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在兽医临床中的使用方法

作者: 焦俊英

[摘 要] 地塞米松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保证地塞米松应用安全,则需明确地塞米松药理作用与药物适应证,结合动物疾病特点与动物生理特点,准确、安全用药,最大限度上保证用药效果,避免药物应用不合理对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分析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动物疾病;地塞米松;药理作用;药物适应证;药物禁忌证

[中图分类号] S859.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5--4

0 引言

地塞米松又名北冥氟美松、德沙美松及氟甲强地松龙,属于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调查药物市场可发现,地塞米松具有多种剂型,如外用剂型、口服剂型、静脉注射剂型、肌肉注射剂型等[1]。该药属于人工合成皮质类固醇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必备的一种药物,更是基础公卫体系必备的一种药物[2]。地塞米松属于肾上腺皮质部分分泌的固醇类化合物,在人体疾病治疗或是动物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超正常生理剂量的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非常强,具备较好的抗过敏作用,可在动物炎症、病毒感染、过敏性疾病、部分皮肤性疾病、脑水肿性疾病、哮喘类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风湿性疾病等治疗中广泛应用。此外,地塞米松可联合抗生素药物用于结核类疾病治疗。因为地塞米松用药效果较好,药理作用较强,适应证比较广,所以是兽医十分青睐的一种药物。正常用药情况下,地塞米松应用1 d便可发挥相应的药物效果,用药一次效果可维持3 d左右。从兽医角度看,地塞米松是临床常用药物,但该药虽然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但用于动物疾病的实际治疗效果并无系统报道。笔者针对这一情况,探讨分析地塞米松的临床应用情况。

1 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

1.1 抗炎作用

地塞米松具备较强的抗炎作用,用药后可对存在于动物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间质、基膜中的透明质酸酶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降低动物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限制炎性渗出液渗出,减轻炎症部位诱发的疼痛症状及浸润肿胀症状[3]。地塞米松还可对受损细胞发挥抑制作用,降低细胞的炎性,促进因子合成量,进而减少血管扩张、身体疼痛与炎症物质渗出等多种不良反应[4]。地塞米松还能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也可对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功能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该项抑制作用达到有效减少创伤及炎症病灶诱发的粘连现象及疤痕症状。地塞米松还可有效抑制炎症化学中介物质的有效合成及有效释放,可增强细胞基质的黏多糖酸酶抵抗能力,对动物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合成、成纤维细胞增生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因此,在各种动物的关节炎、乳腺炎、结膜炎、角膜炎和风湿病等疾病急性期应用地塞米松,可获得十分理想的抗炎效果,促进动物康复效果的提升。

1.2 抗内毒素作用

地塞米松应用后,可对细胞膜完整性发挥较好的维持作用,降低细胞膜通透性,让内毒素难以有效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从而发挥较强的机体保护作用,避免内毒素持续损害机体[5]。地塞米松还可对免疫系统发挥较强的刺激作用,可激活淋巴因子,促使活性酶物质产生,有效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提升内毒素穿透细胞膜的难度,从而发挥较强的抗毒素作用,辅助机体维持正常功能。因此,若动物发生严重感染,并出现中毒性肺炎、败血症及中毒性菌痢等疾病,及时给予适量的地塞米松,可迅速缓解其不适症状,预防内毒素继续在人体发挥作用,促使动物及时恢复健康。

1.3 抗过敏作用

地塞米松有效应用后,可发挥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地塞米松给药后,会迅速减少动物血液中的嗜酸性细胞、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数量,令蛋白质有效异化,对蛋白质合成发挥较强的抑制作用,继而对相关抗体形成造成影响,达到抗过敏的效果[6]。地塞米松还可通过减少动物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对巨噬细胞功能发挥抑制作用,令巨噬细胞无法有效摄联、处理抗原,可抑制蛋白质有效合成,继而导致抗体合成受影响,最终发挥相应的抗过敏作用。因此,动物养殖期间若发生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血清性疾病、过敏性湿疹及急性蹄炎等疾病,及时给予适量的地塞米松,则可获得较好的抗过敏效果。但通过临床用药后可发现,地塞米松单一应用并不能对疾病发挥治疗作用,只能有效缓解或抑制炎症表现,所以为充分发挥抗过敏作用,必须联合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抗过敏效果。

1.4 抗休克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休克反应其实是炎症反应的一种体现。但休克发生后,不管是对人还是动物,均会造成严重危害,可诱发多器官脏器衰竭,甚至会导致机体死亡。从地塞米松的临床应用可发现,动物因多种原因发生休克后,及时给予适量的地塞米松,可有效稳定动物体内的溶酶体,达到保护机体、抗休克的目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地塞米松给药后,可对动物溶酶体膜发挥较强的稳定作用,抑制溶酶体释放,有效下调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动物微循环阻滞,增加动物的回心血量,对心肌抑制因子形成发挥抑制作用,减少其形成量,预防心肌收缩无力与内脏血管收缩现象的出现,辅助患病动物迅速度过休克这一生命危险期,保障患病动物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动物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地塞米松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动物生存率。

1.5 免疫抑制作用

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免疫反应可对机体发挥保护及损伤双重效应。正常或是平衡免疫反应并不会损伤机体,还会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帮助动物抵抗疾病,提升动物的生长质量。但过强或是异常免疫反应则会对动物造成损害,这种免疫反应多通过疾病体现出来,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应用地塞米松时,实际用药剂量会对免疫反应多个过程造成影响,如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吞噬功能、抗原处理功能,抑制免疫母细胞分化及增殖。若对动物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可在B细胞转变为浆细胞这一环节发挥抑制作用,可对参与免疫过程、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造成损害及破坏,促使淋巴细胞逐步转移到血液以外部位,减少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达到缓解异常免疫导致的全身反应或是局部反应症状。

