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原因及恢复对策

作者: 王世飞

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原因及恢复对策0

摘 要:随着甘肃省祁连山地区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由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草地退化现象日益严峻,不仅严重威胁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还影响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基于此,分析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现状,并着重分析该地区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围栏封育、维持草畜平衡、防止生物侵害、翻耕补播、增强土壤肥力等恢复草地的对策,以期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地退化;生态恢复;超载过牧;祁连山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130-3

0 引言

我国第一次草地普查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我国天然草地面积约4亿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占全球草地总面积的13%[1]。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与生态安全屏障,其草地面积将近200万hm2(占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9.8%)。然而,受人为因素影响,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严重,并由此引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汇损失、草地沙漠化等严峻问题,对当地畜牧业发展、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鉴于此,笔者重点分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恢复对策。

1 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资源分布及退化现状

随着海拔变化,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资源呈现出垂直梯度变化特征。另外,受到地质构造运动、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东西两段草地类型存在差异(见表1)。

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格局调查显示,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然草地总面积为39.14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74%;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57.40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6.13%。然而,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天祝藏族自治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地均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草地退化面积分别达到34.80万hm2与120.80万hm2,分别占比88.91%与76.74%。由此可见,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生态安全不容乐观[2]。

2 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原因

2.1 气候影响

祁连山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域,属大陆性气候区。在全球气温升高的大背景下,大范围冻土消融速度明显加快,不仅导致雪线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还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对于低海拔温性草原,气温升高会降低土壤含水量,使凋落物产量大幅下降,由此导致土壤有机质输入明显减少,最终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对于高寒草甸,其本身温度较低,温度升高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会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与土壤养分循环,并为植被的生长与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祁连山国家公园当中的草地生态系统受低温限制较为明显,气温升高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2.2 超载过牧

长时间过度放牧也极易加速草地退化。过度放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适牧草地绝对量明显减少,可供放牧的草地面积锐减;牧民数量与放牧数量均呈增加趋势,同时放牧强度也只增不减。过度放牧必将严重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生产力等,其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范围的植株被大量牲畜采食,导致草地的整体生产力明显下降;牲畜的选择性采食不仅对优质牧草生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还为杂草等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导致草地加速退化;大量牲畜高密度、高强度的踩踏使土壤更加紧实,不仅影响植株根系的生长,还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另外,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还会对牲畜的出栏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导致草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显著下降[3]。

2.3 虫鼠危害

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害虫以蝗虫最为常见。蝗虫繁殖周期较短,且产卵量较多。蝗虫成灾,会导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严重威胁草地生态系统安全。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害鼠以中华鼢鼠、长爪沙鼠等最为常见。以上鼠类不仅会啃食牧草的根茎、叶片,直接破坏草地植被,还会通过挖洞、穴居等破坏土壤结构、掩埋牧草、损毁牧草根系,进而导致牧草无法正常生长。

2.4 耕种垦殖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祁连山国家公园曾推行过大范围的开荒种地活动。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虽然已经明令禁止农业开垦,但是垦殖引发的负面效应依然存在。开垦不仅会使草地土层更加浅薄,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被破坏会导致土壤养分大量流失,不仅会加速土壤粗质化,还极易引发草地沙漠化现象。

3 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恢复对策

3.1 围栏封育

围栏封育是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一项有效措施,具有实施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少等优点,不仅可以明显提升草地生物量,提高草本植物群落的株高、密度与盖度等,而且还有利于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等。祁连山国家公园应分类分级开展草原围栏建设,该合就合,该撤即撤,精准施策,科学设计围栏的走向及动物迁徙走廊[4]。

围栏封育可以有效阻断人为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干扰,但对于部分自然因素引发的草地退化却效果甚微。此外,采取该措施之后还需经过植物群落长期生长演替才能确保草地生态修复,修复时间成本过高。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在人为破坏严重且短时间内不追求较高生态效益的草场较为适用,对于人为破坏较为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同时迫切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的草场并不适用。

3.2 维持草畜平衡

减轻放牧压力既有利于提高牧草的产量与品质,又可以维持草畜平衡,实现以草养畜、以畜控草的目标[5]。针对退化严重且生态服务功能无法正常维系的草地,祁连山国家公园要全面禁牧,并根据草地破坏程度、生境类型、自然恢复与更新能力等确定禁牧年限。一般情况下,荒漠草原禁牧年限超过10 a,典型草原禁牧年限在7 a左右,高寒草原禁牧年限一般为5 a。禁牧即杜绝一切的放牧活动,该措施一般与生态移民工程同时开展。针对中度与轻度退化的草地,祁连山国家公园要采取轮牧、休牧等措施。轮牧指的是将草地划分为多个区域,让牲畜依照顺序逐区采食,以实现草地循环利用的一种常见的放牧措施,对于生境类型较为单一的草地比较适用。这一方式主要通过调整放牧的区域、频率及牲畜的密度,提升草场质量,进而确保其生产能力。而休牧包括全年不放牧、季节性禁牧等类型,属于在时间梯度上缓解放牧压力的措施,对于给定范围内草地类型复杂区域比较适用。综上所述,祁连山国家公园在能够放牧的草地类型当中,垂直梯度上可以采取休牧措施,而水平梯度上可采取轮牧措施[6]。

