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黄花菜产业附加值提升和产销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杨莹 王雪 吴娇娇 韩乐

[摘 要] 黄花菜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很常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陕西省大荔县黄花菜产业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地黄花菜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生产受限、产品加工方式单一、产品品质不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促进规模化生产、优种优培、拓宽销售渠道、进行深加工和打造特色景区的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大荔县黄花菜产业发展。

[关键词] 黄花菜;高附加值;产销模式;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S64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3

0 引言

中国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黄花菜在陕西省大荔县种植广泛,经济效益增长空间较大,可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笔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陕西省大荔县黄花菜的产销模式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地黄花菜产业现存的问题有产品和销售方式单一、产品品质不佳、产品宣传力度不够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促进黄花菜产销模式的转变,促进陕西省大荔县经济的发展。

1 陕西省大荔县黄花菜产业概况

陕西省大荔县主要种植黄花菜品种为大荔沙苑花。大荔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保健功能突出,享誉国内外。大荔黄花菜不仅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也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列入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之一。其保护范围有陕西省大荔县沙底乡、张家乡、苏村乡、下寨镇、官池镇、八鱼乡、羌白镇、石槽乡、韦林镇和西寨乡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1]。

大荔黄花菜是当地农民手中一个可以“黄花变黄金”的金疙瘩。其耐瘠、耐旱,管理相对简单、粗放,在其生长期只需施肥浇水,且产量高、社会需求大。目前,该县黄花菜栽植面积在6 667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洛河以南沙苑一带的苏村乡和下寨、羌白、官池、韦林等镇,从事黄花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超10万人,平均每667 m2收入8 000元以上,年实现产值16亿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

黄花菜具有药用、食疗、营养和观赏价值。第一,黄花菜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且有大量花粉。第二,黄花菜具有食疗功效,其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特别是胎儿发育有益,因此可作为孕妇的保健食品;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有“健脑菜”之称;有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作用,是预防高血脂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佳蔬。第三,黄花菜具有清热、利湿、利尿、健胃消食、明目等药用功效[3]。第四,黄花菜春季萌发早,品种繁多,可布置庭院、草地或花境等,自春至深秋始终保持鲜绿,具有绿色观赏效果。

2 陕西省大荔黄花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研究小组成员通过在大荔县羌白镇进行线下调研和观察,总结当地黄花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2.1 生产受限

2.1.1 劳动力限制。黄花菜由于生长特性的原因,采用人工采摘最能保障黄花菜外形的完整和营养的全面。每到黄花菜的采摘季节,当地对劳动力需求巨大。但是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黄花菜种植的劳动力减少,极大地影响了黄花菜的采摘进程,进而影响了黄花菜的种植规模和产量。

2.1.2 生长习性限制。黄花菜的花期短,其成熟和采摘的季节主要在盛夏,人们在烈日下手工采摘难度大,人力成本高。另外,刚采摘的新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在人体内会转化为二氧秋水仙碱致人中毒。因此,需对其进行60 ℃以上的高温处理或“摘—蒸—晒”等初加工后才可食用[4]。

2.1.3 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产量增加,但农产品如何销售出去成为一大难题。农户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及时,造成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传统的中间商上门收菜模式存在着中间商压低菜价、垄断和控制市场等弊端,使大量收益被中间商赚取,最后到农民手里的钱少之又少。

2.2 产品加工和销售方式单一

大荔县黄花菜种植农户以直接售卖给收购商不加工的黄花菜产品为主。此外,在农贸市场上,黄花菜产品的售卖也以初加工后的黄花菜产品为主,方式较为单一。

2.3 黄花菜产品品质不佳

大荔县黄花菜种植以一家一户为主,自耕自种,受土壤、品种、种植技术和初加工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黄花菜的制成品颜色深浅不一,形状大小不一,使其颜色、口感、品质和营养价值等受到影响,销售价格受限,黄花菜产品品质不佳阻碍了产业发展。此外,黄花菜在国内的农贸市场上属于干菜,可以按规定进行熏硫干燥处理[5],但是有不良商贩对黄花菜处理中存在硫超标问题,使得黄花菜在市场上的口碑越来越差,这也严重影响了黄花菜产业的发展。

2.4 黄花菜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黄花菜的营养价值高,理想消费人群广,但因宣传力度不够,消费市场上存在不知道黄花菜、只知其名而不清楚购买渠道或者购买回来不清楚其做法等现象,制约了黄花菜产业的发展。虽然当地也有吃黄花菜的传统,但是主要在面食的配菜中出现,对于黄花菜可以作为菜品中的主菜和腌酱菜的主要原料则知之甚少。另外,黄花菜的熏硫一直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市场上缺乏无硫、低硫的达标黄花菜的权威销售渠道。这些都影响了黄花菜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发展。

