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项目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施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作者: 周武涛摘 要: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硬质景观常作为园林景观的骨架,辅以具有柔化、辅助作用的植物、水体等软质景观,形成“景中景”的景观效果,共同营造优质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但当前风景园林项目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铺装材料选择不当、景观小品施工效果不佳、植物景观施工效果不理想等,需要通过合理选择道路铺装材料、优化景观小品施工、完善植物景观施工环节等措施,以提升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硬质景观;软质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1-111-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风景园林建设逐渐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效举措。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是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辅相成,协同配合下构成了风景园林景观。但当前风景园林项目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优化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施工过程,实现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美化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是当前风景园林施工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风景园林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概述
1.1 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常作为园林景观的骨架,以人工建造为主,并加以适当的装饰与改造形成相应的景观效果。风景园林中的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景观构筑物、活动广场、沿途道路、景观小品等部分,一般由花架、亭、廊、雕塑、园路、围栏等要素构成,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形成具有层次的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要素的功能[1]。点型景观包括衬托、装饰其他景观的指示牌、休闲座椅、垃圾桶、雕塑、凉亭等,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线型景观包括围栏、园路、小桥、广场、走廊等,可以将园林的整体空间分隔成既彼此独立又互相呼应的空间结构,实现景观区域的有效连接,增加整体园林的线条美感。平面型景观通常通过广场道路和走廊的铺设框架等呈现,如雕塑墙、广场、景观楼、景观路等。风景园林中的硬质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使其既可以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带来方便,又能够要让人体会到风景园林的艺术美感。
硬质景观是构成风景园林空间的基础,其构建可以丰富风景园林的空间环境,在为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也要带来更为人性化、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2]。从宏观层面上讲,建筑、道路、广场等构成了风景园林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园林的空间形态,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风景园林的主题;从微观层面上讲,个性化的铺装材料、富有设计感的景观小品及不同材质的景观桌椅融合在一起,可以细致地塑造风景园林的空间结构,有效装饰景观空间。道路决定了风景园林的景观形态,建筑奠定了风景园林的基调,而广场与景观小品则是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精细雕琢。只有将不同硬质景观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层次分明的硬质景观系统和丰富的空间效果,营造高质量的园林景观。
1.2 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以植物、水体为主,既可丰富风景园林的内容,又能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部分植物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观赏性,如其色彩、触感、质感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相应的季节性变化,由此产生了多样化的观感效果,极大地丰富了风景园林的视觉景观。根据风景园林项目不同的景观设计需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特点对其进行优化布局,能够营造出具有层次感的风景园林空间[3]。
水体也是重要的造景要素,其形态、气势、声音蕴含着重要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既可以美化园林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又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内的空气湿度等。水体景观有小溪、泉水、喷泉、瀑布、湖泊和池塘等。不同的水体设计会产生不同效果,如动态的喷泉、瀑布和静态的湖面等,在动静之间会使人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风景园林中的水体景观设计主要是依托园林的自然条件,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装饰点缀其他景观,如对建筑进行改造,形成如莲花池、湖心亭、温泉等水景景观,使风景园林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景观设计的美化效果。同时,利用水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把水与雕塑、建筑物、植物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流水、落水、静水、喷水等各种景观形态,赋予景观灵动美感,营造一种回归自然的沉浸感[4]。
2 风景园林项目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硬质景观施工存在的问题
2.1.1 道路铺装材料选择不当。在风景园林项目硬质景观施工中,部分采购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购买铺装材料,导致无法获得预期设计效果;部分设计人员未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导致硬质景观设计图纸中所选择的铺装材料与实际景观之间产生冲突,在视觉呈现上带给人突兀之感,不利于保证风景园林工程的整体美观性。此外,部分采购人员在购买铺装材料时,往往会选用价格较为低廉、环保性能较差的材料,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效益[5]。
2.1.2 景观小品施工效果不佳。景观小品在风景园林中起到修饰和点缀空间环境的作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景观小品的施工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景观小品缺乏趣味性、新颖性,趋同的景观小品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审美疲劳,难以引起观赏者的兴趣,降低风景园林的观赏性。二是景观小品与其他景观不协调,不仅不能起到点缀园林景观的作用,甚至还会对景观效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6]。
2.1.3 施工设计与现场不符。在工程设计中,有些项目距离比较远,设计人员无法亲自到施工现场对施工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了解不够深入,忽略了周围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导致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进而导致风景园林工程后续施工出现诸多问题,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少数园林景观设计师由于缺少实地工作经验,难以掌握和控制施工进度,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容易导致硬质景观实际施工效果与施工设计不符,并会造成一系列的施工问题,进而导致延长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增加施工项目的成本支出。
