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业建设现状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乔翠玲

甘肃省林业建设现状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0

摘 要:“两山”理论的提出对甘肃省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2018—2022年甘肃省林业建设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甘肃省林业建设中存在规模大而不全、点状分布导致协同不足,品类多而不精、区域管理成本增加,资金备而不用、项目推动缺乏支撑等问题,提出加强空间分布优化管理、完善林业资源谱系、强化多元金融服务等林业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甘肃省林业建设提供思路,实现甘肃省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系统;林业建设;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4-114-3

0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然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经过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甘肃省林业规模持续扩大,林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林业生态空间不断被压缩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却依然存在。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失衡、林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偏低等问题对甘肃省创新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甘肃省林业建设现状

1.1 林业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三调”结果及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年度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2年甘肃省林业发展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拥有林地约1 046.35万hm2(见表1)。据统计,甘肃全省林木覆盖率超过11.3%,森林蓄积量达到2.52亿m3[1]。甘肃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工作。据甘肃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22年甘肃省人工造林总面积超过175.00万hm2,义务植树基地新增3 370个,国家级森林村镇达到159个,全省范围内生态建设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甘肃省林地面积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林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日益完善。林长制的实行,解决了退耕还林、养林过程中林地点状分布情况下协同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十三五”时期,甘肃省林草建设资金规模总计超过347亿元,累计人工造林面积超过173.33万hm2;在全省范围内实施257个生态恢复项目,修复总面积超过933.33 hm2。

1.2 林业资源日益丰富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甘肃省转变林业建设思路,将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林业建设的又一重要任务,林业资源构成逐渐趋于多元化[2]。

甘肃省林木资源主要有油松、华山松、云杉、白皮松、槐、刺槐、落叶松、沙棘、樟子松及山杏等。“十四五”时期,甘肃省将继续增加优质林木种类。林木种类的增加有助于增强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能够支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多元化需求。

甘肃省在加快经济林木良种筛选的同时,采取梯次化林木种植策略,并融合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区域经济创收目标。以林下经济为例,甘肃省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通过种草、种药、养蜂等多种经营,2022年林下经济总规模首次超过45亿元。

1.3 林业政策日趋完善

林业建设是甘肃省生态战略实施成功的关键。自2007年甘肃省林业厅颁布《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的意见》以来,甘肃省陆续出台林业保护和建设相关政策,逐渐形成了包括林业生态安全、林业管理、林业经济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具体如下。

1.3.1 林业生态安全方面。甘肃省在不断完善《甘肃省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甘肃省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等林业安全保护工作方案的同时,深化方案落实协同机制,强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甘肃省进一步明确林业生态责任主体,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林业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相关内容,推动林业生态安全保护。

1.3.2 林业管理方面。自2009年甘肃省林业厅颁布《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以来,贯彻执行国家在林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形成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省林业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为代表的林业管理制度,推动全省林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1.3.3 林业经济方面。林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甘肃省为推动林业建设,在利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3]。随着《关于促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实施,甘肃省林业经济水平持续上升,由此获得的经济收益为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减轻了诸多压力。

2 甘肃省林业建设存在问题

甘肃省高度关注林业建设,在加强政策保障的同时,持续优化区域林业管理制度,加强多元资金注入,使林业建设顺利展开,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无法回避,多方面的局限性已然显现。

2.1 规模大而不全,点状分布导致协同不足

自2014年以来,甘肃省林业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并逐渐形成了以绿化造林为主的林业体系建设模式,“十三五”时期全省人工造林总面积超过146.67万hm2,实现了全省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4]。然而,甘肃省林业建设并未达到规模化预期,自生林木集中分布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和中西部小部分地区,人造林却零星分布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北部地区,这与甘肃省西部“绿色走廊”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长达近8 700 km的省界线存在多个林业生态“缺口”,导致甘肃省难以推动基于点状资源的区域林业建设。

