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优质水稻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作者: 李星 刘鹏霖 张启鑫 田佳欣
摘 要:为筛选出适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助力当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以黔东南州主栽水稻品种凯香1号为对照,于2021年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对引进的19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食味品质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野香优油丝稻谷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6.0%;泰优553、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分别比对照增产3.3%、8.3%、9.1%,野香优美禾稻谷产量与对照相同;野香优油丝、泰优553、华浙优261、宜优1611、野香优美禾的食味品质均较佳。综合试验结果,野香优油丝、泰优553、华浙优261、宜优1611和野香优美禾适于在黔东南州作为优质水稻品种扩大示范种植。
关键词:优质水稻;引种筛选;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6-67-4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了优质水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1-2]。优质稻米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产优质稻米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但黔东南州栽培的水稻品种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制约了当地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3-4]。优质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是其进入市场的重要指标,除受品种本身特性影响之外,还受到栽培方式、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病虫草害等因素的影响[5-8]。为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让黔东南州优质稻米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开展优质水稻品种引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高产、食味佳、适合黔东南州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助力当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镇都蓬村(东经107°46′37″,北纬26°46′9″),海拔约890 m。该村气候条件极具代表性,年均气温14.6 ℃,年降水量1 230 mm,无霜期239 d[9]。试验地为冬闲田,肥力中等。
1.2 参试品种
此试验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凯香1号为对照(CK)(该品种为黔东南州近年来的主栽高产优质稻米品种),从云南、广西、湖南、四川、湖北等省(自治区)引进19个优质水稻品种。这19个优质水稻品种分别为黔香优1701、桢香1号、花优7021、都蓬久久香、华夏香丝、凯香2号、黔优1130、野香优海丝、川康优727、野香优莉丝、农香42、泰优553、野香优美禾、野香优油丝、华浙优261、筑香19、野香优明月丝苗、玉针香及宜优1611。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年进行,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品种为一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33.3 m2。栽培方式采用两段育秧法,多苗移栽;采取固定株距、宽窄行栽插,株距为20 cm,窄行距为20 cm,宽行距为50 cm,每667 m2栽插10 000穴。以凯香1号作为对照(CK),各处理之间不再单独设置走道,四周设置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1.4.1 秧田期
2021年4月23日浸种催芽,5月3日寄插;秧田二犁二耙,按宽1.5 m开厢,每667 m2施有机肥120 kg作底肥;每667 m2用20%吡虫啉20 g+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75 g兑水后喷雾以防治水稻害虫和苗瘟。
1.4.2 本田期
大田采用机耕或牛耕两犁两耙整地,每667 m2施用有机肥120 kg;5月24日移栽,插秧后至分蘖期保证水分供应充足,促进秧苗生长;7月5日根据植株长势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7月9日喷施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和噻呋嘧菌酯,防治病虫害。
1.5 测量指标和方法
调查记录每个水稻品种的发育进程(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收获期)和全生育期;根据各参试品种成熟快慢收获,然后晾干考种,测定每穴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千粒质量及稻谷产量。用砻谷机加工稻谷得到糙米,并用精米机磨成精米计算出米率;利用食味分析仪对20个水稻品种的食味值进行测定[3]。
1.6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发育进程和全生育期
各参试水稻品种发育进程与全生育期如表1所示,不同水稻品种的始穗期、齐穗期、收获期和全生育期差异较大。各参试品种在7月3日至8月26日齐穗,全生育期为119~156 d。其中,都蓬久久香的全生育期最短(119 d),比凯香1号(CK)短21 d;泰优553的全生育期最长(156 d),比凯香1号(CK)长16 d;花优7021、华夏香丝和川康优727的全生育期均为153 d,比凯香1号(CK)长13 d;黔香优1701、黔优1130、野香优海丝、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的全生育期比凯香1号(CK)长6~7 d;其余参试水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均与凯香1号(CK)相同(140 d)。
