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地区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研究

作者: 梁泰昌

桂东南地区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研究0

摘 要:为了解桂东南地区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情况,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六万林场北流分场扶新镇扶新村8林班内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4个试验地,分别种植桉树无性系种苗DH32-29、DH32-26、DH32-28、DH32-43,于2018—2021年连续4年调查各试验地桉树树高、胸径、成活数量,并计算桉树保存率、单株材积。结果表明,从生长量来看,桉树DH32-28生长量最好,DH32-26次之,DH32-29、DH32-43的生长量较差;从保存率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DH32-26、DH32-43、DH32-28、DH32-29。因此,桂东南地区适宜种植桉树无性系DH32-26,不仅生长量更好,而且保存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生长量;桂东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6-112-3

0 引言

桉树是对桃金娘科桉树属乔木的总称[1]。桉树种类繁多,全世界有800多种[2],有130多个亚种或变种[3]。为了解桂东南地区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量情况,笔者进行了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量比较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北流分场扶新镇扶新村8林班,地处东经110°40′,北纬22°2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气候特点为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干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21.7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24 h,年平均无霜期为351 d,年降水量为1 600~2 100 mm(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平均蒸发量为1 595 mm。试验地平均海拔为315 m,坡度为18°,坡向为东坡,土壤类型为红黄壤,为采伐迹地,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种苗为国有六万林场培育的桉树无性系种苗DH32-29、DH32-26、DH32-28、DH32-43,均为一级轻基质组培苗,苗高大于25 cm,地径大于0.3 cm[4]。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间设计,在扶新8林班内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4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为667 m2。各试验区依次种植DH32-29、DH32-26、DH32-28、DH32-43,并标记。试验区之间开沟作为边界,试验区内各设置3个重复,每个标准地为12 m(长)×10 m(宽),造林密度为每667 m2定植111株。

1.4 造林措施

试验地为采伐迹地,造林前进行清山、炼山处理。人工整地挖穴,株行距为2 m×3 m,种植穴规格为60 cm×30 cm×30 cm。在种植穴内按250 g/穴施入复合肥作基肥,于2018年7月25日种植,并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2021年5月各除草松土1次,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各追施桉树专用肥250 g/株。

1.5 调查方法

于2018年9月调查桉树的成活数量,计算保存率为

[保存率=各试验地成活株数各试验地原总株数×100%] (1)

分别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测量各试验地桉树树高、胸径,树高用测杆和测高器测量(精度为0.1 m),胸径用围尺测量(精度为0.1 cm),每木检尺。参考广西速丰桉二元材积模型[5]计算桉树单株材积,计算公式为

[V=C0×DC1-C2D+H×HC3+C4D+H] (2)

式(2)中:V为单株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C0、C1、C2、C3、C4为模型参数,取值分别为1.091 541 45×10-4、1.878 923 70、5.691 855 03×10-3、0.652 565 980 5、7.847 535 07×10-3。

1.6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量比较结果

2.1.1 树高。2018-2021年不同桉树无性系树高生长量如表1所示。2018年,DH32-29、DH32-26、DH32-28、DH32-43树高差异不显著(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2019年,DH32-28的平均树高最高,DH32-43的平均树高最矮。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树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6、DH32-28平均树高极显著高于DH32-29、DH32-43(P[<]0.01),DH32-29平均树高显著高于DH32-43(P[<]0.05),DH32-26、DH32-28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P[>]0.05)。

2020年,DH32-26的平均树高最高,DH32-29平均树高最矮。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树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6、DH32-28平均树高极显著高于DH32-29、DH32-43(P[<]0.01),DH32-26平均树高显著高于DH32-28(P[<]0.05),DH32-29、DH32-43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P[>]0.05)。

2021年,DH32-26的平均树高最高,DH32-29平均树高最矮。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树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6、DH32-28平均树高极显著高于DH32-43、DH32-29(P[<]0.01),DH32-43平均树高极显著高于DH32-29(P[<]0.01),DH32-26、DH32-28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P[>]0.05)。

2.1.2 胸径。2018-2021年不同桉树无性系胸径生长量如表2所示。2018年,DH32-29、DH32-26、DH32-28、DH32-43胸径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DH32-26平均胸径最大,DH32-29平均胸径最小。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胸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径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6、DH32-28平均胸径极显著大于DH32-29、DH32-43(P[<]0.01),DH32-26平均胸径显著大于DH32-28(P[<]0.05),DH32-29、DH32-43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P[>]0.05)。

2020年和2021年,DH32-28的平均胸径最大,DH32-43的平均胸径最小。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胸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8平均胸径极显著大于DH32-29、DH32-26、DH32-43(P[<]0.01),DH32-26平均胸径极显著大于DH32-29、DH32-43(P[<]0.01),DH32-29、DH32-43胸径差异不显著(P[>]0.05)。

2.1.3 单株材积。2018-2021年不同桉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量如表3所示。2018年,DH32-29、DH32-26、DH32-28、DH32-43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和2020年,DH32-26平均单株材积最大,DH32-43平均单株材积最小。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6、DH32-28平均单株材积极显著大于DH32-29、DH32-43(P[<]0.01),DH32-26、DH32-28平均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P[>]0.05),DH32-29、DH32-43平均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P[>]0.05)。

2021年,DH32-28平均单株材积最大,DH32-43平均单株材积最小。对各桉树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分析,DH32-28平均单株材积极显著大于DH32-26、DH32-29、DH32-43(P[<]0.01),DH32-29、DH32-43平均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从各桉树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量来看,DH32-28的生长量最好,DH32-26、DH32-28的生长量明显优于DH32-29、DH32-43。

2.2 不同桉树无性系保存率比较结果

如表4所示,对不同桉树无性系保存率用卡方检验分析,发现其差异极显著(P[<]0.01),保存率高低依次为DH32-26[>]DH32-43[>]DH32-28[>]DH32-29,其中以DH32-26的保存率最高(97.00%),DH32-29的保存率最低(69.75%)。

3 结论与讨论

从各桉树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量来看,DH32-28的生长量最好,DH32-26次之,DH32-29、DH32-43的生长量较差。通过2018年9月对各桉树无性系的保存率调查结果来看,保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H32-26[>]DH32-43[>]DH32-28[>]DH32-29。

综上所述,从生长量统计结果来看,尽管DH32-28的生长量最好,但其保存率低于DH32-26;而DH32-29和DH32-43的生长量差别不大,但DH32-29的保存率最低,只有69.75%。因此,从种植效益的角度看,DH32-26不仅生长量更好,且保存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零国凯.桉树萌芽低位留萌高产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19(7):103-104.

[2]杜阿朋,赵知渊,王志超,等.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4(7):1306-1310.

[3]张雷.桉树宜安居 业主早乐业:广西科学发展桉树产业综述[J].广西林业,2018(5):15-16.

[4]国家林业局.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LY/T 2909—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5]韦启忠,岑巨延,刘频.广西速丰桉林分二元材积生长率表研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5-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