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枝强度对桦树生长的影响
作者: 李艳
摘 要:为探究不同修枝强度对桦树生长的影响,以4年生白桦幼树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桦树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修枝有利于桦树的生长,可增加总叶绿素含量,提升桦树光合特性;在剪去活枝冠层1/4的下层枝条时,桦树生长效果最佳。
关键词:修枝强度;桦树;生长;光合作用;生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S75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8-115-3
0 引言
白桦为桦木科桦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是甘肃省林区优良的原料树种之一[1]。白桦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形态优美,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2-3];白桦干形良好、材质坚硬、纹理致密、色泽洁白,是制造胶合板、人造纤维和造纸的良好原材料,处理后可制成精美家具、工艺品等[2]。此外,白桦树汁可入药,具有很好的药用及保健价值[3-5]。
修枝是指人为去除树冠下部濒死枝、已死枝及部分无价值枝叶等,以帮助植株健康生长[6]。目前,合理修枝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杨树[7]、福建柏[8]、红松[9]等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适度修枝可提高林间通风透光率,利于林下植被生长;可减少树体不必要的养分消耗,提高光合效率[10-11]。为探究不同修枝强度对桦树生长的影响,笔者以白桦幼树为试验对象,分析不同修枝强度对白桦生长、生理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白桦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龙江林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0.3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446 h,无霜期为180 d,年平均降水量为327 mm。
1.2 试验方法
修枝6个月后,于各个试验小区随机选择10株代表性植株,测量白桦胸径、树高等指标。其中,胸径采用钢卷尺测量,树高采用测高器测量,并按照公式(1)计算单株积材[12]。
收集不同处理白桦幼树相同方位叶片各50片,测量各处理白桦的生理指标:采用Solarbio检测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量可溶性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总叶绿素含量[13]。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9软件整理调查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枝强度对白桦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修枝强度对白桦胸径、树高及单株积材均存在显著影响。白桦胸径以T1处理为最高(3.21 cm),其次为CK处理、T2处理、T3处理,其中CK处理与T1处理的白桦胸径差异不显著。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白桦树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处理白桦单株积材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1处理、CK处理、T2处理、T3处理,其中T1处理、T2处理、T3处理白桦单株积材分别较CK处理增加了23.08%、-7.69%、-23.08%。
2.2 不同修枝强度对白桦光合特性的影响
2.3 不同修枝强度对白桦生理变化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研究比较了不同修枝强度对白桦生长的影响,发现修枝后白桦树高显著高于不修枝处理,这与尚富华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将活冠层部分下部枝条疏除后,林木树干基部及根系可获取足够的养分,直接影响树干的生长。光合作用决定着植物的生产力,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及发育。此次研究发现,适当修枝可显著增加白桦叶绿素含量,增强白桦的光合作用。另外,修枝可优化林间光照环境,有助于白桦进行光合作用[15]。
在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状态时,其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保护酶等的清除作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植物遭受外界胁迫后,其细胞内会迅速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导致稳定状态失衡,产生膜脂过氧化物,从而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同时植物会利用体内储存的非结构性碳转化成抵抗损伤的应急产物[16]。此研究发现,在修枝后,白桦保护性酶活性、总叶绿素含量明显提升,但是丙二醛、可溶性糖这两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所降低,表明修枝作为一种机械损伤会对白桦产生胁迫效果。为应对胁迫,白桦会迅速提升体内保护酶活性,利用这些保护酶清除多余的活性氧以适应环境胁迫。这样有助于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同时消耗白桦体内所储存非结构性碳用于细胞组织重建,增加白桦体内叶绿素含量以提高光合效率,从而逐步减弱机械损伤对白桦造成的影响[17-18]。
综上所述,适度修枝有利于白桦的生长,可增加总叶绿素含量,提升白桦光合特性。轻度修枝,即剪去活枝冠层1/4的下层枝条时,白桦生长效果最佳,是最适宜兰州市的白桦修枝强度。
参考文献:
[1]刘忠玲,姚颖,邓贵春,等.抚育间伐对白桦天然次生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4):216-222.
[2]刘晓华,施利伟.施肥种类对白桦幼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18(3):94-96.
[3]张继武.子午岭白桦树育苗及造林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1(24):110-111.
[4]周以良,董世林,聂绍荃.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6-78.
[5]代嵩华,黄印冉,冯树香,等.不同遮阴强度对白桦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2022(2):25-27.
[6]王春胜,曾杰.林木修枝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6(3):65-70.
[7]刘西军,黄庆丰,徐小牛,等.修枝对滩地杨树生长和养分的短期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5):195-199.
[8]肖祥希.修枝对福建柏林分生长及无节材形成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5(1):22-26.
[9]郭明辉.森林培育措施对红松人工林径向生长性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3(5):100-104.
[10]陈作州,张宇清,吴斌,等.农田防护林修枝对其附 近光照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516-522.
[11]唐庆兰,任世奇,郭东强,等.修枝对大花序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7(2):264-268.
[12]李荣珍,牙璋,莫志海,等.修枝对西南桦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8):121-124.
[13]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8-260.
[14]尚富华,李吉跃,胡磊,等.修枝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3):134-139.
[15]刘可欣,赵宏波,张新洁,等.修枝强度对水曲柳光合作用及细根非结构性碳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11):42-46.
[16]佳惠颖,方发之,麦有专,等.修枝强度对坡垒幼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综合评价[J].西部林业科学,2022(6):79-85.
[17]沙子舟,范少辉,冯随起,等.不同修枝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1):131-136.
[18]白卫国,黎世鑫,李蔷薇,等.不同种植密度与修枝强度对幼龄尾巨桉生长量的影响[J].桉树科技,2022(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