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降镉增硒修复技术在镉轻度污染区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陈碧莹 王雪平 陈云华

一种新型降镉增硒修复技术在镉轻度污染区的应用效果研究0

摘 要:洞庭湖区土壤为镉轻度污染,同时存在硒富集,为富硒土壤。为降低洞庭湖区水稻镉质量分数,提高水稻硒质量分数,生产富硒稻米,对“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双重阻隔—增值修复”技术进行试验。该技术利用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剂2作为第一道防线,牢牢吸附土壤中的镉;以水溶性硅肥作为第二道防线,阻止土壤中的镉通过水稻根系进入稻谷中;利用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性,使土壤中的镉活性降低,同时允许部分硒进入水稻根系被稻谷吸收,达到降镉增硒目的。经过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发现将改性复合钝化剂2、水溶性硅肥、石灰配合施用,对水稻降镉增硒效果明显,可作为一种新型降镉增硒修复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修复技术;降镉增硒;应用效果;镉轻度污染区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9-148-4

0 引言

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以种植水稻为主。2000年之前,因用受污染的湘江水灌溉,导致洞庭湖区农田大面积污染,特别是镉污染较严重[1-2]。为了修复受污染的土壤,人们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机械修复(移除)、物理修复(电动修复)、化学修复(淋滤、沉淀、吸附、钝化)、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作用)、综合修复(低镉农作物+化学+农艺)等方法[3-6]。这些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方法成本高、效率低,或者固化时间短,在一定条件下重金属会重新释放出来,又或者操作复杂、环节多,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7-8]。因此,探索一种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的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黏土矿物是一种成本低、吸附性能好的土壤钝化剂[9],但单一的黏土矿物在吸附重金属元素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对于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作用较弱,而且如果不对黏土矿物进行改性,其吸附性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目前,对黏土矿物改性通常采取高温加热法、酸化法、有机处理等方法[10]。这些方法虽然增强了黏土矿物的吸附性能,但成本也随之增加,不利于推广应用。

根据相关研究,一些高镉区域往往伴有硒的富集。洞庭湖区土壤除了镉污染外,也存在硒富集,是富硒土壤。硒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和防治糖尿病、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洞庭湖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镉污染土壤会导致稻米中镉超标,显然不利于洞庭湖区稻米产业发展。如果探索出一种新型降镉增硒土壤修复技术,在降低稻米中镉质量分数的同时,可增加稻米中硒质量分数,将对洞庭湖区稻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镉污染土壤修复水平也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基于此,笔者以2022年承担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岳阳市湘阴县重金属污染耕地风险管控试点服务项目”为契机,针对洞庭湖区镉污染土壤特点,汲取前期土壤修复中的经验教训,开发出一种以黏土矿物为主的改性复合钝化剂2(GXFH-2),提出“矿物改性复合钝化—二次阻隔—增值修复”技术,并对该套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验证该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修复镉污染土壤,实现稻米降镉增硒目标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选择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爱民村,为洞庭湖滨湖平原区,土壤类型为河(湖)冲积型土壤,亚类属潴育型水稻土。试验前,笔者对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土壤pH值为5.0~7.5,全氮质量分数为1.19~3.71 g/kg,全磷质量分数为0.50~0.90 g/kg,全钾质量分数为18.70~22.40 g/kg,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硒质量分数为0.40~0.71 mg/kg,总体为富硒土壤;土壤镉质量分数为0.50~1.50 mg/kg,有效镉质量分数为0.23~0.70 mg/kg,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判断,试验区土壤镉污染为轻度污染。

1.2 “矿物改性复合钝化—二次阻隔—增值修复”技术

1.2.1 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剂配制

1.2.1.1 黏土矿物选择

根据以往对黏土矿物试验效果及试验区镉污染状况,主要选择具2∶1型结构的黏土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利石、沸石、硅藻土等。

1.2.1.2 矿物改性

采取细磨的方法,将单一黏土矿物细磨至-38~23 μm。研磨过细则可能会出现团聚体浮在水面,反而不利于土壤吸收。

1.2.1.3 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剂配制

将改性后的蒙脱石、伊利石、沸石、硅藻土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剂2(GXFH-2)。

1.2.2 二次阻隔技术

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剂是第一道防线。土壤中的镉经过矿物改性复合钝化剂吸附后,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但仍会有少量通过水稻根系进入稻米中。为了阻止镉进入稻米,需构筑第二道防线。构筑第二道防线采用的技术是在水稻抽穗前喷施水溶性硅肥(用SI表示)。水溶性硅肥中的二氧化硅会与镉结合,生成无毒或低毒络合物,阻止镉通过稻秆进入稻米中[11]。

1.2.3 土壤酸碱性调节及降镉增硒措施

土壤酸碱性是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活性的重要因素。在碱性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活性减弱,有效态镉质量分数降低,有利于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要使土壤呈碱性,最常用、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施用生石灰(用SH 表示)。施用适量的生石灰,可在保证土壤中镉元素沉淀钝化的同时,允许部分硒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从而达到稻米降镉增硒的目的[12-15]。

1.3 试验设计

为了便于比较,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记为CK、T1、T2、T3,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GXFH-2施用具体操作:在水稻插秧前7~10 d施加,每667 m2施用量为150 kg,采用人工施撒方式,施后翻耕耙匀。

