电商运营和农村物流管理等方向明确,对口人才需求逐步涌现出来,高校和职校要想方设法拓宽渠道,同农村电商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拥有实践场地,农民与农业从业者拥有一个专门的线上学习平台,电商行业的专家被邀录制课程,内容从基础电商业务、开店技巧到网络营销手段面面俱到,学习变得灵活自由。应设立农村电商培训班,不定期走进乡村田间,既面对面传授知识,又指导现场操作,这种方式更接地气。农村地区可以开展为期一周的电商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际操作,如农产品拍摄技巧、网店装修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想方设法吸引城市电商人才到农村,政府为此要推出住房补贴政策,投身农村电商的城市人才可以免费居住一段时间或者享受租房补贴。同时,应设立创业扶持资金,使有创业意向的城市电商人才获得资金支持去农村发展电商业务。农村学校应对孩子教育问题加以关注,积极协调资源提供优质条件,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从而为农村电商注入新生力量。

3.3推进农村电商品牌建设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推动农村电商品牌建设培训,邀请擅长农产品品牌打造的企业家现身说法,让农民与电商企业逐渐体会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规划应融入本土农产品特性和文化韵味,规划统一的发展方向。例如,某地借助茶文化的深远底蕴,把茶叶品牌定位成“承载千年工艺的生态佳茗”,在质量标准化管理上,搭建起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种养时的土质、水质状况,到采收、加工、包装这些环节,都制定出细致的规定[8]。引进先进质检设备的同时搭建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掌握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资讯,这一透明化特征使得产品质量更易获取信任。在品牌推广层面,借由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起直播活动,邀请网红主播助力造势代言;农村电商企业应被引导参与各类展销会及电商竞赛,展示自身形象寻求新机遇,多元的品牌塑造方式不仅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也进一步拓展了其市场影响力覆盖面。

3.4健全农村电商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完善资金扶持政策时应设立农村电商发展专项资金,其用途清晰指向农村电商企业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等领域。应简化贷款审批流程,设置专门的贷款服务窗口为农村电商提供便利。汇聚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等多方资源推出一站式服务模式,这一操作让贷款审批时间得以缩减,门槛也降低不少,旨在为农村电商企业和农民注入资金活力。在税收优惠落实环节,举办税收政策解读会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齐上阵,让企业对政策的了解更透彻。税务部门应优化服务,简化税收优惠办理流程,让企业得以及时享受税收优惠。在政策推广时,依靠农村广播、电视和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农民与农村电商从业者传达农村电商发展相关政策内容,定期安排政策宣讲会走进农村地区,面对面为农民和从业者解读政策,以此提高政策知晓率。同时,应构建起政策执行监督体系,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针对政策执行情况展开跟踪评估,若发现问题则迅速调整和完善政策,从而确保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9]

4农村电商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呈现多元化、国际化等趋势,具体体现在技术创新驱动电商模式升级、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融合加速发展、农村电商加速国际化扩展、农村电商生态日益完善等方面。

4.1技术创新驱动电商模式升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持续演进,农村电商逐渐向技术创新驱动模式升级,大数据已悄然给农村电商企业铺设出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路径,营销有了明确方向,个性化推荐也不再遥不可及,由此,销售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人工智能涉足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智能客服等领域,助推质量监管和服务水平提升,区块链则使农产品产运销各环节信息变得透明且可追溯。例如,区块链能记录如产地种植、施肥用药、采摘运输等具体细节,消费者一扫码便清楚明了,这让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愈发放心。这些新潮技术在农村电商中的逐步融人,促使农村电商模式不断更新升级,农村电商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也随之节节攀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12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