2.2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各参试水稻品种的穗长为18.6~27.2 cm,除华夏香丝与凯香1号(CK)穗长最长(27.2 cm)以外,其余参试水稻品种的穗长均短于凯香1号(CK),其中玉针香穗长最短(18.6 cm)。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每穴有效穗数为12.0~22.8穗,野香优油丝每穴有效穗数最多(22.8穗),黔香优1701每穴有效穗数最少(12.0穗),凯香1号(CK)每穴有效穗数为13.1穗。除黔香优1701、桢香1号、都蓬久久香、野香优海丝和筑香19的每穴有效穗数少于凯香1号(CK)之外,其余参试水稻品种的每穴有效穗数均多于凯香1号(CK)。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穗粒数为1115.8~203.0粒,穗实粒数为93.9~174.6粒。凯香1号(CK)的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最多,分别为203.0粒、174.6粒;玉针香的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最少,分别为115.8粒、93.9粒。野香优美禾、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的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与凯香1号(CK)无明显差异,其余参试水稻品种的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与凯香1号(CK)存在明显差异。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结实率为76.0%~88.2%,黔优1130的结实率最高(88.2%),泰优553的结实率最低(76.0%),凯香1号(CK)的结实率为86.0%。黔优1130和川康优727的结实率高于凯香1号(CK),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的结实率与凯香1号(CK)相同,其余参试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均低于凯香1号(CK),其中花优7021、野香优海丝、泰优553和筑香19的结实率不足80.0%。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千粒质量为21.10~28.00 g,玉针香的千粒质量最大(28.00 g),野香优莉丝的千粒质量最小(21.10 g),凯香1号(CK)的千粒质量为27.50 g。花优7021和玉针香的千粒质量均高于凯香1号(CK),其余参试水稻品种的千粒质量均低于凯香1号(CK)。
2.3 各参试水稻品种的产量和食味品质
由表3可知,各参试水稻品种每667 m2稻谷产量为329.9~707.5 kg,凯香1号(CK)每667 m2稻谷产量为609.7 kg。野香优油丝每667 m2稻谷产量最高(707.5 kg),较凯香1号(CK)增产16.0%;泰优553、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每667 m2稻谷产量均高于凯香1号(CK),较凯香1号(CK)分别增产3.3%、8.3%、9.1%;野香优美禾每667 m2稻谷产量与凯香1号(CK)相同;其余参试水稻品种每667 m2稻谷产量均低于凯香1号(CK)。
由表3可知,各参试水稻品种出米率为61%~73%,计算获得每667 m2稻米产量为229.8~452.8 kg,野香优油丝每667 m2稻米产量最高(452.8 kg),都蓬久久香每667 m2稻米产量最低(229.8 kg),凯香1号(CK)每667 m2稻米产量为390.2 kg。泰优553、野香优美禾、野香优油丝、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每667 m2稻米产量均高于凯香1号(CK),其余参试水稻品种每667 m2稻米产量均低于凯香1号(CK)。
由表3可知,黔香优1701、桢香1号、花优7021和筑香19的食味值均低于80.0分,食味品质较差。其中,黔香优1701食味值最低,为78.0分;其余参试水稻品种与凯香1号(CK)的食味值均在80.0分及以上,食味品质较佳。泰优553和华浙优261食味值最高,均为82.5分。
3 结论与讨论
种植和销售优质稻米可有效带动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然而,目前黔东南州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弱。为了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助力黔东南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笔者以凯香1号为对照,引进19个水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都蓬久久香生育期最短、成熟较早、产量较低,但食味品质较佳;泰优553灌浆速度慢,生育期偏长,结实率较低,但产量较高,食味品质较佳;野香优美禾、野香优油丝、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生育期适中,每穴有效穗数较多,弥补了每穗实粒数的不足,使其产量正常甚至达到高产,且具有较佳的食味品质,其中野香优油丝每穴有效穗数最多,产量最高;其余水稻品种尽管具有较佳的食味品质,但因生育期偏长、穗实粒数偏少、结实率偏低等致使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综合表现不佳。
综合试验结果,泰优553、野香优美禾、野香优油丝、华浙优261和宜优1611产量高且食味品质较佳,可作为黔东南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进行推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高坤明.湖南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时代农机,2018(10):13.
[2]余显权.贵州省发展优质米产业浅见[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5):1-8.
[3]朱大伟,章林平,陈铭学,等.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及食味感官评分值的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22(7):1271-1283.
[4]嵇建族.稻谷出糙率定价与出米率定价实用性的探讨[J].粮食加工,2012(4):38-40.
[5]刘红,李雅莲,李万军,等.关于稻谷标准设置出米率指标的建议[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2):50-51.
[6]金连登,张卫星,朱智伟,等.我国有机稻米食味品质特色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6):26-29.
[7]习敏,季雅岚,吴文革,等.水稻食味品质形成影响因素研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20(12):159-164.
[8]申春芳.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5):84-86.
[9]吴柳绚,陈建祥,刘开桃,等.贵州凯里28种重点中药材资源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21(9):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