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产业农户社会化托管意愿与效益评估

作者: 朱桥艳 温保强

荔枝产业农户社会化托管意愿与效益评估0

摘 要:农户作为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的应用者,其对社会化托管服务的需求与行为选择极大影响着托管服务的应用。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荔枝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广州市从化区荔枝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意愿和效益状况,并运用Logit模型进一步探究农户荔枝生产环节外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6.11%的农户愿意进行荔枝生产环节社会化托管;荔枝生产11个环节中,农户更愿意在采摘、施肥、销售、打药、病虫害监测5个环节进行托管;农业收入占比、是否接受培训、是否雇工、种植面积和相关支农政策作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荔枝农户外包意愿,文化程度、身体状况、风险偏好等也会对农户荔枝生产不同环节(如打药、施肥、采摘等)的托管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社会化托管;荔枝产业;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0-70-7

0 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农村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分离,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经营绩效,为我国之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逐渐凸显。

农业社会化托管被认为是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农户作为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的应用者与执行者,其对社会化托管服务的需求与行为选择极大影响着托管服务应用的好坏,也是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能否长效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荔枝产业为例,实证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下农户行为选择意愿,并对其效益进行评估。

1 数据来源与调查数据分析

1.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源于课题组2022年6—8月及2023年4—5月对广州市从化区所辖范围内的21个村庄(涵盖太平、温泉、良口、鳌头4个镇及城郊、江埔2个街道)的638户荔枝种植户一对一的直接访谈,对当地荔枝种植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实地调查。为保证研究所得样本具有代表性,笔者在选取各样本区的样本时,采用分层重点抽样的方法。同时,为了保障调查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员与荔枝种植户一对一直接访谈,调查人员提问并代替被访者填写调查问卷。此次实地调研共收回问卷630份,除去关键信息缺漏的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共619份,有效率达98.25%。调查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样本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此次调查的种植荔枝的农户特征如下:第一,样本农户年龄主要集中在56岁及以上,占比50.57%,而35岁及以下的农户占比仅为1.62%,由此可见,从化区种植荔枝的劳动力老龄化较为严重;第二,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的农户所占比重最高(53.15%),而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农户占比分别为35.70%、10.50%、0.65%;第三,从农户的风险偏好来看,喜欢冒风险的群体占比6.14%,大部分农户不喜欢冒风险(46.04%);第四,从身体状况来看,农户的身体状况较好(一般及较好的农户占比90.15%),仅有9.85%的农户身体状况较差。综上所述,当前从化区留在农村种植荔枝的农户主要集中为身体状况良好、文化水平较低且不喜好风险的老年群体。

1.2 调查数据分析

1.2.1 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意愿性分析

荔枝产业农户对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接受与否取决于托管的成本和收益,在收益显著大于成本且对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充分认知认可的情况下,农户选择意愿较强。调查数据显示,86.11%的农户选择愿意对荔枝产业进行社会化托管,原因是荔枝生产外包服务增加了荔枝产量(63.60%)、提升了荔枝口感(48.03%)、降低了成本投入(37.15%)。但部分农户却认为现有荔枝生产环节的外包存在外包服务效果不佳(58.16%)、外包服务费用太高(47.27%)、过程烦琐(23.45%)的问题。

荔枝生产环节包括整形修剪、嫁接、环割、疏花、疏果、施肥、除草、打药、病虫害监测、采摘、销售等11个环节。在问及农户愿意在哪个生产环节进行荔枝社会化托管(可多选)时,32.31%的农户选择采摘环节、26.49%的农户选择施肥环节、25.85%的农户选择销售环节、24.07%的农户选择打药环节、18.58%的农户选择在病虫害监测环节,选择在除草、嫁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环割等环节进行托管的比例依次为9.19%、9.01%、6.57%、4.88%、4.50%、3.94%(见表3)。

1.2.2 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的效益评估

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下荔枝农户效益显著增加,可能得益于社会化托管服务可降低农药、化肥等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可促成荔枝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效益明显[1]。调查数据显示,实际进行荔枝社会化托管的样本为103个,占比16.64%(与实际数据相符,目前广州市从化区荔枝总种植面积20 000 hm2左右,荔枝托管3 333 hm2左右)。由表4可知,在关于实际荔枝托管环节,主要集中在打药(69.90%)、销售(59.22%)、采摘(56.31%)、病虫害监测(43.69%)4个环节,施肥与嫁接的占比较少,分别为20.34%和13.59%。

通过对“社会化托管前后复合化肥、农药、病虫防治和采摘的投入成本情况”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可知,复合化肥、农药、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均有所下降,其中每年农药使用次数由托管前的4~5次降为托管后的2~3次(每667 m2农药支出为80~100元,每667 m2农药托管费为30元),施肥投入降低20%(每667 m2化肥支出为150~200元,每667 m2化肥托管费为30元),病虫害防治比率较托管前降低30%(每667 m2病虫害防治托管费为20元),整体生产资料投入每667 m2减少200元左右。通过访谈发现,托管后,荔枝产量由托管前的每667 m2不足750 kg增加到每667 m2 1 000 kg左右,且由于荔枝品质良好,每千克销售价高于市场收购价0.5~1.0元,每667 m2增收900元左右。此外,对荔枝生产进行社会化托管,也可节约人工费,如每667 m2节约矮化处理人工费100元、疏花人工费300元等。因此,社会化托管服务后,荔枝种植户每667 m2节本增收1 500元左右,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103户荔枝种植户平均种植面积4 267 m2,与实际数据大体一致)。

