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生长特性及机收品质的影响
作者: 戴玉
摘 要:为实现小麦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升小麦机械化种植面积和生产效益,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省灌南县田楼镇小海村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机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能显著促进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有利于小麦越冬后群体数量的增加和小麦产量的提高;采用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能显著降低机收后小麦落粒率、落穗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提升小麦机收品质。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宜在灌南县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生长特性;机收品质
中图分类号:S2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24-79-4
0 引言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1-2]。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农机设备的不断研发,传统的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3-4],再加上极端天气频现、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5]。刘新月等[6]研究表明,极端天气和气候变暖导致小麦前期生长旺盛,越冬前群体密度过大,越冬能力变差,进而影响产量。因此,加快区域小麦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研发,提升小麦机械化种植面积和生产效益十分迫切。
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是以复式播种作业为切入点,通过宽幅沟播机械,一次性完成灭茬、深松、施肥、播种、镇压五联作,减少机械压地次数,降低生产成本。灌南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区,地处黄淮平原南部,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根据灌南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2019年灌南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69万 hm2,粮食总产量达63.86万t。加快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区域农机与农艺融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灌南县田楼镇小海村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机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灌南县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灌南县田楼镇小海村(东经119°51′77″、北纬34°25′05″),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试验地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3.49 g/kg,全氮质量分数为0.96 g/kg,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2.31 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38.79 mg/kg,pH值为7.2。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厚德麦981,是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常规条播播种机为9行小麦播种机,宽幅播种机为2BFG系列小麦宽幅施肥播种机,由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供试氮肥为茂施牌控释掺混肥料(含N 28%,含P2O5 20%,含K2O 6%),由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生产;供试磷肥为粒状过磷酸钙(含P2O5 47%),供试钾肥为硫酸钾(含K2O 52%),均由江苏德邦兴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对照)和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两个处理,分别用CG和KF表示,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6个小区,小区面积为500 m2(5 m×100 m),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区组间设置1 m宽走道和3 m宽保护行。
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即参考当地农户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播种量,在播前整地时将肥料均匀撒在地面,然后用旋耕机旋入土壤中,茂施牌控释掺混肥料施用量为803.57 kg/hm2,粒状过磷酸钙施用量为243.17 kg/hm2,硫酸钾施用量为138.06 kg/hm2,播种行距为15 cm,播种量为262.5 kg/hm2。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则是将上述肥料按照30%、40%、30%的比例分别装入浅层肥料施肥箱、中层肥料施肥箱和深层肥料施肥箱内,对应施肥深度为7、15、25 cm,施肥和播种同步进行,播种行距为20 cm,播种量为262.5 kg/hm2。小麦于2022年10月播种,2023年6月收获,各处理除了施肥、播种技术不同外,其他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小麦个体指标的测定
小麦个体指标包括小麦株高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在小麦越冬期(2022年12月17日)、返青期(2023年3月21日)、孕穗期(2023年4月27日)和成熟期(2023年6月5日)进行田间测定。利用卷尺测定小麦株高,每个处理重复测定5株。采用烘干法测定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每个处理破坏性取样3株小麦。
1.4.2 小麦群体指标的测定
在测定小麦个体指标时同步进行小麦群体指标的测定,即每个处理选取2行长势相同小麦进行标记,调查不同处理下小麦基本苗数、越冬前总茎数、春季群体数和成穗数等群体指标。
1.4.3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在小麦收获期进行田间调查,每个处理选取1个1.2 m2的样方,统计样方内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最后进行产量测定。
1.4.4 小麦机收品质指标的测定
在2023年6月5日利用收割机对不同处理的小麦进行收割,待收割完成后每个处理选取3个1.2 m2的样方,调查样方内落粒数、落穗数,并称取落粒和落穗脱粒后的质量,计算落粒率、落穗率和产量损失率。计算公式为
[产量损失率=单位面积落粒和落穗脱粒后的质量/单位面积产量×100%] (1)
[落粒率=单位面积落粒数/单位面积总粒数×100%](2)
[落穗率=单位面积落穗数/单位面积总穗数×100%] (3)
在收割机贮藏箱内取500 g收割物,将其分为完整籽粒、破碎籽粒和杂质后分别称取质量,计算杂质率和籽粒破碎率。计算公式为
[籽粒破碎率=破碎籽粒质量/籽粒总质量×100%] (4)
[杂质率=杂质质量/总质量×100%] (5)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利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个体指标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与对照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生长季株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和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间小麦株高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小麦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株高分别为14.52、29.33、65.28、74.16 cm,与同时期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相比,降幅分别为2.75%、1.41%、-1.70%、0.51%,仅在小麦孕穗期稍高于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
