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除草剂组合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作者: 高新梅 李广 毕洪涛 常忠海 冷廷瑞
摘 要:为给糜子草害防治奠定扎实基础,研究不同除草剂组合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8个除草剂处理和2个对照处理中,杂草防效和糜子收获产量都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的除草剂组合是处理2(25%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90%乙草胺乳油、80%溴苯腈可溶性粉剂于苗后进行茎叶处理)、处理7(25%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90%乙草胺乳油、48%苯达松水剂于苗后进行茎叶处理);其他除草剂处理组合虽然也有较好表现,但由于存在各项不足因素,需要以后在同类试验中继续改进。
关键词:除草剂;糜子;杂草
中图分类号:S451.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3-65-4
0 引言
糜子是吉林省特色杂粮之一,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及生育期短等特性[1-3],是用于盐碱改良、风沙治理、开垦荒地等活动的重要作物,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减少农业损失的补救作物[3],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糜子及其相关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加工多种食品,还可用于酿酒、编制笤帚,还是熟制羊皮的辅助材料[4]。同时,糜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等功效,有助于烫伤恢复[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糜子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但种植面积相对较小、除草剂的应用不足等,制约了糜子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在以往试验基础上开展不同除草剂组合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对以前有良好表现的除草剂或除草剂组合进行田间实际验证和改善,为糜子草害防治研究奠定扎实基础,也为同类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在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东经122°、北纬45°)开展试验。试验地土壤为黑钙土,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无遮挡,前茬作物(向日葵)种植时未使用长效除草剂。试验小区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P. Beauv.]、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inn.)Beauv.]、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inn.)Scop.]等,非禾本科杂草主要有藜科的藜(Chenopodium album L.)、苋科的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蓼科的柳叶刺蓼[Persicaria bungeana(Turcz.)Nakai ex T.Mori]、茄科的龙葵(Solanum nigrum L.)等。
1.2 试验材料
参试糜子品种为当地常见品种——白糜1号。
试验用除草剂有25%扑草净可湿性粉剂[由辽宁三征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化学物质登录号(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为7287-19-6]、33%二甲戊灵乳油(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CAS为pd134-91)、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由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AS为PD20090668)、25%辛酰溴苯腈乳油(由江苏禾本生化有限公司生产,CAS为PD20085479)、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AS为PD20082189)、48%苯达松水剂(由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生产,CAS为PD20085425)、72%异丙甲草胺乳油(由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CAS为PD20093025)、90%乙草胺乳油(由安徽扬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CAS为LS20041032)、80%溴苯腈可溶性粉剂(由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AS为LS20090767)及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由上海菱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CAS为PD237-98-F00-0026)[5-7]。
1.3 试验设计
小区为4行区,行长5 m,单个小区面积为12 m2。每组处理设3次重复。糜子播种日期为 2022年5月6日,出苗日期为5月16日。在试验期间进行2次除草剂处理:第1次处理在糜子播种以后、出苗之前;第2次处理时间是在糜子出苗以后、4~6片叶阶段,对茎叶和土壤同时进行处理。具体处理设计见表1。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施药时使用安徽农宝农具公司生产的背负式20 L锂电款喷雾器,用圆形喷头进行喷雾。第1次处理日期是5月14日,此时田间无杂草;第2次处理日期是6月9日。喷药时气温在15~28 ℃,晴暖无风,适合喷雾。药剂处理时糜子的叶龄为5叶,禾本科杂草不超过4叶,非禾本科杂草不超过8叶。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
施用除草剂后,对糜子药害情况进行调查,目测各处理对糜子有无药害和药害症状。
1.5.2 防效与糜子产量调查
在第2次处理之前,调查各小区糜子生长情况和杂草危害情况。在第2次处理之后,调查各处理糜子对除草剂的抗性情况。在糜子收获之前(即第2次处理45 d以后),调查各小区田间杂草种类、单位面积杂草株数、杂草平均株高、杂草总干质量。根据所得各项数据对各处理杂草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各处理综合草情指数=该处理单位面积杂草株数×杂草平均株高×平均单株干质量;各处理杂草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综合草情指数-该处理综合草情指数)/空白对照综合草情指数×100%[9-10]。在糜子收获后测定各小区全区糜子产量。
1.6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DPS软件,无须数据转换,选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处理1和处理10前期出现部分苗偏矮和缺苗等受害现象,后期恢复正常生长,杂草较少,表明土壤处理用的二甲戊灵正常剂量处理和丙炔氟草胺倍量处理等对糜子苗的出土略有影响,也表明除草剂药剂二甲戊灵、溴苯腈茎叶处理对糜子叶片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处理3(空白对照)和处理8(人工除草对照)糜子苗生长正常,空白对照杂草种类多且生长高大,人工除草对照杂草发生很少且生长矮小。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7糜子苗生长正常,杂草很少,表明除草剂扑草净、莠去津、二氯喹啉酸土壤处理对糜子苗出土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表明乙草胺、莠去津、辛酰溴苯腈、苯达松等4种除草剂茎叶处理对糜子生长没有影响。处理6表现为糜子苗多数正常,个别出现叶片畸形或不展情况,有少量杂草,有可能是异丙甲草胺导致部分糜子叶片生长受影响,但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还好。处理9表现糜子苗后期受害严重,表明前期的丙炔氟草胺正常剂量土壤处理糜子受害不明显、后期的丙炔氟草胺茎叶处理对糜子造成一定伤害。
2.2 防效与产量分析