此外,荔枝生产托管后,农户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按照每季荔枝平均用工20个工作日,若在当地就业,每年可增加收入2 000元以上。一些农户还通过加入生产服务队、农机合作社等方式,在农业服务领域实现转产就业。

2 荔枝产业农户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需求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1.1 变量选取

荔枝种植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选择、采用行为是一个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该研究在梳理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荔枝生产环节外包(整形修剪、嫁接、环割、疏花、疏果、施肥、除草、打药、病虫害监测、采摘、销售)作为研究对象,从农户基本特征(年龄、文化程度、风险偏好、身体状况、种植经验、是否接受培训)、家庭特征(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劳动力来源(是否自家劳动力、是否雇工)、土地特征(土地块数、灌溉条件、种植面积)及外部因素(村地势和相关支农政策)等5个维度15个指标探究不同特征的荔枝种植户采用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调研发现,在11个荔枝生产环节,农户选择外包的环节集中在施肥、打药、病虫害监测、采摘、销售,其他6个环节选择较少(样本数≤50),故只分析荔枝种植户在施肥、打药、病虫害监测、采摘、销售5个环节及整体生产中采用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1.1.1 农户特征

①户主年龄:假设农户年龄越大,随着身体机能下降,越倾向于社会化托管。②文化程度:虽然少数学者认为教育水平不一定与社会化托管服务采用程度呈正相关,但整体而言,户主的文化水平越高,视野越广,对社会化托管服务的了解越全面,则其采用社会化托管的意愿就越强。③风险偏好:农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而荔枝本身所具有的上市时间集中、保鲜期短等特点,使农户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大大增加[2]。风险偏好越强,说明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越强,市场化生产经营的理念与投资意识就更强,更愿意选择社会化托管服务[3]。④身体状况:农户的身体状况越差,投入的劳动力质量越低,生产效率越低,选择托管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⑤种植经验:假设农户种植荔枝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更了解荔枝生产各环节的难易程度,越倾向于将某个难度较大的种植环节进行托管[4]。⑥是否接受培训:农技培训有利于通过成功农民的示范来提高农民对技术的信心[5]。接受过社会化托管相关培训后,农户对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更了解,选择社会化托管的可能性更大。

2.1.1.2 家庭特征

①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越高,采纳社会化托管服务的意愿就越强。②农业收入占比:林毅夫[6]指出,对于生产规模大的农户,他们不采用某项新技术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小规模的农户来说要大得多,而且生产经营规模大的农户在采用某项新技术时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可能性越大[7],越有可能采取社会化托管服务。

2.1.1.3 劳动力来源

①是否自家劳动力:荔枝生产涉及11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荔枝农户在生产中选择投入自家劳动力,会增强在施肥、打药等环节的托管选择。②是否雇工:有雇工经验的农户,可能在之前的雇工行为中获取了一定的效益,因此总体托管意愿较强。

2.1.1.4 土地特征

①土地块数:农户荔枝生产土地块数越多,土地呈分散状态,越不利于农户的生产管理,农户的总体托管意愿越强。②灌溉条件:农户果园若灌溉条件不好,则会使土地缺水,造成肥力不足,人力、物力成本投入就会增大,选择托管服务的可能性也会增大。③种植面积:农户荔枝种植规模越大,投入的劳动力就越多,那么外包给专业化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

2.1.1.5 外部因素

①村地势:果园的地势越陡峭,生产环节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就越大,那么外包给专业化服务的可能性也越大。②相关支农政策:农业政策是合理引导、组织农户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笔者据此提出假设:农户对相关支农政策越了解,支农政策发挥作用性越强,农户选择社会化托管的意愿就越强。

2.1.2 模型构建

该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种植荔枝的总体托管意愿和施肥、打药、病虫害监测、采摘、销售5个种植环节的托管意愿。被解释变量均为选择变量,选项设为“是=1;否=0”。当前,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二元模型处理被解释变量处于0和1两种状态的选择问题,故该研究选用二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公式为

式(1)为Logit非线性回归函数,通过Logit将其转化为线性形式,得到公式(2)。

[y=β0+β1x1+β2x2+…+βnxn+ε] (3)

式(3)中:y代表农户托管总意愿和施肥、打药、病虫害监测、采摘、销售托管环节的行为决策,[xi]表示影响因变量的第[i]个自变量([i]=1,2,3,…,[n]),[β0]为纵截距项,[ε]为误差项。

解释变量[X]分别为年龄(x1)、文化程度(x2)、风险偏好(x3)、身体状况(x4)、种植经验(x5)、是否接受培训(x6)、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7)、农业收入占比(x8)、是否自家劳动力(x9)、是否雇工(x10)、土地块数(x11)、灌溉条件(x12)、种植面积(x13)、村地势(x14)和相关支农政策(x15)。

2.2 实证分析

2.2.1 模型计算结果

笔者采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6。结果显示,模型Ⅰ、模型Ⅱ、模型Ⅲ、模型Ⅳ、模型Ⅴ、模型Ⅵ的卡方值分别为0.144 7、0.440 3、0.182 5、0.285 4、0.341 8和0.485 6,对数似然值分别为-343.479、-76.870、-194.789、-94.123、-97.582和-45.436,均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6个回归模型的整体拟合均表现效果良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