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油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作者: 代林瑞

松树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油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0

摘 要:选取9 a生油松中龄林为试验对象,研究松树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其胸径、株高、单株材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松树专用肥可促进油松中龄林胸径、株高、单株材积的增长,其中以600 g/株为最适宜的施用量。

关键词:松树专用肥;油松;中龄林

中图分类号:S725.5;S791.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0-134-3

0 引言

油松原产自中国,自然分布广泛,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在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1-3],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4]。研究表明,合理施肥可增加油松体内养分贮存量,促进其生长。韩培义等[5]于2018年针对7 a生油松进行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喷施试验,发现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显著提高油松锈病抗性,并显著促进油松主干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增加。张宝娟等[6]通过铁尾矿砂与无机肥、有机肥、土壤的不同配比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方法对铁尾矿砂基质理化性质及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有机肥对铁尾矿砂基质的理化性质、全效养分含量、速效养分含量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掺土处理对提高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作用明显,掺土和施加无机肥可促进油松生长。何志瑞等[7]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太白林场瓦川苗圃地,选择5种肥料对油松容器苗进行叶面施肥试验,发现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保苗率。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配制了含有油松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微量元素的油松专用肥,并研究了油松专用肥对油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希望助力我国油松产业发展。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属非典型性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242.2 h,年无霜期147 d,年降水量634.6 mm。

1.2 试验材料

供试林分为人工油松纯林,林龄9 a。试验用油松专用肥,N+P+K≥4%,有机质≥45%。

1.3 试验设计

2017—2022年进行试验,按照施肥量的不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T1处理(200 g/株)、T2处理(400 g/株)、T3处理(600 g/株)、T4处理(800 g/株)、T5处理(1 000 g/株)、CK处理(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随机选择30株油松植株进行试验,重复3次。每年4月施肥,共施肥6次。在树冠投影处开挖施肥沟,将配制好的油松专用肥均匀施入施肥沟内并及时覆土填埋。分别于首次施肥后1 a(2018年)、首次施肥后3 a(2020年)、首次施肥后5 a(2022年)的11—12月,测量所选固定油松的胸径及树高,按照下式计算单株材积[8]。

式(1)中:V为单株材积,D为胸径,H为树高,C0=0.000 086 791 543 0,C1=1.663 800 057 5,C2=0.009 429 975 7,C3=0.969 340 486 8,C4=-0.029 203 082 6。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及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方差分析及制表。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松树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油松中龄林胸径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施肥后1、3、5 a,T1、T2、T3、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胸径生长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即松树专用肥对油松中龄林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影响。施肥后1 a,随着松树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油松中龄林胸径生长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T1处理的0.57 cm逐渐升高至T3处理的0.67 cm,接着开始逐渐降低至T5处理的0.62 cm。其中,T2与T3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1 a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T1、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1 a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后3 a,随着松树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油松中龄林胸径生长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由T1处理的1.72 cm逐渐升高至T5处理的1.84 cm。其中,T1和T2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3 a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T3、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3 a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后5 a,不同处理油松中龄林胸径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4处理(2.48 cm)、T5处理(2.42 cm)、T3处理(2.41 cm)、T2处理(2.26 cm)、T1处理(2.13 cm),其中T2、T3、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5 a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T1和T2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5 a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2.2 松树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油松中龄林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施肥后1 a,不同处理油松中龄林株高生长量以T3、T4处理为最高(0.35 m,与T1、T2处理差异不显著),以CK处理为最低(0.29 m,与T1、T5处理差异不显著)。施肥后3 a,5个施肥处理油松中龄林株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同时随着油松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油松中龄林株高生长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由T1处理的0.60 m逐渐升高至T4处理的0.63 m,接着降低至T5处理的0.59 m。其中,T3与T4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3 a株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T1、T2、T5的处理油松中龄林施肥后3 a株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后5 a,5个施肥处理油松中龄林株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不同处理油松中龄林株高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处理(0.87 m)、T1处理(0.85 m)、T2处理(0.85 m)、T4处理(0.85 m)、T5处理(0.84 m)、CK处理(0.81 m),其中T1、T2、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5 a株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2.3 松树专用肥不同施用量对油松中龄林单株材积的影响

由表3可知,施肥后1 a,不同处理油松中龄林单株材积生长量以T3处理为最高(0.009 6 m3,与T1、T2、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以CK处理为最低(0.007 4 m3,与T1、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后3 a,T1、T2、T3、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单株材积生长量显著高于CK处理,且随着松树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油松单株材积生长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T1处理的0.016 3 m3逐渐升高至T3处理的0.018 1 m3,接着开始逐渐降低至T5处理的0.016 5 m3。其中,T3与T2、T4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3 a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T1、T2、T4、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3 a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后5 a,不同处理油松中龄林单株材积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处理(0.026 2 m3)、T4处理(0.025 5 m3)、T2处理(0.024 6 m3)、T5处理(0.024 3 m3)、T1处理(0.023 5 m3)、CK处理(0.021 4 m3)。其中,T2、T3、T4、T5处理的松油松中龄林施肥后5 a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T1、T2、T5处理的油松中龄林施肥后5 a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施肥具备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苏涛[9]选取8 a生马尾松人工林,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量对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影响,发现每株施用2.0 kg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最佳,8 a生马尾松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均达到最大值。零天旺等[10]以桉树二代萌芽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桉宝、南风、七坡、复混肥、不追肥5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发现施肥能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此次试验通过对油松人工林连续施肥试验得知:不同施肥处理下油松胸径生长量、株高生长量、单株材积生长量均较对照有明显提升,表明松树专用肥对油松中龄林的生长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其中松树专用肥施用量为600 g/株时效益最佳。这可能是由于松树专用肥中包含有机肥料及无机肥料,可为油松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营养均衡,含有大量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具备固氮、解磷、解钾的功效,可促进油松吸收氮、磷、钾元素,从而提升油松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效率[11-13]。施肥量过少时,植物生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施肥量过多时,可能会造成植株细胞内水分反渗透,引发植株脱水,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14]。

综上所述,松树专用肥可促进油松中龄林胸径、株高、单株材积的增长,其中以600 g/株为最适宜的施用量。

参考文献:

[1]程积民,万惠娥.中国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王梅,张文辉.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9(8):1678-1683.

[3]申家朋,张文辉,李彦华,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地油松人工林储碳元量及分配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11):2309-2316.

[4]李彩珍,张兰芳,韩有志,等.油松专用肥对苗木生理特性及抗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1):47-49.

[5]韩培义,董文旭.含腐植酸水溶肥对油松生长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11):111-112.

[6]张宝娟,郭耸松,李继泉,等.掺土和施肥对铁尾矿基质理化性质及油松、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5(5):12-20.

[7]何志瑞,肖战峰.油松容器苗叶面追肥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5(2):136-137.

[8]梁江钦,龚细娟,张国君,等.不同复混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效应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9(2):18-22.

[9]苏涛.有机无机复混肥使用量对马尾松幼龄林生长及单株材积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16(1):56-58.

[10]零天旺,颜培栋,蒙成杰,等.不同桉树专用肥对巨尾桉生长特性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桉树科技,2023(2):73-79.

[12]李娜,曹继钊,唐黎明,等.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桉树生长量影响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09(2):102-106.

[12]涂佳,甘卫祥,付宇佳,等.长期施肥对第四纪红壤泡桐林蓄积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11):14-21.

[13]曹继钊,农必昌,唐黎明,等.广西桉树人工林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示范效益研究与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2010(3):136-139.

[14]李鹏,颜培栋,杨章旗,等.施肥对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及土壤地力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22(2):18-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