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及防控建议
作者: 杨财年
摘 要:森林火灾具有破坏性强、难以预防、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其对森林资源及大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祁连山保护区为例,从时间、空间两大维度分析该地区森林火灾的分布规律,并提出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严格管控森林火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等防控建议。
关键词:森林火灾;分布规律;防控;祁连山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4-125-3
0 引言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加之自然因素影响,我国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森林火灾指的是林火在不受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由蔓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一定损失的破坏性较强的一种燃烧现象。森林火灾的突发性较强,对森林的危害相当严重,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实时、高效地做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成为各级林业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外诸多专家与学者均针对森林火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Mouillot[2]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森林火灾的燃烧范围较大(14%左右);Dempsey等[3]重点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森林火灾环境效应,得出森林火灾会产生大量的PM2.5、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污染物,导致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所增加,进而加重下风向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薛文静[4]等重点研究了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气温、降水、风、护林员分布密度及森林覆盖率等都会对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何芸[5]针对广西2016—2021年森林火灾成因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森林火灾季节性较为明显,不同类型火源的火灾发展趋势也各不相同。笔者借鉴大量参考文献,以祁连山保护区为例,重点分析了这一区域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当地林业有关部门应通过科学防控森林火灾,尽可能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确保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安全。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祁连山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横跨青海省、甘肃省两大省份,其东部源于乌鞘岭,南部连接柴达木盆地,西部直至阿尔金山,北部临近河西走廊,境内平均海拔4 000~4 500 m,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6]。祁连山保护区隶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区,一般山前低山表现出荒漠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 ℃,降水量稀少(150 mm左右);中山下部隶属于半干旱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5 ℃,年降水量略多(250~300 mm);中山上部隶属于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相对较低(0~1 ℃),年降水量(400~500 mm)高于山前低山与中山下部;高山与亚高山隶属于寒冷湿润气候区,气温较低(-5 ℃左右),降水量相对较多(700~800 mm)。祁连山保护区西部地区气候较为干燥,而东部较为湿润。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重点选用2016—2021年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2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
2.1 时间分布规律
2.1.1 年分布规律。据统计,在2016—2021年,祁连山保护区一共发生森林火灾事故170起,年平均发生28.3起,以2017年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最高(达到51起)。随着森林火灾防控力度的逐渐加大,该区域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有所减少,以2021年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最少(共计8起)。经过分析,发现祁连山保护区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众多,包括祭祀用火、农事活动用火、野外吸烟、生活用火、电线短路及雷击火灾等多种类型。其中,由祭祀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频次最高(76起),占比44.71%;农事活动用火引起的火灾次之(59起),占比34.71%。
2.1.2 月分布规律。由图2可知,每年1—5月及10—12月为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高发期,6—8月森林火灾发生频次较少,这与祁连山保护区重点防火期相吻合。具体而言,每年4月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研究期内共计发生70次,占比41.18%。纵观全年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知,祁连山保护区1—3月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呈波动增加趋势,到4月出现峰值,之后急速下降,以8月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最低(仅出现2次),自8月后又逐渐波动上升。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高山寒冷气候、大陆性荒漠气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7]。祁连山保护区的林区降水分布非常不平衡,春季与冬季天气寒冷且干燥,同时降水稀少,还不足年降水量的10%;而春季大风天气居多,且风力较大,导致可燃物极其干燥,一旦遭遇火源就会引发火灾[8]。相较而言,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量较大,大多数可燃物均处于生长状态,其含水量也较高,通常不会引燃起火。
对各月火灾成因进行分析发现,祭祀用火表现出明显的月分布特征,以4月增长趋势最为显著;农事活动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主要出现在2—4月,以2月最多;野外吸烟、生活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呈现出平稳的波动变化趋势,以6—9月发生频次较低。
2.2 空间分布规律
就空间分布而言,祁连山保护区阳坡地与林缘的草灌地火灾发生频次较高(87.9%),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阳坡地与林缘草灌地极少受树木的遮挡,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秋季过后,此区域植物水分含量大幅减少,极易点燃。相对而言,林内植物受潮湿地气、树冠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含水量较高,不易点燃。二是春季与冬季日照较少,林间较为寒冷,进入林区的人员多在林缘、阳坡地等区域活动,并在这一区域开展野外用火等活动,导致以上区域火灾发生频次较高[9]。