2.2 软质景观施工存在的问题
2.2.1 植物景观施工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植物景观时,多采用模板化施工建设方法,导致植物种类选择较为单一,且存在过于重视植物景观设计效果而忽视植物多样性的问题,从而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效果,不能充分发挥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生态效应,降低了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部分施工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导致其无法全面把握施工要求,难以根据施工实际合理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植物景观布局,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而且会造成部分植物景观工程竣工后未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此外,在风景园林施工后期存在植物养护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后期养护是风景园林施工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但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忽视景观工程建设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导致植被的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既会影响植物景观的美观性,又会造成植物成活率降低。
2.2.2 水体景观施工存在问题。在水体景观施工中,存在水量供应不足、水质不合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体景观施工效率和质量[6]。一方面,水源缺乏,不能保证水体景观可以及时得到新水补充,导致水体景观的水量供应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水体景观多为近似封闭或缓流的浅层水体,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不足,易使水体景观水循环出现障碍,不仅会使水质恶化,还会对周围植物的生存和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降低水体景观的观赏性。
2.2.3 风景园林软质景观施工现场管理效率较低。在风景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且存在施工人员专业性不足、过度追赶工期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效率,导致在软质景观施工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未科学合理开展定点放线工作。定点放线是园林施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精确苗木栽植点位。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施工人员在定点放线时没有留意苗木与苗木或周边基础设施的间距,导致苗木根系对管线工程和部分设施造成破坏。第二,在软质景观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土壤的预处理缺乏科学性。在正式施工前,部分施工人员往往会遗漏分析和检测土壤养分、pH值等预处理环节,导致无法明确土壤状况是否满足栽植植物的实际生长需要,易造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枯死的现象,不仅会影响风景园林景观的最终呈现效果,还会增加施工和后期养护成本。第三,部分施工主体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苗木质量,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园林景观效果。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苗木品质会对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在实际的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工作中,部分施工主体缺乏对苗木的质量控制,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增加,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2.3 软硬质景观边界线衔接问题
在风景园林中,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经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共同营造景观效果。因此,在景观设计和施工中,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难免会发生交叉和碰撞,由此便会产生相应的边界线衔接问题。如果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衔接的细节处理不当,如铺装材料与景观小品、植被衔接不当或者处理手法不适宜等,就会严重影响景观视觉效果。
3 风景园林项目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施工优化对策
3.1 硬质景观施工优化对策
3.1.1 合理选择道路铺装材料。采购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景观设计要求,实时与景观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交流,确认铺装材料的材质、款式,细致地筛选铺装材料,确保所选用的材料兼具耐久性、防滑性、美观性、透水性、经济实用性等。选择铺装材料时,除兼顾其实用性和观赏性之外,还应尽量选用生态性能强的材料,发挥园林景观降碳、固碳功能,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7]。一是可以选择木材、竹材等具有自然特性的天然有机材料,发挥其固碳能力,并确保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协调。二是可以选择可再循环材料,或者对无法降解的材料进行再制造和二次利用,如以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的施工建材为原料,以竹、木等作为辅助材料,将其加工制成砌块,用于园林道路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三是可以选择透水性强的铺装材料,提升地下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为园林植物生长提供空间,丰富区域内植物的多样性,改善园林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观赏体验。四是可以选择新型环保铺装材料,如选用吸水性小、密度大、稳定性好的木塑复合材料,以及具有良好吸附性的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在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提升景观的观赏效果。
3.1.2 优化景观小品施工。针对景观小品施工效果不佳的问题,施工人员可从以下3方面进行改善,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和观赏性。第一,景观小品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新鲜的元素,在保证符合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契合园林建设主题的基础上,可通过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增添景观的趣味性。第二,设计景观小品时,要结合本土人文特色,协调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搭配,以保证景观小品与园林空间环境相融合,打造富有创意、独具特色的园林空间。第三,注重景观小品与其他景观构筑物的有机结合,如将亭台楼阁等景观小品与植物景观进行搭配,营造出浑然一体的景观效果,保证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性和观赏性。
3.1.3 不断完善硬质景观施工图设计。施工单位接到施工设计图后,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审核项目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一方面,施工单位应仔细核对设计图纸与施工实际的一致性,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施工效果。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及时发现施工方案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问题交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周围的水源、交通及生态系统等因素,探究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优化景观的最终呈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