由图2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下小麦生长季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性逐渐显现。在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下的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稍高于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但两种处理间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不显著。在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分别较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提高26.41%、18.28%。由此可见,与对照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生长季株高影响不显著,但是显著提升了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促进小麦高产。
2.2 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群体指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对照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基本苗数没有显著影响,还会显著降低小麦越冬前总茎数,但显著提升了小麦春季群体数、成穗数和成穗率,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春季群体数、成穗数和成穗率分别较对照提升9.94%、31.57%、19.65%。
2.3 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显著影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对小麦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较对照提升14.31%、0.37%、2.79%、5.55%,说明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
2.4 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机收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对照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显著影响小麦机收品质。与对照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能显著降低机收后小麦落粒率、落穗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分别降低29.63%、13.93%、44.20%、41.82%、18.75%。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研究发现,与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对小麦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促进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这是由于当地常规条播播种深度较浅,更加有利于小麦前期生长;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播种行间距大,田间温度较低,再加上大部分养分位于土壤深层,导致小麦前期生长较慢,而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麦根系不断生长,及时补充了生长所需养分,加快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累积,干物质积累量快速增加[7-8]。此次研究还发现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有利于小麦越冬后群体数量的增加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与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小麦春季群体数、成穗数、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质量、产量均得到显著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营养元素的供应是分层次(施肥深度不同)供应,可以保证小麦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得到充足满足;另一方面是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扩大了行幅宽度,增大了小麦单株营养面积,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健壮,茎蘖消亡较少,有效分蘖较多,小麦成穗数和成穗率高,从而提高了产量[8]。
机收品质是评价小麦农机与农艺融合效果的重要指标,提升机收品质对于小麦产量的提升至关重要[9-10]。此次研究发现,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能显著降低机收后小麦落粒率、落穗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与当地常规条播施肥处理相比,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下小麦落粒率、落穗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产量损失率分别降低29.63%、13.93%、44.20%、41.82%、18.75%。这是由于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改善田间群体结构,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使得植株能更好地发挥边际效应,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也便于田间操作[3,8]。
综上可知,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显著促进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有利于小麦越冬后群体数量的增加和小麦产量的提高。同时,小麦宽幅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能显著降低机收后小麦落粒率、落穗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提升小麦机收品质,可在灌南县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志,常旭虹,王德梅,等.施氮水平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3(3):148-153.
[2]张凡,杨春玲,刘国涛.近年来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系)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与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2(21):90-97.
[3]朱礼好,李雪玲.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减少粮食收获损失[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0(10):12-14.
[4]孙冬霞,宋庆奎,李伟,等.黄河三角洲区域麦棉连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4):308-313.
[5]宋峰超.关于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调研分析[J].山东农机化,2023(5):39-40.
[6]刘新月,裴磊,卫云宗.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研究[J].农学学报,2015(7):1-8.
[7]牛泽良.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塬中麦175小麦抗倒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孙允超,彭科研,冯盛烨,等.宽幅精播中行距与幅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5):130-134.
[9]刘绍贵,邵在胜,苏伟,等.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对策研究[J].江苏农机化,2021(6):11-12.
[10]段宝定,邵菊宁.浅析优质小麦丰德存麦5号的引种和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2):24-25.
作者简介:戴玉(1989—),女,本科,研究方向:农机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