由表2可知,处理6、处理7、处理9、处理10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人工除草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几个处理所用的除草剂(异丙甲草胺、二氯喹啉酸、扑草净、乙草胺、丙炔氟草胺等)经过1次土壤处理、1次茎叶处理或者1次2倍剂量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控糜子田禾本科杂草的危害。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介于空白对照和人工除草对照之间,与2个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处理2、处理4与人工除草对照无极显著差异,处理5与人工除草对照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用二甲戊灵、莠去津等在苗前、苗后进行2次处理也可以有效防控糜子田内的禾本科杂草(只是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如杂草生长空间略大,导致防治效果受到一点影响)。此外,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及处理9对非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人工除草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处理10对非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介于2个对照之间,与2个对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个处理在此次杂草防治试验中的表现相对欠佳。
根据各处理糜子单位面积产量情况来看,处理2、处理7、处理9的糜子单位面积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3个处理的除草效果与人工除草效果相当。处理6和处理10的糜子单位面积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但无极显著差异,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两个处理组可以在今后的同类试验中进行改进应用。处理1、处理4、处理5的糜子单位面积产量介于人工除草对照和空白对照之间,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低于人工除草对照。笔者分析认为,在这3个处理所用的除草剂中,用二甲戊灵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可能会对糜子生长产生一定影响,用二甲戊灵、莠去津于苗后进行茎叶处理可能会导致糜子提早落粒。
3 结论和讨论
3.1 结论
根据此次糜子田间草害防治试验结果,可以明确处理2、处理7可有效防控田间杂草发生,糜子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与人工除草对照无显著差异,是此次多组处理中表现较好的处理,可用于糜子栽培中的杂草防控。处理9对糜子生长有轻微影响,但对单位面积产量影响不大。其他除草剂处理在此次试验中虽然有某些较好表现,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有这些存在某些不足的除草剂组合可以在以后的试验中进行改进应用,为今后糜子草害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3.2 讨论
在以往的糜子草害防控研究相关报道中,董杨等[11]提出在糜子4~5叶期,选用38%莠去津、57% 2,4-D丁酯、48%灭草松防除糜子田杂草效果最佳,防效超过80%;琦明玉等[12]通过试验认为,防治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480 g/L氟乐灵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综合防治阔叶杂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短期对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42%丁·异·莠去津乳油、40%异丙草·莠乳油;林瑞嫦等[13]提出,将除草剂与安全剂混用可以增加糜子产量;赵颖楠等[14]提出应用除草剂会导致糜子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部分除草剂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冯煜[15]开展了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田杂草防效、糜子产量、糜子根系、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这些研究与此次试验所得结论相比,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
此次试验也存在一些影响试验结果的其他因素。例如,糜子本身有过早落粒的缺点,对各处理产量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处理4、处理5所用的除草剂(莠去津、二氯喹啉酸、辛酰溴苯腈、苯达松等)在以前的同类试验中均有很好表现,在此次试验中对禾本科杂草和非禾本科杂草的防控效果也是很好的,但在产量方面表现欠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收获时间偏晚,另外的可能就是所用药剂对糜子有促进成熟作用。处理9和处理10所用的除草剂丙炔氟草胺的不同处理方式对糜子生长有一定程度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导致糜子后期出现贪青晚熟,这应该是处理9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处理10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相比无极显著差异的原因。另外,糜子生长后期的鸟害也是其产量受影响的因素之一。不同除草剂处理对鸟类取食糜子是否存在选择性,如果有选择性,可否进行优选排序,可以在以后的试验中仔细观察。在此次试验中所有这些产量表现欠佳的处理药剂,都可以在后面的同类试验中进行改进和评价。
通过以往的糜子田间除草试验和盆栽试验可知,用异丙甲草胺对糜子进行田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时,对糜子生长有一定伤害,前期表现为苗生长稀少、弱小,后逐渐恢复正常;用异丙甲草胺进行盆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时,表现为糜子不能存活,这也许是生存空间太小,药剂用量偏高所致,但在糜子5叶1心期喷施异丙甲草胺时其生长不受影响。依据这一结果,可以在以后的糜子田间除草试验时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盼盼,王君杰,陈凌,等.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J].西北农业学报,2013(10):208-212.
[2]徐晓艺,刘敏,郝明远,等.糜子高产栽培技术及用途[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172-172.
[3]林岩,郭桂玉.北方糜子高产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14.
[4]乔治军.糜子产业发展现状和思路[J].作物杂志,2013(5):25-27.
[5]赵长龙.谷子和糜子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安全性与药效筛选试验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60-65.
[6]马金丰,刁现民,李志江,等.莠去津对糜子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4):138-142.
[7]赵秀梅,李清泉,谭可菲,等.糜子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安全性与药效筛选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3):73-7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NY/T 1464.66—2017[S/OL].(2017-10-01)[2023-11-02].https://www.doc88.com/p-1446109771731.html.
[9]冷廷瑞,王立群,王辉,等.糜子草害防治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2):68-72.
[10]高希武.新编实用农药手册(修订版)[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43.
[11]董杨,李清泉,闫锋,等.十种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4):53-56.
[12]琦明玉,张立媛,李红光,等.糜子田除草剂药效筛选及对产量的影响[J].杂草学报,2017(3):43-49.
[13]林瑞嫦,王婉,高小丽.除草剂与安全剂混用对杂草防效及糜子安全性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22(2):352-360.
[14]赵颖楠,字雪靖,王婉,等.不同除草剂的田间杂草防效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0(7):2415-2421.
[15]冯煜.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