2 地塞米松的临床应用

想要保证地塞米松始终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必然要明确地塞米松的实际应用原则,充分遵循相应用药原则,明确该药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准确合理使用地塞米松,才能获取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消除用药不良反应。

2.1 地塞米松必须配合足量抗菌药物应用

因为地塞米松是一种辅助治疗药物,并不能承担主导治疗作用,所以不能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单一应用。以动物炎症性疾病为例,单独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只能抑制或是缓解动物炎症表现,并不能对疾病发挥根本治疗效果。从临床应用看,单独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还可导致动物抗感染能力下降,所以在治疗常见动物感染性疾病时不建议应用地塞米松。在治疗会对动物生命造成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地塞米松,不仅要严格控制地塞米松用量,还需和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避免动物抗感染能力迅速下降。部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霉菌感染、病毒感染、耐药菌株感染、外毒素疾病,也不能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因为抗菌药物无法发挥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即使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导致动物抗感染能力下降,促进疾病进一步发展。在肉猪养殖期间,动物发生腹泻疾病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抗菌药物(如盐酸庆大霉素),按照“1 d治疗2次,连续治疗2 d”的原则给药,给药2 d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可发现病猪腹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确定病猪尚未彻底康复时继续给药,直至腹泻症状彻底消失,可最大限度提升肉猪腹泻治疗效果。但因为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会影响猪只肠道对钙元素及磷元素的吸收,所以在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期间,还需做好补钙及补磷工作,避免猪只出现骨质疏松、新陈代谢紊乱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改善猪只的愈后情况。

2.2 接种疫苗前后不可使用地塞米松

畜禽养殖期间,存在较多因素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其中,流行性疾病是动物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若不能及时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极有可能导致动物死亡,最终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动物养殖的安全性,养殖户多会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结合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为养殖动物接种疫苗。例如,肉猪养殖期间需及时接种猪瘟疫苗,增强肉猪的猪瘟抵抗能力,降低猪瘟发生率,避免猪瘟小规模或暴发性流行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为动物接种疫苗时,必须充分了解疫苗药理作用与接种需求,避免接种疫苗前后一定时间内应用地塞米松。疫苗接种前后应用地塞米松会导致机体蛋白质出现异生现象,还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对抗体生成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导致免疫效果减弱或是诱发免疫失败现象。因此,若动物接种疫苗前后发生疾病,需使用药物治疗动物疾病时,要避免使用地塞米松。

2.3 地塞米松不能长期应用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及抗过敏等作用,所以在多种动物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对动物长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部分动物疾病转归后,兽医会逐步减少地塞米松的用量。但地塞米松药物减量速度过快或是骤然停止应用,则可诱发生肾上腺危象,导致患病动物发生食欲不振、精神不济、体温升高、呕吐、低血糖、低血压及软弱无力情况,部分动物甚至会休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部分兽医应用地塞米松时,会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多是小剂量给药或是正常规格给药,保证疾病转归后无反复发作现象,确保用药安全。但是,在动物发生急性传染病或是急性中毒时,及时给予超常规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2.4 动物骨软症、动物创伤修复期间及动物骨折治疗时期不可使用地塞米松

部分动物在养殖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骨软症、创伤或是骨折。发生疾病后,兽医会结合疾病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第一时间对症治疗,促进动物疾病转归,提升动物生存质量。在动物此类疾病治疗期间,要想保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给予大剂量的钙元素和磷元素,促使动物疾病有效转归。在这一阶段,禁止使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应用后,会抑制维生素D的生成,影响机体正常吸收钙元素与磷元素,从而延长动物的骨软症治疗时间、创伤修复时间、动物骨折治疗时间,甚至会导致病情恶化或加重,令动物最终瘫痪或死亡。

2.5 部分无有效抗微生物药物的感染性疫病治疗不可应用地塞米松

动物部分传染病需应用特异性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这一类药物属于该类传染病的特效药物。例如,猪丹毒的特效药物是青霉素,猪肺疫的特效药物是青霉素及链霉素联合。正常情况下,在应用上述特效药进行传染性疫病防治时,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可有效提高动物疫病的治疗有效率。但针对无特效药物、只能采用其他药物控制病情的情况,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并不能发挥疫病治疗促进作用,甚至会导致疫病治疗有效率下降,还会抑制药物作用的发挥,导致药物无法充分发挥治疗效果。

2.6 怀孕动物不能使用地塞米松

若动物处于妊娠状态,此时需慎重使用各类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实际应用表明,地塞米松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炎及抗过敏作用,但也可导致胎盘功能不全,抑制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地塞米松应用后,还可导致子宫平滑肌兴奋,促使子宫有效收缩,导致妊娠动物发生流产现象,所以对妊娠期动物禁止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疾病,应结合动物疾病发生情况选择其他安全药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保护妊娠动物的生命安全。

2.7 若动物存在心脏病或是外伤性疾病不可使用地塞米松

实际应用表明,地塞米松可导致动物代谢发生紊乱,影响动物正常吸收钙元素及磷元素,可促使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速度和形成时间,影响伤口愈合及骨质形成。因此,若动物发生创伤疾病或外伤疾病,或存在心脏病,则禁止使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应用后,可提升高血压、低血钾及肌无力等多种疾病发生率,会加重原有疾病,并对疾病转归造成直接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