3.3 防止生物侵害

针对鼠害,祁连山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可以找到害鼠的洞口,用化学药剂制作熏蒸剂,并将其置于洞口,以捕杀洞内害鼠;也可以对草地进行大面积翻耕,摧毁害鼠的栖息地,以减少害鼠数量。针对蝗虫,祁连山国家公园可以选用蝗虫天敌或其致病病原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牧鸡即为常用的治蝗方法之一,在春季批量孵化一定量的雏鸡,在信号调驯饲养到蝗虫防治时间后,把鸡运至草原以啄食蝗虫,减少蝗虫数量。祁连山国家公园还可选用40%乐果乳油、5%稻丰散乳油、45%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等防治蝗虫。

杂草对饲草类作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祁连山国家公园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铲除杂草。若区域内杂草丛生,祁连山国家公园应首先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灭杀,以避免其在短时间内继续蔓延,其次可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饲草类作物的竞争力。例如,祁连山国家公园可通过应用除草剂、火烧、挖除等方法将杂草快速清除,而后采取优化土壤结构、补种优良草种、合理放牧等有效措施提升饲草类作物的竞争力[7]。

3.4 翻耕补播

翻耕补播即松土翻耕、草地补播的综合技术。前者主要是优化土壤结构以促进植物生长,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改变植被的密度与结构以加速草地恢复,进而使草场质量显著提升。然而,各退化草地的生态系统不同,因此其对翻耕补播的响应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土壤含氮量不足的退化草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可以补播豆科草本植物以提升土壤固氮能力[8]。针对降水量较多的地区,祁连山国家公园可适度翻耕补播,增加土壤中的碳、氮等元素,同时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由此可见,翻耕补播适用于草地退化严重、降水较多的高寒草甸区;而针对较为干旱的山前草原地区,则必须谨慎选择合适的方法。

3.5 增强土壤肥力

为合理增强土壤肥力,祁连山国家公园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针对氮素不足的土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应施氮肥75~100 kg/hm2;针对磷、钾素不足的土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应施磷钾肥40~55 kg/hm2。在此过程中,祁连山国家公园还要注意施肥和灌水同步开展[9]。

4 结语

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生境类型多样,因退化驱动力不同,导致该区域草地恢复措施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祁连山国家公园东段的高寒草甸与灌丛草甸多位于海拔3 200~4 000 m地区,此区域降水较多。针对此区域草地退化严重地带,祁连山国家公园应当综合采用增加土壤肥力、翻耕补种等措施。另外,这一区域是岩羊、雪豹等国家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应慎重采用围栏封育措施。森林草原的生物多样性较高。针对该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要采取平衡草畜等方法以尽快恢复退化草地。海拔低于2 500 m的山前灌丛草原、山地草原,降水稀少,但是农牧活动频繁。对于此区域的退化草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可采用中短期围栏封育、平衡草畜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祁连山国家公园西段高于3 200 m以上区域主要为高山灌丛草甸化草原,这一区域的生态功能突出。针对该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应开展生态迁移工程,以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另外,考虑到大型野生动物的生存与迁徙,祁连山国家公园应慎重采用围栏封育措施。祁连山国家公园西段海拔低于3 200 m的区域主要为山前草原、荒漠草原区。针对该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应采用轮牧、低密度放牧等平衡草畜措施。另外,这一区域鼠害频发,祁连山国家公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治理,以尽可能减少鼠害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国栋.中国草地资源[J].草原与草业,2021(4):2.

[2]王新源,杨栋武,张莉丽,等.祁连山国家公园草地退化成因及恢复对策[J].草学,2020(6):81-86.

[3]田新春.新疆草地退化原因及对土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2(5):181-184.

[4]金轲.“一刀切”围栏封育不利于草原恢复[N].中国科学报,2020-11-10(3).

[5]张玉红.1986—2017年祁连山区草地退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22-27.

[6]程传飞.阿尔泰山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J].防护林科技,2022(2):57-59.

[7]刘继明.贵德县草地退化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建议[J].青海草业,2020(3):37-39.

[8]卢成保,侯留飞.青海省祁连县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8(2):62.

[9]索朗曲吉,单曲拉姆,格桑卓嘎,等.西藏草地退化现状、原因分析及建议[J].西藏农业科技,2020(3):54-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