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蝴蝶兰品种汕农迷你香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 陈森鹏 韦小莲 张秀珊 李军

摘 要:汕农迷你香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花系列蝴蝶兰新品种。该品种易栽培,株叶型好,抗性较强,花型小巧,花朵数多,花有淡香,适合在温室栽培。在详细阐述该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组培育苗、炼苗、苗期管理、催花抽梗、花梗生长及花苞发育期管理、开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蝴蝶兰;小花型;汕农迷你香;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5-82-3

0 引言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f.)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因花形奇特、色彩艳丽,素有“洋兰皇后”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1-3]。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迎合人们追求精美化、小型化、珍奇化的审美观念,小花蝴蝶兰新品种不断涌现,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销售量逐年增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满天红、汕农小粉蝶、小飞象等[4-8]。2022年,由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小花蝴蝶兰新品种——汕农迷你香,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对照品种汕农小粉蝶相比,汕农迷你香植株叶片数和花梗数更多,花朵数增加20.1%,花朵更小,有淡淡清香,易栽培,性状稳定,具有一致性和特异性,整体优势明显,可作为周年生产小盆栽花卉品种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基于此,笔者总结汕农迷你香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促进汕农迷你香的推广及应用,为小花蝴蝶兰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汕农迷你香品种来源

汕农迷你香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3年以引进的蝴蝶兰550号为母本,以蝴蝶兰467号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授粉,于2016年在其后代群体中初选育出16个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株;又经过组培扩繁、种植观察、多年多点比较试验,发现编号为13125-20的株系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株叶型好,抗性较强,花型小巧,花朵数多,花有淡香,遗传性状稳定),符合选育目标要求,将其定名为汕农迷你香。

2 汕农迷你香植物学特征

汕农迷你香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厚实,株幅32.5 cm;叶片呈椭圆形,叶面翠绿色,叶片中脉明显,平均叶片数11.5片,叶长16.9 cm,叶宽5.8 cm,叶厚2.4 mm;花梗较细,呈褐色,花梗数为2.0个,每个花梗平均有0.6个侧分枝,花梗直径4.1 mm,花枝长36.1 cm,主枝花朵数为16.0朵,总花朵数平均为31.2朵,花朵间距1.9 cm;圆锥花序,花序长13.2 cm;花朵排列整齐,花形圆整,花瓣粉红具白边,花朵横径4.7 cm、纵径4.0 cm,花淡香;花萼片呈椭圆形,横径2.4 cm,纵径1.8 cm;花瓣呈椭圆形,横径2.4 cm,纵径2.3 cm。

3 汕农迷你香生长习性

汕农迷你香具有较强耐热性及抗病性,抗寒性一般,适宜栽培于温室内。在温室栽培条件下,汕农迷你香植株营养生长期间,白天适宜温度为28 ℃,夜间适宜温度为22 ℃,适宜的光照强度为4 000~15 000 lx;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白天适宜温度为26 ℃,夜间适宜温度为18 ℃,适宜光照强度为10 000~30 000 lx,可促进花芽萌发;低温催花30~35 d后可见花芽萌发,120 d左右始花,150 d进入盛花期,观赏期95 d左右。

4 汕农迷你香栽培技术

汕农迷你香通常需要在配备水帘风机降温系统、加温设备、具有低温催花条件的温室内栽培。笔者对温室汕农迷你香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4.1 组培育苗

组培人员先取汕农迷你香植株幼嫩花梗休眠芽置于诱导培养基上,经过50 d培养诱导出丛生芽,然后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50 d,最后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0 d,以培育出完整幼苗。

4.2 炼苗

一般在2—3月开始炼苗。在组培苗符合出瓶标准后,将其从培养室移至炼苗棚,摆开炼苗5~20 d。炼苗期间,温度保持在24~28 ℃ ,白天光照强度要小于10 000 lx,并保持环境洁净,减少污染。