3 解决方案

3.1 规模化生产

当地应建立工厂与农户共同合作的生产模式,由农户投入土地、生产资料等,黄花菜加工厂组织并指导农户进行统一的种植、采摘和晾晒,使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分散式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方便农户管理,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增加农户收益。工厂可以利用农产品干燥处理的新技术,对黄花菜进行无硫化处理。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对当地黄花菜种植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激发农户的积极性。

3.2 优种优培

建议优种优培,提高产品品质,打造良好品牌。黄花菜种植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优质品种。种植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多使用有机肥进行原生态种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育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提高黄花菜质量。好的品质是一个品牌的根基,提高黄花菜的品质,有利于打造良好品牌形象。

3.3 拓宽销售渠道

大荔县黄花菜产业企业可利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宣传方式和销售渠道。线上方面,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当地黄花菜产品进行宣传,如通过直播或发布短视频的方式介绍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和新吃法等,挖掘黄花菜的潜力。利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工具宣传陕西省大荔县黄花菜,打造以熟人带动熟人,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模式,让更多人了解黄花菜,喜欢上黄花菜。同时,农户可以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购物平台上开通网店,拓宽黄花菜的销售渠道,促进销售,同时能避免中间商赚差价,增加农户的收入。线下方面,可设立线下体验店,以提升客户实际体验,也可以更加接近客户群体,同时方便解决产品售后的问题。

但是在多元化销售模式的开发中,有些网店店主并不是真正的农户,大多数是从菜农手中收来干货后号称无硫产品在网上进行销售,不能保证黄花菜的品质。因此,在拓宽销售渠道的过程中,建议网络销售平台网站可以根据买家评价和投诉,直接与黄花菜产地的质量监督局合作,随时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和农药残留度等,还可以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宣传基层政府推荐的质量达标、品质优良的黄花菜生产厂商和农户。

3.4 进行深加工

建议对黄花菜进行深加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挖掘黄花菜潜力,使黄花菜的加工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干黄花菜的生产,更可以解锁黄花菜传统做法以外的特色新吃法,提高黄花菜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例如,在大荔县有农户创新将黄花菜做成酱菜且广受欢迎,相关工厂可以尝试这种加工形式,将黄花菜规模化生产成酱菜销售,或将黄花菜制作成酸爽可口的泡菜,经过生产技术的完善后加以推广,可作为一道新的特色美食。还可以加工以黄花菜为原材料的休闲小零食,保证美味的同时又不失其营养价值。此外,还可利用黄花菜的药用价值(可安神、治疗神经衰弱、预防老年人智力衰退,常食可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脂血症),将其制成药膳和保健品,满足市场需要。

3.5 打造特色风景区

黄花菜又名萱草、忘忧草、萱草花。黄花菜的花葶长短不一,花朵呈淡黄色、橘红色;每年5月开放,花期可以持续到9月。由于黄花菜的花期较长,可在其花期通过举办美食节的方式,将黄花菜制作成各种特色美食,让大家品尝试吃,让游客在游玩赏花的过程中品尝美味,了解更多关于黄花菜的种植知识、生长习性等。此外,可以采用付费采摘的方式,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感。打造特色风景区,有利于形成人群聚集效应,加大对黄花菜的品牌宣传力度,最终增加产品销售量。

4 结语

陕西省大荔县的支柱型农产品黄花菜,直接关系着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黄花菜不仅仅是一种边缘蔬菜,通过深加工更可以变成日常的酱菜;黄花菜也不仅仅是一种蔬菜,还可以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形成农业旅游景观。大荔县应根据当地黄花菜的种植优势和生产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规模效益和园区技术优势,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西旗羊肉、滨海白首乌、清镇酥李、兴平辣椒、大荔黄花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93号公告)[EB/OL].(2010-09-03)[2021-09-15].https://www.cqn.com.cn/zj/content/2010-09/10/content_1154462.htm.

[2]大荔县大数据中心.大荔沙苑10万亩黄花菜丰收[EB/OL].(2021-06-29)[2021-09-15].http://www.dalisn.gov.cn/xwzx/tbdt/135891.htm.

[3]佚名.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功能[J].山东林业科技,2000(5):19.

[4]唐道邦,夏延斌,张滨,等.黄花菜的食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8):23-24.

[5]毛建兰.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及加工技术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3):1197-119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