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视角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作者: 赵晓曦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常见的艺术介入形式有特色农家乐、艺术展览、乡村民宿、特色主题餐厅、艺术家工作室、文创产品、书屋、特色小镇、文化商业街、乡村体验园和艺术写生基地等。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艺术介入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提取乡村文化元素、传承地域文化,丰富艺术创作形式、增添艺术价值,强调民众参与互动、加深乡村情怀,注重自然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干预。
关键词:乡村旅游;艺术介入;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1-38-4
0 引言
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富民强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形式给乡村旅游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批批生动有趣、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乡村网红打卡地”和“网红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游玩体验。艺术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着眼乡村发展困境,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元素和手法对乡村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是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带动了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1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18年,河南省政府发布的《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以农为本、多元发展,丰富内涵、品质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原则,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规划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打造以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通过梳理近年来河南省相关指导政策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呈现出明确的层次性与联合性特征,河南省将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河南省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较早的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新乡市辉县郭亮村先后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之后10年,河南省各地市逐渐开始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村。但随着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要求日益提高,其发展水平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河南省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近10年来,艺术介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助力河南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流趋势。通过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艺术范”越来越浓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美与诗意。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已超越传统的“农家乐”“采摘游”等传统观光性质的游览形式,在艺术介入的推动下向休闲、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形式转变,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河南省在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理论研究不够丰硕,乡村环境遭到破坏,乡村建设作品忽视河南本土特有的文化环境,大量外来艺术文化的介入使乡村失去原本的韵味,传统的手工产品被工业化产品替代,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链尚未健全等。对此,如何利用艺术设计手段将艺术创意与乡村文化进行适当的融合并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是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 艺术介入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
艺术介入乡村是实现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起方式以自发和诱发两种模式为主。其中,自发模式是指村民自发或外来人自发进行的乡村旅游规划,诱发模式是政府或第三方邀请相关艺术工作者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本村人的自发建设,是村民根据个人意愿自发组织的各项乡村旅游项目,容易得到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但由于村民的审美能力有限,艺术介入意识不强,旅游项目形式较为单一。艺术工作者参与的诱发式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更为系统、科学,艺术介入模式也较多样化,可以是艺术家询问当地村民意见进行对话式的旅游项目规划,也可以是艺术家结合学院派力量将乡村打造为艺术创作的实践基地,还可以是艺术家结合艺术创作理念对废旧的乡村空间进行整修和改造等。这些艺术介入的乡村旅游项目绝大多数能体现出浓郁的乡村情怀[1]。艺术介入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不仅增加了河南乡村的魅力和特色,而且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1 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乡村旅游提供的休闲娱乐活动已不能满足城市人群的乡村体验需求。结合现代艺术手段整合乡村现有资源,可以使乡村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城市游客的体验质量。首先,可以提升乡村的艺术文化风貌。由艺术工作者参与的乡村建设项目,在乡村建筑、室内空间、景观环境、手工艺品、节庆活动等建设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创意和艺术特色,解决了农村建设同质化问题,有利于营造出浓厚且温馨的乡村文化艺术氛围。其次,可以形成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艺术场所的建立或艺术活动的举办可培养村民的审美情趣,吸引更多村民主动加入艺术介入乡村旅游建设。村民和艺术工作者共同参与的艺术实践为乡村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激活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可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2 传承乡村文化
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是支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将会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近年来,河南省将对乡村自然景观的利用、传统节日活动的举办、建筑空间环境的改造、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艺术作品的展览等实践活动作为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项目时,实践者要遵循乡村内生基础,以复兴当地传统文化为重要突破口,尽可能保护村落的原本形态,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探索出一条新的文化再生机制。部分乡村也倾向于打造具备乡村特色的旅游景区,强调将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运用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朴素的农耕文明、古老的建筑艺术等特色乡村景观融入旅游景区,构建艺术体验与乡村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综合体,满足城市游客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2]。特别是一部分村落的传统文化正濒临灭绝,亟待加强保护。艺术介入的乡村旅游活动可以科学合理地保护历史遗留的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助力乡村文化传承。
