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作者: 孙瑞江

摘 要: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甘肃省的一座生物宝库,更是植被稀少的西北地区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结合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情况,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制订灾害预防策略、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及强化科研检测等方面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以期保护好西北地区的绿色屏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115-3

0 引言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洮河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介于东经102°46′02″~103°51′25″、北纬34°10′07″~35°09′25″,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南部为重要林区,东部为农林牧兼营区,西北部为广阔的草原,是甘肃省主要的牧区。截至2019年,洮河保护区总土地面积28.78万hm2,其中林地面积26.15万hm2,非林地面积2.63万hm2。在林地面积中,乔木林10.04万hm2、灌木林10.58万hm2、疏林地5.53万hm2。截至2019年,洮河保护区活立木蓄积量为1 856.51 万m3,森林覆盖率为45.24%[1]。洮河保护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洮河水源的重要涵养地,对洮河的水量、水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洮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洮河保护区也是生物汇聚地,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丰富的生物资源[2]。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但近年来,洮河保护区人为活动频繁,威胁着林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一旦造成某种生物灭绝,就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保护洮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1 洮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

1.1 植物多样性

洮河保护区植被有冷杉林、云杉林、落叶松林、圆柏林、红桦林、白桦林、山杨林、辽东栎林及油松林等,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阴坡和半阴坡;阳坡主要分布有灌丛、草原和草甸,局部分布有旱生针叶林。据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10科410属1 275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2属17种,苔藓植物19科32属39种,种子植物84科366属1 219种。洮河保护区拥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9种,其中Ⅰ级1种,Ⅱ级28种;野生经济植物78科305属720种,包括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野生果菜等,植物资源丰富[4]。

1.2 动物多样性

据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区内共有野生动物26目59科273种,占甘肃省野生动物种数的29.8%,其中哺乳动物6目17科71种,鸟类14目32科168种,两栖动物2目4科5种,爬行纲动物2目2科3种,鱼类2目4科26种。野生动物中还包括5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3种,如金钱豹、雪豹、梅花鹿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5种,有熊、毛冠鹿、猞猁、马麝、石貂、貂猫等[5]。此外,洮河保护区内还有昆虫17目166科1 055种,其中有害昆虫5目69科834种,天敌昆虫9目245种[6]。

1.3 大型真菌多样性

据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区内共有大型真菌2个亚门5纲10目31科81属192种。其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真菌有123种,包括食用菌85种(包括多种用途兼有种,下同)、药用菌10种、抗癌菌28种、毒菌30种、可驯化培养的食用菌14种[6]。洮河保护区内还有国家Ⅱ级保护种1种,为冬虫夏草。

2 洮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洮河保护区在甘肃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洮河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但目前仍然存在些许问题,如水电站、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致使河道长时间干枯,岸边植物生长受限,水生物大量减少,影响了当地生物多样性[7]。此外,洮河保护区周边有农牧民10万多人,这些居民主要靠农牧业获得经济收入,人为活动频繁,影响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环境,压缩了其生存空间。为保护洮河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2.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为保护好洮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宣传的方式,增强居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破坏行为的发生[8]。宣传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普法教育,野生动植物的认识及食用野生动植物对人体的危害等。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其中,线下可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张贴宣传标语、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线上可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开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专属社交媒体账号并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进行宣传。

2.2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洮河保护区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确保相关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形成联动,提高查处违法行为的工作效率。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对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防暴知识的培训等,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洮河保护区还可效仿“田长制”建立“林长制”,将林区分片承包给附近居民;林长可自行组建队伍,不定期对农区、牧区进行巡视,若发现强占林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此外,林业主管部门可发动其他人员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如通过森林公安、保护区管理人员、附近居民和志愿者的联动,减少破坏生物资源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为洮河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人力支撑。

2.3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可提高植被覆盖率,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生存繁衍[9]。因此,洮河保护区应通过实施科学植树造林,并加强抚育管理,提升森林质量,促使森林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洮河保护区可选择云杉、冷杉、杨树、杜鹃、高山柳等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或乔灌草混交林。注意云杉不能与杜鹃混交,以免大面积暴发云杉叶锈病,导致林木大量死亡。造林后,洮河保护区应对过密的林分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间的通风透光度,改善森林质量。需注意的是,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7以上。对于伐木后遗留下的树枝、树皮、伐桩等,可通知附近居民进山收集,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减少居民进山胡乱伐薪的问题。