4.3 苗期管理

4.3.1 小苗期

炼苗完成后,栽培人员先用镊子轻柔地将组培苗夹出,再用清水冲洗黏附在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后,将组培苗栽种于直径为4.8 cm的透明软塑料盆中,用规格为28 cm×53 cm的50孔育苗盘摆放;栽培基质以水苔为主,以粗树皮或塑料泡沫粒垫在盆底。组培苗定植10 d内,白天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8 ℃,夜间温度保持在22 ℃,空气湿度控制在75%~90%,光照强度控制在4 000~8 000 lx。组培苗定植10 d后,白天温室内温度控制在30 ℃,夜间温度控制在22 ℃,空气湿度控制在70%~85%,光照强度控制在5 000~18 000 lx。在水肥管理方面,栽培人员可用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500~3 000倍液浇半截水。

4.3.2 中苗期

小苗经过4~5个月的生长后即可换盆,将小苗栽种于直径为7.5 cm的透明软塑料盆中,并将其摆放到规格为24 cm×56 cm的15孔育苗盘中,栽培基质与小苗期相同。换盆后24 d内,栽培人员要适当控制水分,待盆中水苔较干时,用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500~3 000倍液浇半截水,白天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8 ℃,夜间温度保持在22 ℃,空气湿度控制在75%~90%,光照强度控制在8 000~15 000 lx。换盆定植后25~30 d,植株有新根长出,部分新根已达盆壁;待水苔较干时,栽培人员可用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500~3 000倍液与水溶性肥[m(N)∶m(P)∶m(K)=15∶20∶25]2 500~3 000倍液进行交替浇灌。中苗新根萌发之后,白天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0 ℃,夜间温度应控制在22 ℃,空气湿度控制在70%~85%,光照强度控制在8 000~20 000 lx。

4.3.3 大苗期

中苗经过4~5个月的生长后即可换盆,将中苗栽种于直径为9.0 cm或10.5 cm的透明软塑料盆中,并将其摆放到规格为30 cm×50 cm的12孔育苗盘中,栽培基质与小苗期相同。换盆后24 d内,栽培人员要适当控制水分,待水苔较干时,可用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500~3 000倍液浇半截水;白天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8 ℃,夜间温度保持在22 ℃,空气湿度保持在75%~90%,光照强度控制在8 000~15 000 lx。换盆后25~30 d,植株有新根长出,部分新根已达盆壁;待水苔较干时,栽培人员可用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500~3 000倍液与水溶性肥[m(N)∶m(P)∶m(K)=15∶20∶25]2 500~3 000倍液进行交替浇灌。换盆定植30 d后,能明显看到翠绿色的根系生长,之后白天温室内温度控制在30 ℃,夜间温度控制在22 ℃,空气湿度控制在70%~85%,光照强度控制在8 000~25 000 lx。

4.4 催花抽梗

通常汕农迷你香经过14~16个月的营养生长期后,叶数为11~12片,叶长16.9 cm左右,叶宽5.8 cm左右,株幅32.5 cm左右,叶色翠绿且光泽亮丽,叶片革质、厚实挺立,单轴茎为椭圆形、饱满圆润,根系粗壮、饱满有活力。此时,植株已具备整体成熟的催花抽梗条件。

催花抽梗期间,白天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6 ℃,夜间温度控制在17 ℃,空气湿度控制在70%~90%,光照强度控制在10 000~30 000 lx。栽培人员可用水溶性肥[m(N)∶m(P)∶m(K)=9∶45∶15]2 000~2 500倍液浇灌,浇水最佳时间为晴天09:00左右。此段时间浇肥水时水温不宜太低,若水温太低会导致植株根系受损而影响花芽分化、抽梗及生长。此外,在花芽萌发前,栽培人员需要至少喷施两次磷酸二氢钾1 000倍液。经过30~35 d的处理,植株花芽逐渐萌发;待出梗率超过95%,栽培人员应改用水溶性肥[m(N)∶m(P)∶m(K)=10∶30∶20]2 000~2 500倍液与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000~2 500倍液交替浇灌。