SH施用具体操作:在水稻插秧前7~10 d施加,每667 m2施用量为100 kg,可与GXFH-2同步施用。

SI施用具体操作:在水稻抽穗前喷施,每667 m2施用量为100 g,选择在09:00前或16:00后喷施,雨天或大风情况下不宜喷施。

此次试验中,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同步进行,对同一地块的早稻和晚稻均进行试验,晚稻在早稻各处理基础上采取与早稻相同的处理。

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为一个小区,每处理4次重复,共16个试验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3 m2。小区间用田埂分隔,小区外设保护行。为保证各小区试验效果,水稻先异地育秧再人工移栽至田中,并且统一移栽密度。早稻移栽时间为2022年4月下旬,移栽规格为16.7 cm×20.0 cm,早稻栽培品种为湘早籼24号(常规稻);晚稻移栽时间为2022年7月中旬,移栽规格为20.0 cm×20.0 cm,晚稻栽培品种为耘两优玖48杂交稻。

大田示范:每处理为一个试验田块,田块间以田埂或沟渠自然分隔,每试验田块面积在0.1 hm2以上。早稻、晚稻播种方式均为撒播,早稻播种时间为2022年4月下旬,晚稻播种时间为2022年7月中旬,早稻、晚稻栽培品种均为湘早籼24号(常规稻)。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

待水稻成熟后,采集籽粒样品。为保证样品代表性,根据田块形状,采用五点梅花形或菱形多点取样。将籽粒样品晒干后进行脱粒、脱壳,然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再取100 g样品送化验室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镉、硒质量分数,测定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要求。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试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在小区试验中,T1、T2、T3处理早稻镉质量分数均小于CK,T3处理早稻镉质量分数最小。这说明单独施用GXFH-2有一定的降镉效果,但降镉效果较差;GXFH-2、SH配合施用降镉效果略有提升;GXFH-2、SH、SI配合施用降镉效果最好。

由表3可知,在小区试验中,T1、T2、T3处理晚稻镉质量分数均小于CK,说明在早稻处理的基础上,单独施用GXFH-2或GXFH-2、SH配合施用或GXFH-2、SH、SI配合施用均能降低晚稻镉质量分数,但单独施用GXFH-2降镉效果较差,GXFH-2、SH配合施用或GXFH-2、SH、SI配合施用降镉效果较好。

由表4可知,在小区试验中,各处理早稻硒质量分数为0.038~0.045 mg/kg,T2、T3处理早稻硒质量分数均大于CK,说明GXFH-2、SH配合施用或GXFH-2、SI、SH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早稻硒质量分数。

由表4可知,在小区试验中,T1、T2、T3处理晚稻硒质量分数均大于CK,其中T3处理晚稻硒质量分数最大(0.093 mg/kg)。这说明在早稻处理的基础上,GXFH-2、SH、SI配合施用可提高晚稻硒质量分数。

2.2 大田示范结果与分析

由表5可知,在大田示范中,T1、T2、T3处理早稻镉质量分数均小于CK。其中,T2、T3处理早稻镉质量分数均小于稻米镉质量分数安全限定值(0.2 mg/kg)。这说明GXFH-2、SH、SI配合施用可降低早稻镉质量分数,且使早稻镉质量分数达标,降镉效果较好。

由表6可知,在大田示范中,T1、T2、T3处理晚稻镉质量分数均小于CK。其中,T1、T2处理晚稻镉质量分数稍大于稻米镉质量分数安全限定值(0.2 mg/kg),T3处理晚稻镉质量分数小于稻米镉质量分数安全限定值。这说明GXFH-2、SH、SI配合施用可降低晚稻镉质量分数,且使晚稻镉质量分数达标,降镉效果较好。

由表7可知,在大田示范中,T2、T3处理早稻硒质量分数大于CK,说明GXFH-2、SH配合施用或GXFH-2、SI、SH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早稻硒质量分数;T2、T3处理晚稻硒质量分数大于CK,说明在早稻处理的基础上,GXFH-2、SH配合施用或GXFH-2、SI、SH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晚稻硒质量分数。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发现在镉轻度污染地区配合施用GXFH-2、SH、SI,可降低稻米镉质量分数,同时提高稻米硒质量分数,使其成为富硒稻米。因此,建议广泛推广应用该土壤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1]吴旭,任可爱,任双春.湘阴县耕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J].湖南农业科学,2005(3):37-39.

[2]刘耀驰,高粟,李志光,等.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10(4):26-29.

[3]陈晓雪,钟瀚涛,王琦,等.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VIP+n”修复措施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9(6):149-150.

[4]樊霆,叶文玲,陈海燕,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10):1727-1736.

[5]崔俊义,马友华,王陈丝丝,等.农田土壤镉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7(30):79-83.

[6]赵侗烨,陈旭,俞周龙,等.基于矿物微胶囊的镉高背景区农田土壤修复[J].浙江农业科学,2020(2):317-320.

[7]方振东.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8]谭蒙.化学淋洗联合植物修复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9]陈功宇.矿物质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红壤的修复效应及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10]朱润良,曾淳,周青,等.改性蒙脱石及其污染控制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7(5):697-705.

[11]吴金富,宋照银,吴传海,等.水溶性硅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01-302.

[12]杨福林,高菲,程文旭.土壤-植物系统中硒与镉交互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21(8):136-138.

[13]王新,梁仁禄,周启星.Cd-Pb复合污染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生态效应的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1(2):41-44.

[14]郑春荣,陈怀满.土壤-水稻体系中污染重金属的迁移及其对水稻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1990(2):145-152.

[15]李元,祖艳群.重金属污染生态与生态修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