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成本的影响因素与降低措施
作者: 陈礼付摘 要:养殖成本是制约肉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肉牛养殖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肉牛品种、饲养管理、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控等。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保证养殖效益,需要采取选择优良的肉牛品种、提高日常饲养管理水平、调整养殖规模、应用先进技术、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
关键词:肉牛;养殖成本;影响因素;降低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6-99-3
0 引言
牛肉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丰富的优质肉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在肉类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且其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广大养殖户面临投入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肉牛正常生长发育速度和增重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养殖成本,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重点关注的问题。
1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我国肉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底,我国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7 502万、4 520万头,肉牛存栏量同比增加了7.2%[1]。但随着我国肉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广大养殖户面临投入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饲料原料、人工成本、治疗费用等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整个肉牛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国外低价格牛肉及相关产品进口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果我国肉牛养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将会影响我国肉牛养殖规模。因此,养殖户应在了解肉牛养殖成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实现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2]。
2 影响肉牛养殖成本的因素
降低肉牛养殖过程中投入的经济成本是提高养殖效益、保证经济收入的重要前提。影响肉牛养殖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肉牛品种、饲养管理、养殖规模、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
2.1 肉牛品种
肉牛品种是影响肉牛养殖效益的最根本因素之一,不同肉牛品种的育肥效果不同。优良的肉牛品种具有生长发育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繁殖性能好及屠宰率高等优点,而部分肉牛品种存在生长发育缓慢、饲养周期较长、饲料转化率较低、屠宰率较低等缺点。肉牛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会增加养殖场投入的饲料成本、饲养管理成本等,导致养殖效益降低。
2.2 饲养管理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圈舍等进行日常消毒,可能会导致一些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大量繁殖,造成肉牛患病,降低养殖效益。如果没有根据肉牛的生长发育情况、育肥期等适时出栏,一方面会延长肉牛饲养期,增加各种费用的消耗;另一方面会影响肉牛养殖质量,包括嫩度、色泽、屠宰率等,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如果饲喂不当,可能从以下方面增加养殖成本: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使用的饲料配方不合理,如粗饲料比例过高、精饲料比例较低等,会导致肉牛生长发育速度减慢、饲养周期较长;若在养殖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工配料和饲喂,可能存在搅拌不均的情况,会导致营养供给不均衡,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若饲草料加工环节操作不当,或对购买的饲草料储存不当导致发霉变质,不仅会使肉牛面临中毒风险,而且会增加养殖成本;购买营养物质含量未达到肉牛需求的劣质饲草料,不仅会减缓肉牛生长发育速度,而且适口性较差,会导致饲料浪费,增加了饲草料成本[3]。此外,如果养殖场工作人员分配不均衡、统筹协调不到位,会导致养殖场用工增加,最终增加用工成本。
2.3 养殖规模
肉牛养殖规模不同,产生的养殖成本也不同。高延清[4]研究发现,在肉牛养殖中,养殖户的成本利润率为22.93%,而不同规模的养殖效益不同,大规模养殖户(年出栏数大于100头)、中规模养殖户(年出栏数在20~99头)及小规模养殖户(年出栏数在1~19头)的养殖成本利润率分别为26.02%、22.75%及19.78%,总体呈现出大规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高、中规模次之、小规模最低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小规模养殖户散养的肉牛存在品种杂乱、饲喂的饲料种类繁多但未注意营养成分、没有按照年龄阶段进行分群饲养等,导致肉牛生长发育速度缓慢、质量增加效率低下、育肥时间长等。另外,苏金涛[5]研究发现,每头肉牛的养殖成本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而降低(当饲养50~99头肉牛时,平均每头肉牛的养殖成本只有饲养1~9头肉牛时的84.5%)。这些均说明养殖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牛养殖的成本。
2.4 养殖技术
目前,我国未充分利用肉牛的短期优饲育肥养殖技术,一方面导致产肉多、屠宰率高的肉牛品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导致饲养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所产的牛肉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牛肉的需求。在肉牛配种时,饲养人员主要采用传统的配种方式——自然交配,不能充分发挥优质种公牛的遗传优势,且在自然交配过程中可能造成一些疫病的传播,缩短种公牛的使用年限。一些较为先进的繁殖技术(如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或者胚胎移植等)使用较少。
2.5 疾病防治
肉牛疾病是严重影响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之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肉牛患病后需要使用药物或者相应仪器进行治疗,因而会增加药物成本。肉牛患病后,其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会增加饲料成本,严重时可能造成肉牛死亡。如果防控力度不足,出现肉牛疾病大范围发生,势必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降低经济效益。据统计,肉牛的死亡损失费每增加1%,会使肉牛单位产出降低0.019 5%[5]。
3 降低肉牛养殖成本的措施
