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萌芽更新的影响

作者: 李艳枝

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萌芽更新的影响0

摘 要:互叶白千层具有生长速度快、萌芽能力强的特性,通过伐桩进行萌芽更新,可减少植苗造林、经营抚育成本。2022年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选择立地条件相一致的林地,对此研究不同伐桩高度(40、30、20 cm)对互叶白千层成活率、萌芽点数、萌芽条数、萌条地径、萌条高度、萌条冠幅的影响,以探索互叶白千层萌芽林适宜的伐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的萌芽点数、萌芽条数有显著影响,伐桩高度越高,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越多;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的地径没有显著影响,对萌条高度、萌条冠幅有显著影响,伐桩高度越高,萌条的生长量越小。经研究发现,选择30 cm左右的伐桩高度可在确保互叶白千层具有良好萌芽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生长量。

关键词:互叶白千层;伐桩高度;萌芽更新

中图分类号:S753.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4-129-3

0 引言

互叶白千层又名白千层、脱皮树、千层皮、玉树等,是桃金娘科白千层属乔木,树高18 m左右,树皮呈灰白色、厚而松软、薄层状剥落[1]。互叶白千层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芳香油树种,目前已知的互叶白千层有236种[2],其中松油醇-4型互叶白千层被广泛引种于南非、东南亚、东亚等地。有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互叶白千层种植面积为2万hm2,其中95%在澳大利亚南回归线的新南威尔士一线,其余零星分布在印度北部、缅甸、泰国,但产量很少。互叶白千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目前在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地均有栽种[3]。

从互叶白千层新鲜枝叶中提取的茶树精油可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保健、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4]。互叶白千层的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等[5]。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互叶白千层被切割或受伤部位会形成愈伤组织,并发育成萌芽[6],其萌芽可用于提炼精油。互叶白千层种植后可每年收割萌芽用于提取精油,可连续收获15 a以上,每年可收割一两次[7-8]。

基于互叶白千层生长速度快、萌芽能力强的特性,可通过伐桩进行萌芽更新,以减少植苗造林、经营抚育及管理成本。目前,国内关于互叶白千层萌芽能力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笔者研究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萌芽更新的影响,以期为互叶白千层的栽培利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乌家工区4班,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西北部(东经109°2′~109°6′,北纬21°44′~21°47′)。试验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控制明显,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22.4 ℃,年平均降水量为1 688 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921 h,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海拔13 m,土壤以砂岩、页岩和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为主,pH值为5.5~6.2,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中等,土质疏松,地势平坦,较适宜植物根部的生长。

试验地互叶白千层萌芽林为2019年4月定植,每667 m2栽植834株,株行距为0.8 m×1.0 m。该互叶白千层萌芽林已经过2次采伐,此次试验为第二次萌芽更新。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2022年1月在试验地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林地,对互叶白千层进行不同伐桩高度试验处理。此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T1(伐桩高度为40 cm)、处理T2(伐桩高度为30 cm)、处理T3(伐桩高度为20 cm)。每处理3次重复,共计9个标准样地,每标准样地栽有互叶白千层24株,标准样地规格为4 m×5 m。

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各标准样地均根据国有钦廉林场互叶白千层的抚育技术规程,采用相同的抚育管理措施,并确保各标准样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 m。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成活率

在采伐互叶白千层30 d后,于2022年2月15日对各处理互叶白千层的成活情况(死株数量、成活株数量)进行调查,并计算各处理互叶白千层的成活率。计算公式为

成活率=成活株数量/样地总栽种数量×100% (1)

1.3.2 萌芽能力

2022年2月15日,对各处理互叶白千层伐桩上的萌芽条数及萌芽点数(萌出的新芽数量)进行调查统计。

1.3.3 生长量

在采伐互叶白千层4个月后(即2022年5月15日),对各处理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的地径、高度、冠幅进行调查。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的地径;利用钢卷尺测量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的高度(从萌条根部到顶梢的垂直高度);利用钢卷尺测量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宽度,并取两者的平均值为萌条的冠幅。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进行统计和整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Statistics 24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下互叶白千层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即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

2.2 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萌芽能力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下互叶白千层的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互叶白千层的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也增多。互叶白千层在伐桩高度为40 cm时萌芽能力最强,伐桩高度为30 cm时次之,伐桩高度为20 cm时最弱。

2.3 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各处理下萌条地径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下萌条高度、冠幅差异显著。处理T3与处理T2萌条高度存在显著差异,处理T3与处理T2萌条高度极显著大于处理T1;处理T3与处理T2萌条冠幅存在显著差异,处理T3与处理T2萌条冠幅极显著大于处理T1。总的来说,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的地径、高度、冠幅均呈减小趋势。

2.4 伐桩高度与互叶白千层萌芽更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伐桩高度与萌芽点数、萌芽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萌条地径无显著相关性,与萌条高度、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伐桩高度越高,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越多,但萌条的生长量越小。

3 结论与讨论

自20世纪90年代互叶白千层引入我国以来,国内相关人员不断加强其繁育与栽培方面的研究。目前,在人工干预和人为管理的条件下,互叶白千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组织培养、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等。其中,种子繁殖是互叶白千层繁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其生长特性因素的限制,种子繁殖方式存在种子收集难、萌发率低、优良性状容易丧失等缺点。经过研究发现,互叶白千层萌芽能力较强,在自然环境和条件下,其受伤部位可形成愈伤组织,并逐渐发育成萌条。鉴于这一特性,笔者进行了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萌芽能力及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期为提高互叶白千层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的萌芽点数、萌芽条数有显著影响,伐桩高度越高,萌芽点数和萌芽条数越多;不同伐桩高度对互叶白千层伐桩上萌条的地径没有显著影响,对萌条高度、冠幅有显著影响,伐桩高度越高,萌条的生长量越小。

互叶白千层具有较强的萌芽更新能力,适宜的伐桩高度能够有效促进其萌芽力及萌芽率的提高。尤其是互叶白千层定植后的前3年,在采伐过程中,应确定适宜的伐桩高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互叶白千层萌芽林的萌芽更新及生长量的提高。过低的伐桩高度不利于互叶白千层根系的形成,从而降低其萌芽能力;过高的伐桩高度则不利于互叶白千层生长量的提高,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采伐和管理成本,直接影响互叶白千层最终的栽培效益。

因此,综合试验结果来看,选择30 cm左右的伐桩高度可在确保互叶白千层具有良好萌芽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生长量。此外,在互叶白千层造林时,应根据互叶白千层自身的生长特性,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从而有效促进互叶白千层的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陈介.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何介南,刘昊,李建安,等.松油醇-4型互叶白千层种植栽培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9):8-15.

[3]张瑞.生物炭施用对互叶白千层人工林生长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2.

[4]马骥,唐旭东.岭南药用植物图志: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

[5]张承安.中国园林艺术辞典[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6]许煜东.施肥对互叶白千层萌芽更新林生长及含油量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7]郭取唐.互叶白千层栽培[J].云南农业,2021(1):81.

[8]闭初健,庞飞勇.福绵区:特色田园乡村比比皆是[N].广西日报,2020-03-18(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