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 邱玉 高一冉 杨冠松
摘 要:干旱作为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逆境因素,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近年来,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常被作为渗透剂应用于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中,操作简单。基于此,探究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了解蓟的抗旱性,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0%的PEG处理下,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均最高;低浓度PEG可以促进蓟种子萌发,高浓度PEG会严重抑制蓟种子萌发。
关键词:蓟;种子萌发;PEG;干旱胁迫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8-91-3
0 引言
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属于菊科蓟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省(自治区)。部分蓟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且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在防风固土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地区已经开始人工栽培蓟,但目前仍以野生为主[1-4]。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世界范围的干旱问题日渐严重。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干旱更是成为影响最大、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候性灾害,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吸胀和幼胚萌动是绝大多数植物种子萌发必须经历的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种子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极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5]。干旱胁迫会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整齐度产生极大影响,会导致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迅速下降[6-7]。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亲水性强的高分子有机物[8-9],近年来常作为渗透调节剂应用到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中,操作简单易行[10-12]。笔者探究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了解蓟的抗旱能力,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处理
选择饱满且无病虫害的蓟种子1 400粒,将种子浸入质量浓度为1%的NaClO溶液中进行消毒,25 min后取出种子,用自来水冲洗三四次。
1.2 发芽试验
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PEG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共7个处理,分别记为T1(CK)、T2、T3、T4、T5、T6、T7。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次重复用50粒蓟种子。在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铺上一层滤纸,放入50粒种子,分别加入蒸馏水和不同质量浓度的PEG溶液5 mL,盖上皿盖并编号,放在室温为25 ℃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芽试验。每天补加一次蒸馏水和PEG溶液,4 d更换一次滤纸,防止种子发生霉变。
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连续观察至不再有新种子发芽为止。在每日相同时间记录种子发芽情况,计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13]。
发芽率=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1)
发芽势 =第4天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2)
发芽指数=∑Gt/Dt (3)
式(3)中:Gt为在不同时间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抗旱指数=干旱胁迫下种子发芽指数/对照种子发芽指数 (4)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完成详细记录与初步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T1(CK)、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处理T5、处理T6蓟种子均于试验第1天开始发芽,处理T7蓟种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芽。处理T1(CK)蓟种子发芽率在试验第7 天达到最高(52.67%),之后种子发芽率不再发生变化;处理T2蓟种子发芽率在试验第9天达到最高(38.67%),之后种子发芽率不再发生变化;处理T3蓟种子发芽率在试验第8天达到最高(63.33%),之后种子发芽率不再发生变化;处理T4蓟种子发芽率在试验第8天达到最高(38.00%),之后种子发芽率不再发生变化;处理T5蓟种子发芽率在试验第6天达到最高(25.33%),之后种子发芽率不再发生变化;处理T6蓟种子发芽率在试验第5天达到最高(2.67%),之后种子发芽率不再发生变化。
从试验第2天至试验第10天,处理T3蓟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处理T1(CK);处理T2、处理T4、处理T5、处理T6蓟种子发芽率均低于处理T1(CK);处理T7蓟种子发芽率一直为0。不同处理的蓟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试验第10天处理T3蓟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说明质量浓度为10%的PEG溶液对蓟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EG溶液质量浓度大于10%时,蓟种子发芽率随着PEG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表明蓟种子萌发能力在高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受到了抑制,且随着PEG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不断增强。
2.2 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由图1可知,处理T3蓟种子发芽势最高(55.33%),高于处理T1(CK);处理T2、处理T4、处理T5、处理T6、处理T7蓟种子发芽势均低于处理T1(CK)。PEG溶液质量浓度大于10%时,随着PEG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蓟种子发芽势呈降低趋势,表明高浓度PEG会明显降低蓟种子发芽势。
2.3 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T3蓟种子发芽指数最高(51.15)。处理T3蓟种子发芽指数与处理T1(CK)差异不显著;处理T2、处理T4蓟种子发芽指数与处理T1(CK)差异不显著;处理T5、处理T6、处理T7蓟种子发芽指数与T1(CK)差异显著,说明高浓度PEG对蓟种子的萌发有较严重的抑制作用。
2.4 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抗旱指数的影响
抗旱指数可作为检验种子抗旱性的依据。抗旱性强的种子抗旱指数较大,抗旱性弱的种子抗旱指数较小。由图2可知,处理T3蓟种子抗旱指数最高(1.23),处理T7蓟种子抗旱指数最低(0)。处理T3蓟种子抗旱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PEG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蓟种子抗旱指数总体上先升高再降低,说明低浓度PEG能提高蓟种子的抗旱指数,即适度干旱胁迫有助于激发蓟种子的耐旱潜力。
3 结论与讨论
深入研究蓟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抗旱特性,对蓟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引种栽培、资源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蓟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在质量浓度为10%的PEG溶液处理下,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等种子萌发生理指标均有所提高。这一现象可能与模拟干旱环境所使用的PEG的化学性质为高分子渗透剂有关[14-16]。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蓟种子的萌发特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抗旱指数)随着PEG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出现了总体下降的趋势,说明高浓度PEG对蓟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但相关研究显示,不同浓度PEG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如文冠果种子萌发可忍受质量浓度为5%~25%的PEG渗透胁迫[17],这反映了不同种类植物作用种子耐旱性的差异。此次笔者仅对干旱条件下蓟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抗旱性做了初步研究,其内部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子牛,李泸,易伟.野菜开发与利用(3):昆明地区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探讨[J].长江蔬菜,2002(8):4-7.
[2]钟爱清,罗辉.药用大蓟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7(4):33-34.
[3]罗士德.中草药抗爱滋病病毒活性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出版社,1998:41.
[4]宋泽规,薛伟.大蓟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1(7):13-15.
[5]高志奎.辣椒优质丰产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3-47.
[6]江绪文,李贺勤,王晓琨,等.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种子,2015(5):5-8.
[7]孙军伟,冀天会,杨子光,等.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3):104-107.
[8]陈学珍,谢皓,郝丹丹,等.干旱胁迫下20个大豆品种芽期抗旱性鉴定初报[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3):54-56.
[9]李震,杨春杰,张学昆,等.PEG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子发芽耐旱性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4):438-442.
[10]张健,池宝亮,黄学芳,等.玉米萌芽期水分胁迫的抗旱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7(2):34-38.
[11]邓辉茗,龙聪颖,蔡仕珍,等.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大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7(5):959-964.
[12]刘路芳,马绍宾.滇大蓟种子特性和影响萌发因素研究[J].种子,2005(12):57-59.
[13]敬礼恒,陈光辉,刘利成,等.水稻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J].杂交水稻,2014(3):65-69.
[14]华智锐,李小玲.PEG处理对商洛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2011(1):102-104.
[15]WARD F H,POWELL A A.Evidence for repair processes in onion seeds during storage at high seed moisture conten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83(3):277-282.
[16]钱森和,杨超英,薛正莲,等.PEG引发对芹菜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9(1):76-78.
[17]周玲,王乃江,张丽楠.PEG胁迫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11):2293-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