4.5 花梗生长及花苞发育期管理

植株花梗长15~20 cm时,栽培人员可选用长度30 cm、直径2.88 mm的包塑铁丝竖直插于靠近花梗及植株茎部位置,并用塑料夹子将花梗固定于铁丝上,促使花梗竖直向上生长。在此期间,白天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8 ℃,夜间温度控制在17 ℃,空气湿度控制在70%~85%,光照强度控制在12 000~25 000 lx。栽培人员可用水溶性肥[m(N)∶m(P)∶m(K)=10∶30∶20]2 000~2 500倍液与水溶性肥[m(N)∶m(P)∶m(K)=20∶20∶20]2 000~2 500倍液交替浇灌,注意保持栽培基质湿润,不可过干。此外,栽培人员可每14 d叶面喷施一次农用氨基酸1 500倍液或海藻精有机肥4 000倍液。

4.6 开花期管理

植株开花期间,白天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 ℃,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6 ℃,空气湿度控制在70%~85%,光照强度控制在15 000~20 000 lx。栽培人员可用海藻精有机肥4 000倍液与水溶性肥[m(N)∶m(P)∶m(K)=15∶20∶25]3 000~4 000倍液混合浇灌,保持栽培基质湿润。为迎合市场需求和达到开花株品质要求,栽培人员需要对植株花期进行调控。在汕农迷你香上市前,植株宜开放三四朵花,长势健壮,叶姿坚挺,花朵向光性良好,花瓣厚实,色泽鲜艳,根系发达。

4.7 病虫害防治

汕农迷你香具有较强耐热性及抗病性,一般不易发生病虫害。汕农迷你香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汕农迷你香栽培管理过程中,栽培人员应保持温室内外环境清洁,通风透气;将植株摆放在光照较好及通风透气的位置,避免阴冷潮湿环境;植株行距不宜过密,加强肥水管理,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浇水量不宜过小,及时排除心叶积水,以减少病原侵染;催花期间要注意持续低温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花梗发育不良;要及时清除盆内及栽培架下的杂草,可在栽培架下铺黑色地膜预防杂草。

一旦发现病虫害,栽培人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在植株营养生长期间,栽培人员要注意防治白绢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在花期,栽培人员要注意防治灰霉病、蓟马等病虫害。为防治白绢病,栽培人员可用9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40 g/L噻呋酰胺1 000倍液,喷于植株叶面及根部。为防治红蜘蛛,栽培人员可喷施43%联苯肼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73%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植株花期病虫害防治应尽量选择烟雾剂熏蒸,避免花瓣上残留药剂。为防治灰霉病,栽培人员可用40%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或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蓟马必须在花苞分化前进行,栽培人员可用70%噻虫嗪粉剂4 000倍液或蓟马灵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结束语

汕农迷你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笔者详细总结了汕农迷你香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促进汕农迷你香的推广及应用,为小花蝴蝶兰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孙纪霞,刘学庆,丁朋松,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蝴蝶兰开花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215.

[2]陈和明,朱根发,操君喜,等.蝴蝶兰27个品种观赏性状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6):1060-1064.

[3]刘燕榕,江秀娜,汤楷,等.4个小花型蝴蝶兰品种在粤东地区的种植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20(15):141-142.

[4]王俊,杨书才,杨录军,等.蝴蝶兰新品种‘郑农鸿运’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J].农学学报,2017(8):66-70.

[5]郭艺.2009年蝴蝶兰行情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09(1):18.

[6]钟淮钦,钟海丰,林兵,等.中小花型蝴蝶兰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形态与SRAP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3(1):119-125.

[7]吕复兵,陈和明,李佐,等.蝴蝶兰新品种‘小桃’[J].园艺学报,2020(7):1425-1426.

[8]陈和明,吕复兵,肖文芳,等.蝴蝶兰新品种如玉的优良观赏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21(11):45-49.

作者简介:陈森鹏(1974—),男,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花卉育种与推广。

通信作者:韦小莲(1973—),女,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花卉育种与推广、花卉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