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食用菌生产与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 翟媛媛 欧阳曦

隆冬食用菌生产与管理技术要点0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三九四九,冻破碓臼”,说的就是过了小寒节气,就进入每年最寒冷的时节。以前,冬季是食用菌生产的淡季,但是随着栽培模式的变化、栽培设施的改进,现在隆冬季节的食用菌生产也能正常进行,特别是毛木耳和越夏香菇生产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针对隆冬气候特点,结合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实际,为食用菌生产提出几点生产建议,供广大生产者参考,防患于未然。

毛木耳、越夏香菇菌袋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2月是生产毛木耳和越夏香菇菌袋的最佳季节。此时制作菌袋,经过春季养菌,5月进入出耳季节,6月进入香菇菌棒越夏阶段,10月进入出菇季节。众所周知,种植庄稼不能耽误播种季节。同样,种植蘑菇也必须把握最佳的接种季节,才能保证在最适合的季节出好菇、多出菇,实现高产高效。

该阶段生产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由于气温低,菌袋灭菌过程中升温困难、保温困难,所以要加大火力、增加灭菌垛的保温层,确保菌袋灭菌彻底;二是要抢温接种,袋温降至30 ℃时及时接种,这样菌种萌发快、定植快,利于香菇菌丝生长发育;三是要注意菇棚保温,防冻害,一旦菌袋结冰,会严重影响菌丝生长;四是要防“烧菌”。由于传统生产香菇时接完种多是大垛堆积培养,如果不注意观察,即使棚外天寒地冻,堆垛中心也可能出现30 ℃以上的高温,因此,要勤观察,根据发菌情况,适时将堆垛改为井字形排放方式。

平菇、香菇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栽培的平菇在冬季进入出菇盛期。该阶段的管理要点是加强保温、适当保湿和适当通风。一是加强保温。秋冬平菇子实体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8~15 ℃,而此时室外气温往往只有-5~5 ℃,长时间气温偏低会导致出菇减少、菌盖上形成瘤状物,甚至发生冻害。因此,要在中午通过增加日照增温,同时在午后通风,减少冷空气进入。二是适当增湿,保持空气湿度在80%~90%,促进平菇健壮生长。三是适时通风。由于此阶段出菇量大,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旺盛,氧气消耗多,如果通风不良,会形成长腿菇。为了不降低菇房温度,一般安排在中午

通风。

另外,在此阶段,秋季栽培或者上年度越夏栽培的香菇正在出菇,由于气温低、湿度低,加强管理可以形成优质的花菇。所以,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是保温、控湿、通风。转潮前期要少通风、不喷水,提高菇棚温度促进菌丝复壮,为下潮菇发生积累更多营养;转潮后期需要给菌袋注水,使菌袋质量基本恢复原质量,满足下潮菇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拉大温差,刺激菇蕾形成。菇蕾形成后,要注意保温,促进菇蕾健壮生长。当菌盖直径长至3 cm左右时,加强通风降湿,使菇蕾表面开裂形成花菇。花纹形成后,后期遇晴天要拉开薄膜加强通风,遇雾、雨天气要盖好薄膜,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才能形成菌盖白、花纹深的优质花菇。

提前准备防风雪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对农业安全生产会产生极大威胁。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有强风、暴雪,要提前压实薄膜,关闭门窗,适当增加支柱,及时清理积雪,防止薄膜被吹坏、棚架被压塌。

在隆冬季节、疫情形势下,开展食用菌生产的同时必须做好防疫工作,生产人员要避免与外人接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保证安全生产。

(记者:翟媛媛 欧阳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