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地区立地因子对侧柏分布的影响
作者: 李江涛 曹航 杨新兵 高泽威
摘 要:为探究侧柏适宜的生长环境及分布规律,在冀南地区(邢台市、邯郸市)侧柏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基础上,研究林龄、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对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林龄来看,幼龄林面积最大(5 480.43 hm2),中龄林总蓄积量最大(16.24万m3);从林种来看,水保林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最大,分别为9 090.62 hm2、29.53万m3;从海拔来看,海拔(600,800] m处,侧柏分布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最大,分别为3 631.82 hm2、12.07万m3;从坡向来看,东南坡侧柏分布面积最大(1 625.34 hm2),但南坡侧柏总蓄积量最大(5.26万m3);从坡度来看,坡度(15°,25°],侧柏分布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最大,分别为5 583.22 hm2、17.66万m3;从土层厚度来看,土层厚度为(20,30] cm时,侧柏分布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最大,分别为5 167.17 hm2、17.67万m3;从土壤类型来看,土壤类型为粗骨土时,侧柏分布面积、总蓄积量均最大,分别为7 391.23 hm2、25.36万m3。低山地貌,侧柏分布面积(9 855.60 hm2)、总蓄积量(32.22万m3)均最大。
关键词:侧柏;立地因子;分布面积;蓄积量
中图分类号:S791.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3-115-4
0 引言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在冀南地区广泛分布,有较强的耐瘠薄、耐旱性能,以及保水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径流等生态功能[1]。蓄积量是衡量森林资源质量、生产能力、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订森林经营方案的科学依据[2]。立地因子是研究林地组成的基础,立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海拔、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等[3]。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如海拔会通过温度间接影响林木生长,坡向会通过光照、水分影响林木生长[4]。Álvarez等[5]研究表明,坡度越大,发生水土流失的风险越高,且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也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林木生长。罗军伟等[6]研究发现,坡向对侧柏平均材积生长量影响显著,阳坡平均材积生长量显著大于阴坡。蒋倩倩[7]研究发现,侧柏年轮宽度对不同海拔的响应不同,海拔200~400 m时年轮宽度最大。为探究侧柏适宜生长的环境及分布规律,笔者利用冀南地区侧柏二类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侧柏蓄积量及分布面积的影响,以为当地侧柏造林、营林、育林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冀南地区包含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东经36°50′~37°47′、北纬113°52′~115°49′)、邯郸市(东经36°20′~36°44′、北纬114°03′~114°40′)。邯郸市西接太行山脉,多为丘陵地貌,东为华北平原,海拔32~1 898 m,年平均气温13.5 ℃,年平均日照时间2 557 h,年无霜期200 d左右,属海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邢台市南与邯郸市相连,地处太行山脉南段和华北平原交接处,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但以平原为主,海拔32.7~1 822.0 m,年平均气温12 ℃,年平均日照时间2 305 h,年无霜期180~220 d,属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龙港水系,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冀南地区属华北植物区系,自然植被有草甸、灌草丛、灌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主要树种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等。
1.2 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为2022年冀南地区侧柏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不同林龄、林种、海拔、坡向、坡度、土层厚度及土壤类型等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进行对比分析。
1.3 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林龄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1可知,冀南地区侧柏幼龄林面积最大(5 480.43 hm2),占侧柏总面积的46.32%,中龄林面积次之(4 383.71 hm2),成熟林面积最小(14.40 hm2),占比0.12%。不同林龄侧柏总蓄积量表现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而其单位面积蓄积量则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2.2 不同林种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2可知,冀南地区侧柏有2种林种、6种亚种。在防护林中,水保林面积最大(9 090.62 hm2),占侧柏总面积的76.84%;水源林面积次之(1 891.53 hm2),占侧柏总面积的15.99%;护路林面积最小(9.84 hm2),占比0.08%。在特殊用途林中,风景林面积最大(692.59 hm2),占比5.85%;保护林(49.76 hm2)和环境林面积(95.57 hm2)都很小,占比分别为0.42%、0.81%。不同亚种侧柏总蓄积量表现为水保林>水源林>风景林>环境林>保护林>护路林,而其单位面积蓄积量则表现为水源林>水保林>风景林>保护林>护路林>环境林。
2.3 不同立地因子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2.3.1 不同海拔及地貌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3可知,不同地貌侧柏分布面积、总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均表现为低山>丘陵>平原。从海拔方面来看,海拔(600,800]m处侧柏分布面积最大(3 631.82 hm2),其次为海拔(400,600]m处(2 835.22 hm2)、海拔(800,1 000]m处(2 665.27 hm2),海拔(200,400]m处(1 610.08 hm2)、海拔大于1 000m处(723.29 hm2)、海拔小于等于200 m处(403.42 hm2)侧柏分布面积较小。从总蓄积量来看,海拔(600,800]m处侧柏总蓄积量最大(12.07万m3),其次为海拔(800,1 000]m处(8.72万m3)、海拔(400,600]m处(8.40万m3),海拔(200,400]m处(4.90万m3)、海拔大于1 000m处(3.03万m3)、海拔小于等于200 m处(0.80万m3)总蓄积量较小。从单位面积蓄积量来看,海拔大于1 000m处最大(39.48 m3/hm2),海拔(200,400]m处(30.25 m3/hm2)、海拔(400,600]m处(29.39 m3/hm2)、海拔(600,800]m处(30.81 m3/hm2)、海拔(800,1 000]m处(30.66 m3/hm2)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为相近,海拔小于等于200 m处最小(24.39 m3/hm2)。