3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火灾的防控建议
3.1 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森林火灾防控应将预防与扑救相结合。第一,祁连山保护区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当地林农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森林火灾的严重危害,使其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扑救知识与措施。第二,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与教育,定期组织其参加专业的培训活动,向其发放《防火须知手册》等,还可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强化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工作,从教育、培训、考核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10]。第三,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强化案例警示教育,定期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并积极引导林农参与其中,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巩固祁连山保护区的防火工作底线。
3.2 严格管控森林火源
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必须引起林业部门的高度关注。祁连山保护区林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安排人员清理林内的易燃物,特别要清理干净林中干枯的地衣、枝叶等,避免大量可燃物堆积,进而降低易燃物的燃烧概率。祁连山保护区地域广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巡查力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线巡查,及时排查并清除林中可燃物;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杜绝使用一切明火,以杜绝火灾隐患。除此之外,要针对春季、冬季等干旱季节及节假日等时段进行重点防控。例如,清明节期间,祁连山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防火工作,提倡文明祭祀,同时加大巡查频次,尽可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11]。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祁连山保护区交通极为不便。为确保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区必须多方呼吁并争取足够的道路建设资金,以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另外,保护区应根据当地森林火灾的分布规律、地形、气候等因素,积极引进远程供水消防车、灭火机器人、重型泡沫消防车等设备,以显著提升森林防火及灭火水平。
3.4 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
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是高效开展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条件[12]。因此,祁连山保护区必须积极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森林防火队伍,以显著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成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一是组建专业的护林工作队伍,严格做好防灭火工作人员的聘用与管理工作,并为其配备充足的专业设备。同时,保护区应根据现有条件与资源,定期组织防灭火工作人员参加消防知识与技能培训,强调林区当中的用火规定及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使其熟练掌握防火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保护区应定期开展防灭火实战演练,在实践中提升防灭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技能。
二是严格做好防灭火队伍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祁连山保护区所有防灭火工作人员必须统一着装,并严格持证上岗制,严格执行上下班打卡制,以防止出现脱岗、漏岗现象。同时,保护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薪酬制度等,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要在入山口、重点片区设置固定或流动性护林工作人员,以确保火情出现时可以及时发现与处置。
4 结语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生产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祁连山保护区应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管控森林火源、完善基础设施及建设高质量的森林防火工作队伍等措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进而推动当地林业事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少斌,曹萌,祝鑫海,等.2001—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J].灾害学,2022(3):122-128.
[2]MOUILLOT F,FIELD C B.Fire history and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a 1°×1°fire history reconstruction for the 20th century[J].Global Change Biology,2005(3):398-420.
[3]DEMPSEY F.Forest fire effects on air quality in Ontario:evaluation of several recent examples[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13(7):1059-1064.
[4]薛文静.张家口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111-112.
[5]何芸.广西森林火灾成因时空分布规律分析[J].南方农业,2022(15):207-209.
[6]张东林.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特征及其防火对策[J].广东蚕业,2022(9):29-31.
[7]毛润科,胡勐鸿,郭赞,等.甘肃小陇山李子林场森林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J].甘肃林业科技,2021(2):56-59.
[8]王力承.湖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遥感影像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10-13.
[9]周慧,唐林,黎祖贤,等.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典型个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21(6):129-133.
[10]王有恒,李丹华,卢国阳,等.祁连山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10):2805-2812.
[11]张东林.甘肃洮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特征及其防火对策[J].广东蚕业,2022(9):29-31.
[12]王小玲.祁连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9):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