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作者: 张晶
摘 要:口蹄疫是一种广泛影响牛群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其暴发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是牛肉需求大国,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口蹄疫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威胁着肉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总结肉牛口蹄疫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肉牛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减少肉牛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肉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肉牛;口蹄疫;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6-114-3
0 引言
口蹄疫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畜牧产区,主要影响猪、牛、羊及其他偶蹄类动物的健康。感染口蹄疫的牛会出现高热、口腔和蹄子溃疡等症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现代畜牧业全球化和动物贸易频繁的背景下,口蹄疫的传播风险加大。我国是肉牛养殖大国,2022年全国出栏肉牛4 840万头,比2021年增加132万头,增长2.8%;牛肉产量718万t,比2021年增加21万t,增长3.0%;2022年末,全国存栏牛10 216万头,比2021年末增加399万头,增长4.1%[1]。因此,养殖户必须深入了解口蹄疫的临床特征和传播途径,以及应对口蹄疫暴发的科学措施,并且准确判断病情,对症下药,以遏制病毒蔓延,保障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1 肉牛口蹄疫诊断方法
1.1 临床诊断
养殖户可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在牛体内潜伏2~7 d,甚至长达14 d。发病后,牛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迅速升高,可超过40 ℃。病牛的乳房、舌、鼻、口腔、蹄等部位会出现水疱,唾液分泌增多,呈泡沫状流涎,导致口周潮湿,开口后可伴随吸吮声音[2]。病牛由于发热和口腔疼痛,会出现食欲减退,拒食或少食,体质量下降等情况。水疱破裂后,患处会形成红色烂斑(此时病牛的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烂斑可逐渐愈合,也可发生溃疡。口蹄疫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是蹄部的异常变化,除了蹄部柔嫩部位皮肤上会出现水疱之外,蹄间隙也会出现水肿,致使蹄间距增大;蹄壳也会发炎,变得松软,有溃疡形成,甚至有血疱,严重时蹄壳脱落,导致病牛行走困难。部分病牛还会表现出躁动不安、抖动或呻吟等行为异常的情况。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春、秋两季最易流行。根据流行时间和病牛的临床症状,养殖户和兽医可初步确定病牛是否患上口蹄疫,但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1.2 实验室诊断
1.2.1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病牛的血清中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的抗体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口蹄疫或是否处于免疫状态。例如,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进行检测,先将病牛血清样本与口蹄疫病毒混合,然后用酶标记的抗体检测是否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如果样本中存在口蹄疫病毒抗体,将会显示出阳性反应。再如,可采用病毒中和试验法(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VNT)进行检测,先将病牛血清样本与口蹄疫病毒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接种到细胞培养瓶中;如果样本中存在口蹄疫病毒抗体并能中和病毒,那么细胞将不受病毒感染,显示出负效应。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判断病牛是否感染了口蹄疫,而且可以检测其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1.2.2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病牛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来诊断疾病。例如,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法进行检测,从病牛的蹄壳或其他可能含有病毒的组织中采集样本,常用的样本包括血液、唾液、蹄缘、蹄叶及鼻咽分泌物等;然后对样本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核酸;准备好PCR反应体系,将样本中提取的核酸与特定的引物和DNA聚合酶混合,将PCR反应体系置于热循环仪中进行PCR扩增;再将PCR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通过电泳将扩增的DNA片段按大小分离,并通过荧光染料或核酸染料将其可视化[3];最终根据PCR扩增结果,通过检测扩增条带是否有目标产物来确认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