2.2 林木种类多而不精,区域管理成本增加

多元化的林木种类构成对甘肃省林业建设至关重要。甘肃省持续推进良木种类筛选工作,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支撑,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甘肃省区域林业建设协同性不足,在林木种植阶段性推进过程中存在管理混乱问题,虽然林业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得到提升,但整体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另一方面,甘肃省林木种类选择缺少垂直空间的梯次优化,尤其是在中低高度的林木种类方面缺失较为严重,空间资源利用不足所导致的投入产出比问题影响了区域林业建设质量。

2.3 资金备而不用,项目推动缺乏支撑

林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随着林业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林业建设的资金问题开始突显。例如,非公有制的林业建设主体难以获取财政资金支持,且金融机构为降低自身风险,通过各种约束条款限制其贷款[5]。由于资金方面的缺失,部分林业建设项目无法顺利开展,资金备而不用呈现出的林业建设金融保障机制存在弊端。例如,财政部门要求申报林业补助的主体需要在林业规模、注册年限、员工数量等方面满足一定要求,而金融机构在进行商业贷款时需要核验林业建设主体的资产情况,这给轻资产的林业建设主体造成了巨大困难。

3 甘肃省林业建设创新路径

为了在促进林业建设关联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甘肃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针对以上所指出的几个问题提出甘肃省林业建设路径。

3.1 加强空间分布优化管理

受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甘肃省林业资源的点状分布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该问题,甘肃省林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现有空间资源,在明确差异化空间林业建设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区域林业建设节点,不仅对所属范围内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的林业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优化,同时要与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四川等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广域上的林业建设管理,实现林业建设空间上的优势互补。

林业建设的空间分布优化还包括垂直方向上的优化。甘肃省要进一步强化以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建设,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增加垂直空间的林木资源,实现差异化空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3.2 完善林业资源谱系

1949年以来,甘肃省林业建设工作可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即恢复阶段、建设阶段和优化阶段。在以上3个阶段中,甘肃省林业资源持续丰富,并逐渐形成了与区域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林业资源谱系。然而,在区域地理环境持续变化的过程中,早期林业体系的独立性和单一性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甘肃省林业建设的要求。因此,完善基于实际情况的林业资源谱系对林业建设有着积极影响。

第一,甘肃省西北地区林业资源谱系建设。甘肃省西北地区是全省生态系统最为薄弱的区域,栽植的用材及绿化林木以二白杨、红柳、侧柏、油松、槐、刺槐等为主,栽植的经济林木主要包括核桃、枣、枸杞、沙棘和花椒等,缺少具有一定抗旱性的中间层林木。因此,甘肃省可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造林经验,引入灌木、藤本植物等进行混合种植,发挥关联生态谱系在区域林业建设中的积极影响。

第二,甘肃省东部地区林业资源谱系建设。甘肃省可在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东部地区不同类型次生林植物种类,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生态环境,打造多类型林木群落结构,以建设与东部地区相适应的林业资源谱系。

甘肃省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完善,区域林业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小,跨区域林业资源谱系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甘肃省应重点围绕西北和东部地区创新林业建设。

3.3 健全多元金融服务机制

林业建设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甘肃省要在强化政府财政作用的基础上,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多元化金融服务机制,为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第一,完善林业建设金融监督体系。针对林业建设工作复杂、金融保障落实难度大等特点,甘肃省要建立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金融服务监督体系,实现上下、内外全面监督。第二,推广差异化金融服务模式,甘肃省要形成以政府财政为引导的林业金融服务模式,为不同性质、规模和业务构成的林业建设主体提供金融支撑。第三,健全金融服务落实监督机制。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应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开展相关工作,监督机构将以林业建设金融服务落实情况作为下一阶段林业建设金融服务机构的准入依据。

4 总结

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区域,其林业建设情况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应加快林业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建设模式,在加强林业建设专项金融服务的同时,完善林业资源谱系。

参考文献:

[1]张秀峰,衣常华,杨春鹏.浅析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及其结构优化措施[J].山西农经,2019(9):83-84.

[2]李真.探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61-1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甘肃举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EB/OL].(2021-09-29)[2023-01-09].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gansu/Document/1714291/1714291.htm.

[4]蒋梅.浅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0(11):112-114.

[5]徐海莉.抗旱造林技术在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22(2):48-4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