2.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迫切希望周边有特色的景点或场所能够满足回归田园、回归乡野的需要。随着城市居民的需求升级,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艺术介入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提升景区吸引力,更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方面,打造二产、三产新业态,推动当地农业、服务业、加工业发展,并将单一的产业链条优化升级为多元复合型产业链条,使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焕发农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形成有活力的就业创业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引农民工、有志青年返乡加入乡村旅游发展队伍,在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的同时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3 河南省乡村旅游的艺术介入形式
目前,艺术介入河南省乡村旅游的主要参与人群有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规划师和设计师等。他们将大量的城市文化元素、生活元素引入乡村,引导乡村旅游朝着多元化、艺术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乡村艺术实践者的研究领域不同,他们所选择的媒介方式和作品展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艺术介入乡村旅游业的形式以视觉感知和表演艺术为主。首先,作为乡村旅游一级图像的构筑物(如建筑)、景观本身是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的主要途径,是艺术介入的重要物质载体。与之相关的是建筑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空间设计、艺术品及艺术品陈列等相关的艺术学科,这些艺术创作以视觉感知的形式被捕捉,决定了游客对旅游地的最初印象。其次,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旅游项目进入运营阶段、体验阶段,以表演艺术为介入形式的旅游体验项目得到充分发展,表演内容通常是以当地历史文脉作为文化资源进行文本创作,后由艺术表演人员进行现场演艺,包括戏剧、舞蹈、情景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例如,郑州市中牟县“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一座具有21个剧场的巨大戏剧聚落群,景区以独特的建筑形式为载体,用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游客讲述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游客在此能感受到戏剧文化的魅力。
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具体项目类型有艺术活动展览类、公共建筑艺术营造类、景观空间设计类、文创产品设计类、传统手工艺设计类和文艺表演类等,常见的艺术介入形式有特色农家乐、艺术展览、乡村民宿、特色主题餐厅、艺术家工作室、文创产品、书屋、特色小镇、文化商业街、乡村体验园和艺术写生基地等[3]。
4 艺术介入视角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4.1 提取乡村文化元素,传承地域文化
河南省乡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较为多元化,有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艺术介入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地方文化资源,还可以打造以传统文化为亮点的体验型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者在乡村旅游的艺术创作中,搜寻能让当地村民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元素,提取当地文化的精华,再结合市场流行趋势、国潮文化、目标人群的喜好进行创作,以凸显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例如,受邀的艺术家或专业人士将农村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潮流融合在文创产品中,具体的文化内容可以是历史故事、农耕文化、名人典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使产品更具文化寓意与情感价值,有效提高旅游者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助力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4];通过保护建筑古迹来展现和传承当地建筑文化,巩义市明月村就是利用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石券窑建筑打造示范农家乐。该项目保留了窑洞主体建筑和室内的建筑结构,在艺术介入建筑和空间改造的过程中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从乡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如瓦片、当地石材、木材、生产生活用品等,优化窑门、窑窗、窑脸、女儿墙等建筑特征,构建生态优美、功能健全的乡村民宿体验空间(见图1)。
4.2 丰富艺术创作形式,增添艺术价值
乡村旅游中的艺术创作可以从色彩、形式、肌理、材质等感官方面着手,结合当地的环境特色,注重色彩和形式的搭配,丰富肌理和材质的应用,将现代艺术融入乡村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具体可以通过产业特色、农村主题、乡村文化来打造乡村特色景点。河南省的乡村具有多样化特点,每个村庄都应结合自己的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可运营性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例如,坐落在太行山大峡谷崖壁高台上的林州市高家台村,初期因为摄影师和艺术家的陆续到来而受到关注,后期依托当地秀丽的自然风光,在长期的艺术熏陶下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美民宿、具有艺术氛围的写生长廊、具有艺术创意的美术展馆,举办具有影响力的绘画作品展和山水画培训班。这些艺术介入的建设作品都巧妙结合了当地特色材质、形式及照明等技术,提高了作品乃至整个村落的艺术感染力,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写生”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集参观旅游、写生游学、艺术培训、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写生胜地和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4.3 强调民众参与互动,加深乡村情怀
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艺术工作者需要听取当地村民的可行性建议,同时鼓励和引导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共建,保证作品与周围环境的相容度。这样不仅可以让人们对作品产生共鸣,还能体现艺术的公众性。对于当地村民而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村民的平均收入,从而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的参与有利于加深其乡村情怀,提升其文化自信,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对于游览者而言,通过欣赏乡村旅游作品或参与乡村艺术活动,如星空露营、趣味运动、农事采摘、音乐派对、文艺花海和艺术展览等,可以快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环境特色,增强旅游体验感,提高游客重游率,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4.4 注重自然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干预
近年来,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出现了过度干预的情况,或者用城市思维解决农村建设问题,导致游客到乡村旅游体验不到乡村的韵味。艺术介入乡村旅游并不意味着要引入过多的外来文化和技术,而是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注重资源节约和自然风貌保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淳朴风貌,巧妙地采用艺术表现形式增添乡村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从艺术化的视角展现乡村风貌,实现艺术乡建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5]。艺术介入乡村旅游,归根到底是艺术介入社会实践、介入产业的行为。在河南省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艺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艺术介入乡村旅游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利用河南省丰富的乡村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业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婉莹.艺术介入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53.
[2]周晓虹,赵英姿.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设计在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4):137-139.
[3]伍梓瑜.中国当代艺术介入乡村的现象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8:69.
[4]禹子良.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31.
[5]潘斌,付倩,陆嘉.艺术介入乡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设计下乡路径的启示[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2021:38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