再如,可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Immunological Fluorescence Assay,IFA)进行检测,将待测样本与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抗体结合,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这是一种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具体检测方法,先将病牛样本如血液、唾液、蹄缘等少量涂抹于载玻片或细胞培养板上,使其形成薄层;将含有口蹄疫病毒的细胞培养物涂抹于同一载玻片或细胞培养板上,使其与样本共同固定在载玻片或细胞培养板上;准备含有口蹄疫病毒抗体的荧光抗体标记物,将其滴于样本和抗原上,使其与样本中的可能含有的口蹄疫病毒结合;再洗涤载玻片或细胞培养板,去除没有与抗体结合的荧光抗体标记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或细胞培养板上的标本。如果样本中存在口蹄疫病毒,则会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就可以确定病牛感染了口蹄疫。
1.2.3 病理变化检测
开展病理学观察可以了解病死牛内部器官的变化,为口蹄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犊牛感染口蹄疫后往往引发心肌炎,呈虎斑心,表现为心肌切面上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条纹。剖检病死牛,可在其食道和瘤胃黏膜处发现水疱和烂斑,胃肠处有出血炎症。部分感染口蹄疫的牛会出现肺部病变,肺部呈浆液性浸润,心包有大量混浊液体。口蹄疫病毒也会影响牛的淋巴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这些器官可能会出现淤血和水肿,影响牛的免疫功能。
2 肉牛口蹄疫预防方法
肉牛口蹄疫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为有效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采取以下预防方法。
2.1 加强卫生管理
加强肉牛卫生管理是预防口蹄疫和其他疾病传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减少圈舍内细菌、病毒的滋生、传播。养殖户应定期清洁牛圈舍,包括围栏、饲槽等设施,去除污垢和粪便,可先用高压水枪除去污垢,再喷洒消毒剂。对于牛舍地面及粪尿沟,养殖户可用5%~10%热碱水或3%~5%来苏尔溶液喷雾消毒。对于牛舍墙壁,可用20%生石灰乳粉涂抹。对于饲养用具,可用3%氢氧化钠溶液或3%~5%来苏尔溶液进行洗刷消毒。养殖户应每年对牛舍消毒2~4次,春秋季节至少消毒1次。
养殖户应注意饲料和饮用水的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槽,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储存条件,避免饲料发霉或受到其他污染。同时,定期检查牛的蹄部,及时处理蹄部溃疡或其他异常。对于患有口蹄疫或其他蹄部疾病的牛,应加强蹄部的清洁和消毒。由于该病毒可通过蚊虫、苍蝇等传播,因而养殖户应加固纱窗,避免蚊蝇进入牛舍。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定期洗手、更换工作服,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老鼠也是口蹄疫病原的携带者,养殖户应注意防治老鼠。养殖户应确保圈舍建筑结构完整,封堵老鼠进入的缝隙和洞口,如窗户、门缝、管道等,防止老鼠进入。同时,保持圈舍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废弃物和杂草,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处和觅食来源。养殖户还应注意清洁食物存储区,确保饲料、饮水设施和存放食物的区域干燥、清洁,防止老鼠在这些地方觅食。若发现老鼠存在的痕迹,可在鼠洞附近设置老鼠夹和放置毒饵进行诱捕;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毒饵,确保牛不会误食;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老鼠夹和补充毒饵。
2.2 提供充足营养
养殖户应为肉牛提供优质、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肉牛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肉牛自身的抵抗力,以预防口蹄疫。牛的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肉牛饲料配方可参考表1[4]。在实际应用中,养殖场会根据当地资源、养殖规模和目标市场等因素调整肉牛养殖的饲料配方。为了确保肉牛营养均衡和最佳生长,养殖场可咨询相关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饲料配方。此外,水是牛体内所有生化反应的基础,保持水分摄取对牛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养殖户还应确保肉牛随时有干净、新鲜的饮用水可以饮用。
2.3 强化免疫
接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常用的口蹄疫疫苗为O型、A型及亚洲Ⅰ型疫苗。养殖户应根据养殖场所在地区的疫情实际,按照兽医的建议,对肉牛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供免疫保护。例如,在犊牛90日龄时,可接种1次疫苗,间隔30 d再接种1次,之后每间隔4~6个月接种1次即可。
