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龄密植对小花型蝴蝶兰盆花商品质量的影响

作者: 陈桂玲 曾宝珰 王春丹 王健蓉

降龄密植对小花型蝴蝶兰盆花商品质量的影响0

摘 要:为探索苗龄、规格对小花型蝴蝶兰盆花商品质量的影响,以蝴蝶兰小花型品种可爱多为试验对象,开展从组培瓶苗到10.0 cm规格苗直接催花与从组培瓶苗到11.7 cm规格苗催花的对比试验,观察降低种植苗龄及提高种植密度对盆花商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从组培瓶苗到11.7 cm规格苗催花,从组培瓶苗到10.0 cm规格苗催花培育时间相对较短,且盆花商品质量可达预期效果,初步认为小花型蝴蝶兰从组培瓶苗到10.0 cm规格苗催花培育,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好。

关键词:小花型蝴蝶兰;种植周期;密植度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2-120-3

0 引言

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f.)别名蝶兰,其学名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好似蝴蝶般的兰花”,蝴蝶兰因花姿如蝴蝶飞舞而得此名,素有“洋兰皇后”的美称[1-2]。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肉质,上面是绿色,而背面是紫色,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且先端锐尖或钝,具有短而宽的鞘;花色繁多,花瓣呈菱状圆形,且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有网状脉;花期可长达3个月。

蝴蝶兰盆花多作为室内观赏用盆花,其光合作用方式为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途径,夜间能够吸收室内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具有“植物空气净化器”的别称。蝴蝶兰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忌积水,喜温暖、多湿、通风透气和半阴的环境,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树皮块和保湿透气性好的苔藓基质中生长良好,营养期适温为20~30 ℃,促成栽培期适温为16~28 ℃[3-5]。

笔者在《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GB/T 28683—2012)基础上,以蝴蝶兰小花型品种可爱多为研究对象,开展从组培瓶苗到10.0 cm规格苗催花与从组培瓶苗到11.7 cm规格苗催花比较试验,初步探索小花型蝴蝶兰降龄密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示范点。试验环境为保温、抗灾害性能良好,配备活动栽培床架、空调催花的蝴蝶兰栽培标准温室大棚。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小花型蝴蝶兰可爱多,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生长健壮、具2叶1心的组培苗出瓶进行试验。种植基质为国产A级水苔。种植用营养钵为软塑料盆。

1.3 试验设计

2020—2022年,采用同一温室大棚、同一栽培管理、同一品种进行试验,共设置2个不同处理,即两种不同的培育规格。T1处理(11.7 cm):选取100株小花型蝴蝶兰品种可爱多组培瓶苗,于4月先以5.7 cm营养钵培育→8.3 cm营养钵培育→11.7 cm营养钵培育→翌年9月进行低温催花处理,种植周期为22个月。T2处理(10.0 cm):选取100株小花型蝴蝶兰品种可爱多组培瓶苗,于9月以5.7 cm营养钵培育→10.0 cm营养钵培育→翌年9月4日进行低温催花处理,种植周期为17个月(见表1)。

1.4 试验方法

换盆时先将浸洗过的水苔抖落松散,在营养钵内铺垫少量水苔,再将幼苗竖直植于营养钵中央,最后填装水苔包裹幼苗根系。水苔填装高度要低于营养钵边沿,捏压营养钵感觉结实有弹性即可。换盆后,立即喷施广谱性杀菌剂杀菌消毒。后期种植管理参照《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GB/T 28683—2012)。

1.5 测定项目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项目测定。将种植区域由内到外分为3层,于开花期随机抽取11.7 cm规格的蝴蝶兰开花株和10.0 cm规格的蝴蝶兰开花株各10株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包括主枝花梗长、主枝花序长、花梗数、侧枝数、主枝花苞数、花横径、叶长、叶宽及叶片数。所有项目均由同一人测定,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试验误差。

1.6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DPS 9.01软件进行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花型蝴蝶兰可爱多外观性状的影响

对两种培育规格的小花型蝴蝶兰可爱多的主枝花梗长、主枝花序长、花梗数、侧枝数、主枝花苞数、花横径、叶长、叶宽及叶片数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两种培育规格的蝴蝶兰小花型品种可爱多主要差异表现在主枝花梗长及叶长方面,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从整体外观上观察,T1处理(10.0 cm规格盆花)蝴蝶兰株形比T2处理(11.7 cm规格盆花)矮、小近1/3(见图1)。同时,培育规格对蝴蝶兰的侧枝数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可能是由于T1处理花盆小、培育时间短,营养积累尚未能促使蝴蝶兰侧芽萌发。但作为主要商品性状的花梗数、主枝花序长、主枝花苞数、花横径并未随培育规格的改变而改变,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且叶部主要性状(叶宽、叶片数)差异也不显著(见图2)。

2.2 不同处理下小花型蝴蝶兰可爱多种植成本及收益分析

由表3可知,蝴蝶兰设施栽培成本主要集中在种苗费、基质费、水电费、其他耗材费、人工管理费及设施设备折旧费等方面。单个大棚年际按1 000 m2计,T1处理每株盆花培育成本约15.81元,T2处理每株盆花培育成本约11.84元。由于密植度的提高及培育时间的缩短,T2处理盆花培育成本比T1处理减少近25%,而单位面积产值反而提高近37%。因此,培育10.0 cm规格蝴蝶兰盆花(T2处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相较于培育11.7 cm规格蝴蝶兰盆花,以10.0 cm营养钵培育对其盆花商品质量影响轻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外观上观察,10.0 cm规格蝴蝶兰株形矮小,两者之间花梗、叶片长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②10.0 cm规格蝴蝶兰侧枝数相对较少,两者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还未达极显著水平。③10.0 cm规格蝴蝶兰主枝花序长、主枝花苞数、花横径等主要影响商品质量的性状变化不显著,叶宽及叶片数的差异亦未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生产成本及产品收益,由于规格减小,单位面积可培育苗数增加近50%,且培育时间可缩短近5个月,节约近27%的生产成本。虽然在销售环节10.0 cm规格蝴蝶兰比11.7 cm的批发均价减少3~5元,但是单位面积产值依然提高了近30%,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试验为项目组初步试验结果,仍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讨论。例如,两种盆花规格培育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外观上11.7 cm规格蝴蝶兰较丰满,如适当延长10.0 cm规格蝴蝶兰的培育时间或加强管理,能否达到或超过11.7 cm规格蝴蝶兰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该试验为小花型蝴蝶兰品种可爱多试验结果,而其他小花型蝴蝶兰品种表现情况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开展多品种试验。同时,对于中花型及大花型蝴蝶兰品种,若缩小培育规格,能否达到与小花型品种相同的效果也尚需验证。此外,因消费者对蝴蝶兰株型及丰满度较少考虑,故其盆花一般用于单独组盆或小规格盆花组盆,较少用于大型盆花组合。此次试验也是为降低生产成本和迎合市场平价需求而设计,今后10.0 cm规格小花型蝴蝶兰盆花培育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其可持续性,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云峰,项崇武,袁玲玲.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蔬菜,2005(3):64.

[2]刘静,戈振扬,饶婷,等.云南省花卉示范园蝴蝶兰温室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5):40-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GB/T 28683—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4]郝婧.蝴蝶兰温室栽培管理技术[J].新农业,2019(21):23-24.

[5]张晓磊,董志德,王爽,等.蝴蝶兰温室栽培苗期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14):75-7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