2.3.2 不同坡向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4可知,坡向从东至东北,侧柏分布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东南坡侧柏分布面积最大(1 625.34 hm2),无坡向侧柏分布面积最小(699.90 hm2)。不同坡向侧柏分布面积表现为东南>南>西南>东>西北>西>东北>北>无坡向。不同坡向侧柏总蓄积量表现为南>东南>西>西南>西北>东>东北>北>无坡向;单位面积蓄积量表现为西>无坡向>北>西北>西南>东>南>东南>东北。
2.3.3 不同坡度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5可知,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加,侧柏分布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坡度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表现为坡度大于15°且小于等于25°>坡度大于25°且小于等于35°>坡度大于5°且小于等于15°>坡度小于等于5°>坡度大于35°且小于等于45°>坡度大于45°。不同坡度条件下,侧柏总蓄积量表现为坡度大于15°且小于等于25°>坡度大于25°且小于等于35°>坡度大于5°且小于等于15°>坡度大于35°且小于等于45°>坡度小于等于5°>坡度大于45°;单位面积蓄积量表现为坡度大于45°>坡度大于25°且小于等于35°>坡度大于5°且小于等于15°>坡度大于15°且小于等于25°>坡度大于35°且小于等于45°>坡度小于等于5°。
2.3.4 不同土层厚度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6可知,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侧柏分布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土层(20,30]cm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均最大。不同土层厚度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表现为土层(20,30]cm>土层(10,20]cm>土层(30,40]cm>土层(40,50]cm>土层(10,60]cm>土层[0,10]cm。不同土层厚度条件下,侧柏总蓄积量表现与侧柏分布面积一致;单位面积蓄积量表现为土层(20,30]cm>土层(10,20]cm>土层(40,50]cm>土层(30,40]cm>土层[0,10]cm>土层(10,60]cm。
2.3.5 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特征
由表7可知,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侧柏分布面积表现为粗骨土>褐土>潮土>棕壤>水稻土。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侧柏总蓄积量表现为粗骨土>褐土>潮土>棕壤>水稻土。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侧柏单位面积蓄积量表现为棕壤>粗骨土>褐土>水稻土>潮土。
3 讨论
海拔可通过多种因子(湿度、温度、土壤、水分、空气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林木生长[8]。此次研究显示,侧柏分布面积、总蓄积量在海拔(600,800] m处最大,侧柏分布面积、总蓄积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海拔不同,温度、光照、水分等外在因素会发生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从而间接导致林木蓄积量的变化,这与蒋倩倩[7]、赵倩等[8]、罗天祥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类似。
坡度和坡向作为主要的地形因子,可通过对水、热、气、光等资源的分配,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林木生长发育[10-11]。此次研究发现,南坡、东南坡侧柏蓄积量情况最好。这可能是因为侧柏是喜光树种,且冀南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故南坡、东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好。随着坡度的逐渐增加,侧柏面积、蓄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侧柏分布面积、蓄积量均在坡度为(15°,25°]时最大。侯玉松等[12]和王林等[13]研究发现,侧柏在阳坡的蓄积量、年轮、胸径和生长量高于阴坡。何俊杰[14]和查高德[15]研究发现,坡度较小的地方侧柏生长状况更好,相关性分析显示,坡度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在10°~30°侧柏生长率最高,二人研究结果与此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4 结论
按林龄分析,冀南地区侧柏分布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最大的为幼龄林。按林种分析,侧柏面积和蓄积量均最大的为水土保持林,最适宜侧柏生长的海拔为(600,800] m,坡向为南坡和东南坡,坡度为(15°,25°],土层厚度为(20,30] cm,土壤类型为粗骨土,地貌类型为低山。
参考文献:
[1]吕雷昌,王清华,葛忠强,等.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立地类型的划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8):22-24.
[2]庞晓燕,刘海松,年学东,等.应用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估测森林蓄积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7):72-77.
[3]刘思,续宗学,杨奇,等.立地因子对松江河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的影响[J].吉林林业科技,2022(4):33-36.
[4]周远博,卜元坤,陈佳琦,等.黄龙山油松林水平空间结构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1):45-53.
[5]ÁLVAREZ M J,ABAD E,GONI M,et al. Evaluation of erosion control geotextiles on steep slopes. Part 2:influ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 of vegetation[J].Catena,2014(1):195-203.
[6]罗军伟,郭廷松,卞金莉,等.鲁中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侧柏、赤松、刺槐生长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303-308.
[7]姜倩倩.徂徕山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麻栎和侧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8]赵青,刘爽,陈凯,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甜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13):5328-5339.
[9]罗天祥,石培礼,罗辑,等.青藏高原植被样带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02(6):668-676.
[10]赵文东,李凯,沈健,等.坡位和坡度对黑木相思人工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2(9):78-84.
[11]王明哲,崔晓阳,李斯雯,等.大兴安岭北端地形因子对针叶林土壤黑碳储量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151-158.
[12]侯玉松,孟庆华,程伟,等.坡向对侧柏人工林中龄林生长影响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23(1):100-103.
[13]王林,冯锦霞,王双霞,等.干旱和坡向互作对栓皮栎和侧柏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8):2425-2433.
[14]何俊杰.兰州九州台侧柏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J].甘肃科技纵横,2012(4):50-51.
[15]查高德.兰州北山侧柏功能性状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