接种疫苗前,养殖户应仔细检查疫苗的保质期,防止疫苗失效。在接种疫苗前,需要对注射器和接种部位用酒精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养殖户应认真记录接种信息,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日期、注射部位等,并建立完整的接种档案,有助于追踪接种效果和疫苗免疫情况。在接种疫苗后,养殖户应密切观察接种后牛的健康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出现异常反应或过敏现象,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4 规范引种
养殖场在引进肉牛时,应将身体健康、来自非疫区的肉牛作为引进对象;先要对引进肉牛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口蹄疫等传染病;再将引进的肉牛隔离观察1个月左右,观察其是否出现口蹄疫症状或其他健康问题,同时确保引进的肉牛在隔离期间不与当地牛群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引进肉牛后,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对引进肉牛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报告和处置。
3 肉牛口蹄疫治疗方法
肉牛口蹄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目前并没有直接针对病毒本身的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对于患有口蹄疫的肉牛,主要采取的是支持性治疗和控制措施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并减少疾病传播。养殖户应立即隔离疑似或确诊感染口蹄疫的病牛,避免其与其他健康的牛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对于肉牛生存过的环境,养殖户可用1%~2%烧碱或1%~2%福尔马林全面、仔细喷雾消毒;对于病牛隔离区域,可用醋精或0.2%~0.5%过氧乙酸等酸性消毒液喷雾消毒,防止病毒继续扩散。
对于病牛,养殖户应加强护理,保持圈舍清洁干燥,给牛提供柔软的饲料(如青草碎、精料等)和清洁的饮水,亦可在饲料中添加东方牛疫健饲料添加剂(1 kg饲料中添加量为1~2 g),应保证病牛的营养摄入。对于病牛口腔,养殖户可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2%明矾或食用醋进行清洗,以消毒杀菌;再用10%碘甘油或者2%硫酸铜涂抹糜烂、溃疡处,促进伤口愈合,每日清洗、涂药两三次,直至伤口愈合。如果病牛蹄部出现病症,可用3%来苏儿溶液或1%福尔马林冲洗牛蹄或浸泡3~5 min,干燥之后再涂抹龙胆紫,然后用绷带包扎上,防止药物被蹭掉[5]。如果病牛乳房处发生病变,可用3%硼酸水清洗消毒,然后用青霉素乳膏涂抹患处,每日可消毒、涂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一般成年牛感染口蹄疫后,病死率在3%以下;妊娠阶段的母牛感染口蹄疫后,会引发流产;犊牛感染口蹄疫,可并发心肌炎,病死率较高[6]。对于感染了口蹄疫的病死牛,养殖户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例如,可将病死牛的尸体进行焚烧处理或深埋于远离居民区、水源的地方,无害化处理操作应符合当地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口蹄疫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人畜共患。因此,养殖户和兽医等容易接触病牛的人员应注意穿戴防护装备,包括穿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在接触患病动物后,应用肥皂消毒洗手。
4 结束语
口蹄疫是一种会对肉牛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传染病,高度传染性使其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养殖户应加强对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定期对牛接种口蹄疫疫苗,加强养殖环境卫生,注意饲养管理,规范引种,从源头上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养殖户应了解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口蹄疫病例,及时进行隔离,遏制病毒进一步扩散,避免给养殖场带来重大损失,进而保障肉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王贵荣: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畜牧业稳定发展[EB/OL].(2023-01-18)[2023-07-17].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 202301/t20230118_1892279.html.
[2]翟艳.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J].养殖与饲料,2023(6):83-85.
[3]刘小龙,雷明鑫,刘鹏.牛口蹄疫的诊断与科学防治[J].中国畜牧业,2023(12):110-111.
[4]范曙光,祁宏伟,于维.肉牛育肥饲粮配制及饲喂技术[J].当代畜牧,2016(27):21-23.
[5]毛正均.牛口蹄疫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3):133.
[6]王小明.牛口蹄疫防治技术刍议[J].畜禽业,202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