2.4 制订灾害预防策略

洮河保护区应注重森林火灾、病虫害和地质灾害的预防,保护生物的生存地,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2.4.1 火灾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会给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洮河保护区必须重视森林火灾的预防。例如,洮河保护区可通过采取宣传防火相关信息、建设防火隔离带、建立火灾监测制度及加强巡视保护等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2.4.2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也是威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洮河保护区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例如,洮河保护区可设立监测站点,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在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对症下药,降低对林木的损害程度。笔者以洮河保护区内主要病虫害大青叶蝉、云杉球果小卷蛾和云杉叶锈病为例,阐述具体的防治方法。①大青叶蝉。技术人员可利用大叶青蝉成虫的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也可利用成虫趋黄性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技术人员可在成虫产卵期前用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施一两次,每次间隔7~10 d,防治效果显著。②云杉球果小卷蛾。技术人员可在云杉球果成熟期,结合采种将受害球果摘除,并将其集中到林地外销毁;可设置鸟巢,利用云杉球果小卷蛾天敌进行防治。在幼虫期,技术人员可喷施40%啶虫·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一两次,每次间隔7~10 d,可轮换用药。③云杉叶锈病。技术人员可通过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木抗病性。6月中旬,可喷施粉锈宁600倍液一两次,每次间隔7~10 d。

2.4.3 地质灾害预防。洮河保护区受地理环境影响,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10]。甘肃省地质调查局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洮河保护区内发生31处滑坡(含滑坡隐患)、70处泥石流、4处崩塌,地质变动发生频率较高[11]。因此,洮河保护区应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洮河保护区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已经发生过的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水平、影响范围等信息,分析洮河保护区内自然灾害发生风险等级,划分区域,实施差别化监测。同时,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并参考地震预警系统,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送给管理人员。此外,对受伤的野生动物实施救助,对受损植物进行重新栽培,可将灾害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2.5 加强对河道的治理

洮河保护区内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河道出现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等问题,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水域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因此,洮河保护区应重视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12]。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如千屈菜、菖蒲、芦苇、金鱼藻等,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增加河道植被覆盖度,为水生生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进而恢复水域生态环境。

2.6 强化科研监测

洮河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装备对生物资源的变化进行监测。例如,相关管理部门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无人机、红外线照相机等高科技设备,监测野生保护动物的行踪轨迹,监测野生保护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状态等[13]。洮河保护区还应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研究珍稀动植物的育种技术和培养技术,在客观或主观条件不利于保护动植物自然更新时,可实施人工辅助,维护物种种群稳定。

3 结语

洮河保护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是洮河流域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为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洮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有害生物分布现状及防控措施[EB/OL].(2020-01-09)[2023-05-08].http://thbhq.com/?news_35/247.html.

[2]秦永莉.对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浅析[J].甘肃科技,2018(18):4-6.

[3]王凯,王聪,冯晓明,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1):11-23.

[4]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野生植物资源[EB/OL].(2019-12-25)[2023-05-08].http://thbhq.com/?news_15/203.html.

[5]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野生动物资源[EB/OL].(2019-12-24)[2023-05-08].http://thbhq.com/?news_15/204.html.

[6]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森林昆虫资源[EB/OL].(2019-12-03)[2023-05-08].http://thbhq.com/?news_15/206.html.

[7]栾晓刚,葛鹏.洮河林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J].甘肃科技,2017(5):4-5.

[8]杨明,周桔,曾艳,等.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进展及工作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4):399-408.

[9]董文英.人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7):78-79.

[10]杨丽艳.无人机技术在洮河林区森林资源管护中的作用[J].种子科技,2019(3):33.

[11]陈亮.洮河流域中游灾害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顺利完成[EB/OL].(2020-08-20)[2023-05-08].https://www.cgs.gov.cn/gzdt/zsdw/202008/ t20200820_645648.html.

[12]程丽荣,潘文学,薛晨亮.延川县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问题探讨[J].地下水,2019(5):205-206.

[13]曹勇.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20(18):150-151.

作者简介:孙瑞江(1977—),女,大专,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