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与化学制剂结合防治小白菜根肿病效果试验

作者: 唐荔民

生物制剂与化学制剂结合防治小白菜根肿病效果试验0

摘 要:为探索提出兼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小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案,实现无公害蔬菜栽培,开展生物制剂与化学制剂相结合的田间防治试验,比较其对小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氰霜唑+哈茨木霉菌”和“氟啶胺+哈茨木霉菌”防治效果较好,病株率分别为12.67%和14.33%,防治效果分别为79.34%、75.69%,小白菜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2 333.50、2 300.12 kg,分别比对照增产32.08%、30.19%。

关键词:小白菜;根肿病;生物制剂;化学制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34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4-74-3

0 引言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感染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土传病害[1-3]。病原菌侵染后,植株根部形成肿瘤,造成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减缓,且容易被其他病原微生物侵染,发病严重的会枯萎死亡,减产幅度在20%~90%。芸薹根肿菌属于专性寄生病原物,在十字花科作物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存活于土壤中,近距离依靠降水、农业灌溉、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等传播,远距离则主要随带病菌的植株或种子、泥土转移传播[4-5]。针对感染根肿病的田地,农户多采用撒石灰、施用药剂、合理安排茬口等措施进行处理[6-9]。研究探索低成本、高效的根肿病防治技术,已成为当前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0-11]。根据前期试验和文献分析,笔者开展生物制剂与化学制剂相结合的田间试验,以期为小白菜根肿病防治提供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方案。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白菜品种为华冠青梗菜,试验地点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块近3年根肿病发生严重。试验所用药剂为100 g/L氰霜唑悬浮剂(登记证号为PD20050191)、50%氟啶胺悬浮剂(登记证号为PD20080180)、1.0亿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登记证号为PD20150694)、2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登记证号为PD20130544)。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48.6 m2,每小区2畦,单畦带沟宽90 cm,长度为27 m,每畦种植4行,株距8 cm。2022年11月6日开展不同药剂土壤喷雾处理(见表1),11月8日种子直播,12月25日进行一次性收获,统一测定每个小区产量,折算成667 m2产量。

1.3 调查方法

药剂处理防效试验的病情调查均在小白菜正常收获期进行,在各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每点连续调查20株,每小区调查100株,比较根肿病发生情况。收获时评估测定小区产量,依照病情分级标准[6-9]对田间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6-9]及小区产量。

1.4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采用WPS Office 2019进行整理,采用DPS7.05软件[12]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新复极差法分析差异显著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小白菜根肿病田间发生情况

由表2、表3可知,不同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小白菜根肿病发病株数、病情指数均极显著降低,防治效果较好。除处理1(CK)外,植株病株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7、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4、处理5平均发病株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药剂处理差极显著(P[<]0.01)。处理2、处理3平均发病株数差异显著,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除处理1(CK)外,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治效果较好,病株率分别为12.67%和14.33%,防治效果分别为79.34%、75.69%。处理6、处理7病株率、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极显著。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4、表5可知,不同药剂处理的小白菜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小白菜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小白菜产量较高,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2 333.50、2 300.12 kg,分别比对照增产32.08%、30.19%。处理6、处理7产量稍低,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2 186.80、2 166.78 kg,分别比对照增产23.77%、22.64%。

3 结论与讨论

生产上通常采用化学或生物杀菌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在以往的报道中,氟啶胺、氰霜唑、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对根肿病防治效果较好。李光乾[6]、宋小慧[7]、费燕萍等[9]、峗薇等[13]研究表明,氟啶胺、氰霜唑悬浮剂防治根肿病效果良好。马赛等[14]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有促生和防治根肿病的作用。赵倩[15]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根肿病防治效果显著。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将氟啶胺、氰霜唑单独使用或者配合使用生物制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对小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均在45%以上,可显著降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在此次试验条件下,根据发病株数、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小区产量和增产情况,药剂处理组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处理,以“氰霜唑+哈茨木霉菌”“氟啶胺+哈茨木霉菌”2种药剂处理效果最好,病株率分别为12.67%和14.33%,防治效果分别为79.34%、75.69%,小白菜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2 333.50、2 300.12 kg,分别比对照增产32.08%、30.19%。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处理方式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为无公害蔬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娇娇,何晓莹,俎峰,等.根肿病对云南十字花科作物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22(19):64-68.

[2]张智浩,解国玲,徐权杰,等.云南大白菜主产区根肿病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策略[J].中国瓜菜,2022(10):76-82.

[3]魏林.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J].湖南农业,2022(10):20.

[4]何朝怀,林兴华.油菜根肿病发生流行特点与绿色防控对策[J].南方农业,2021(9):1-2.

[5]白亭亭,杨佩文,李向东,等.不同措施对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控制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4):731-735.

[6]李光乾.四川理县高山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8:16-22.

[7]宋小慧,赵利民,陈红红,等.8种药剂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比较[J].长江蔬菜,2014(16):63-65.

[8]李宁,赵利民,鱼昭君,等.大白菜品种对陕西省太白县根肿病的抗性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5(34):173-176.

[9]费燕萍,施颖红,唐玉英.两种药剂不同剂量对小青菜根肿病的防效试验[J].上海蔬菜,2021(6):40-41.

[10]章艺,马新焱,余红瑞,等.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22(10):27-37.

[11]赵利民,惠麦侠,董军,等.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22(9):111-114.

[12]唐启义,冯光明.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2-267.

[13]峗薇,杨金,刘晓明,等.江油市油菜根肿病防治药剂对比试验[J].四川农业科技,2021(3):30-31.

[14]马赛,宋雨萌,罗兰.哈茨木霉菌对大白菜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20(5):110-112.

[15]赵倩.不同药剂对根肿病的防效及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的变化[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9:35-4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