3.1 选择优良的肉牛品种
选择优良肉牛品种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基础,也是降低养殖成本的前提。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要选择饲料转化率高、抵抗力较强、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育肥效果较好、环境适应性好的肉牛品种,如国外的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等,也可以选择国内培育的杂交牛品种,如云岭牛、澳洲和牛与延边黄牛的杂交F1代、西门塔尔牛与湘西黄牛的杂交后代、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的杂交后代等[6]。孙峰等[7]研究不同肉牛品种的育肥性能,发现饲喂相同饲料时,云岭牛、西门塔尔牛在4、5、6月龄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优于安格斯牛、日本和牛,说明在肉牛养殖中选择西门塔尔牛和云岭牛比较好。杨凯等[8]研究发现,不同品种杂交肉牛的产肉性能和胴体品质不同,其中安本杂(安格斯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的净肉率最高,脂肪率最低;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的特级肉块所占比例最高;短本杂(短角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的高档肉块所占比例最高;养殖西本杂和云岭杂(云岭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所投入的饲料成本最低,云岭牛和安本杂所生产的高档雪花牛肉最多。由此可见,广大养殖户应根据生产目的,选择适合的肉牛品种。
3.2 提高日常饲养管理水平
提高日常饲养管理水平是降低养殖成本的重要措施。第一,做好养殖区日常消毒工作,既能够为肉牛提供干净、卫生、舒适的生存环境,又能够及时清除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降低肉牛感染疾病的风险。在舍饲条件下,养殖人员要注意圈舍夏季的防暑降温、通风及冬季的保暖,避免肉牛因热应激降低采食量而导致发育受阻,也要避免由于寒冷而增加能量消耗。第二,做到肉牛适时出栏。当肉牛的体质量在500 kg以上、育肥期10~12月时,可以出栏用于高档红肉生产;当肉牛体质量达700 kg、育肥期达25月时,可以出栏用于高档雪花牛肉生产。确定出栏时间时,除了要考虑育肥期和体质量之外,还要适当考虑市场行情,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第三,制订合理的饲喂计划。在保证日粮结构合理、营养全面的前提下,工作人员要定时、定点、定量进行饲喂,既能节约饲料,又能保证持续为肉牛提供营养,还可控制饲料成本。第四,选择饲料时,应充分利用当地营养价值较高的粗饲料资源,避免远距离购买饲料产生较高的运输费用;并根据厂区实际情况、肉牛品种等合理控制精粗饲料比(一般控制在6∶4),既可以保证肉牛瘤胃的健康,还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对于粗饲料,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可以切短后饲喂,或者进行青贮等,以提高其适口性。第五,要做好饲料保存工作,避免由于风吹日晒等原因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也要避免贮存不当而导致饲料发霉变质、冰冻等。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论是直接舍弃还是饲喂肉牛,都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甚至造成肉牛患病而增加治疗费用。第六,肉牛养殖场应统筹安排养殖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并实施奖惩制度,既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又能够减少因工作人员过多而增加的人工成本。
3.3 调整养殖规模
采取农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将农户散养肉牛的模式逐渐调整为较为统一的大中规模养殖。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养殖品种杂乱、饲喂的饲料种类繁多但未注意营养成分、没有按照年龄阶段进行分群饲养等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肉牛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4 应用先进技术
将一些先进技术应用于肉牛养殖,可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提高养殖效益。例如,使用快速高效的育肥技术,将自然育肥改为短期强育肥,可在保证牛肉质量的基础上缩短育肥周期,进而提高养殖效益。此外,养殖过程中推广应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优质种公牛的利用率和母牛的受胎率,不仅有利于减少一些疾病的传播(如布鲁氏杆菌病、子宫炎或者滴虫病等),还能够解决公牛、母牛配种时体型相差较大造成的困难,突破公牛、母牛的地域限制。应用胚胎移植技术能够将优秀的纯种胚胎移植到母牛体中,充分发挥母牛的繁殖潜力。
3.5 加强疫病防控
做好肉牛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工作,既能保证肉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又能有效减少疫病治疗费用费用。一方面,要优化肉牛生长环境,适当控制饲养密度,为肉牛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控制好圈舍温湿度,保证圈舍通风良好,避免肉牛出现应激反应;制订合理、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且注意交替使用消毒剂,避免病原体出现耐药性;及时清除粪便等排泄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另一方面,应做好定期接种疫苗和驱虫工作。例如,对于寄生虫,养殖户需要根据当地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制订驱除肉牛体内外寄生虫的方案,并对感染牛群排出的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寄生虫传播[9]。
4 结语
在充分了解肉牛养殖成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广大养殖户应从肉牛品种选择、饲养管理、养殖规模、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降低养殖成本,促进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2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69.
[2]陈来华,李娟,王亚辉.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3):5-9.
[3]季洪艳.肉牛饲料成本高的原因及其降低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6):71-72.
[4]高延清.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0:36-37.
[5]苏金涛.肉牛养殖成本的影响因素与降低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2(7):3-4.
[6]张越杰,王军,田露.中国肉牛产业链现状与产业发展战略设计[J].北方牧业,2011(20):10-11.
[7]孙峰,宋金海,李建昌,等.云南省元江县不同肉牛品种育肥性能评价[J].养殖与饲料,2022(10):31-34.
[8]杨凯,高月娥,黄必志,等.云南5种杂交肉牛产肉性能及胴体品质评价[J].肉类研究,2022(4):14-19.
[9]苏日娜,乌云花.内蒙古自治区肉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2(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