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基地管理,促进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作者: 蒋洪杰 贾志远2022年3月7—8日,河南省强筋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赵淑章研究员、成员张建周副研究员、王会伟副研究员、李国领助理研究员和宋万献助理研究员等一同深入滑县强筋小麦订单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强筋小麦生产中后期管理关键技术指导与服务。
服务团专家先后到滑县焦虎镇金穗公司耿庄村强筋小麦伟隆169种植基地、四间房金堤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潘张强筋小麦新麦26订单基地、枣村乡沃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滑古营强筋小麦新麦45种植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勘察苗情,开展强筋小麦中后期田间技术指导服务。
滑县金穗公司负责人祁帅经理介绍,公司主要采用伟隆169、丰德存麦5号和新麦45这3个强筋小麦品种建立订单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73.33 hm2。祁帅表示,公司因为对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等不了解,建立的订单生产基地分布比较散乱,有些种植户把强筋小麦种植在沙壤地,按照普通小麦的标准进行管理,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
金堤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安纪钢主要种植强筋小麦品种新麦45,建立强筋小麦订单生产基地超133.33 hm2。该合作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品种单一、订单生产基地分布散乱、栽培技术不足、获取订单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指标渠道缺乏等。沃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张平均主要开展新麦45和新麦26的强筋小麦订单生产服务,基地种植面积超213.33 hm2。他遇到的问题较为相似,如订单生产基地分散,强筋小麦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不足,种植田播量不统一导致群体差异较大,不知道如何协调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之间的品质配比等。
针对上述问题,服务团专家经现场勘查,与种植户沟通交流,提出如下三点建议。一是肥水管理。凡是春季正常生长的麦田一般不浇返青水、不追返青肥,对强筋小麦尤其需要注意。对此,建议种植户一定要改变过去长期采用的返青期浇水、追肥的习惯。小麦拔节至孕穗期(3月16日至4月15日)做好肥水管理是高产小麦和强筋小麦夺取高产、优质最为关键的技术措施。此时期一定要及时浇水和追施氮肥,具体可采用2种方案:①对春季麦苗长势一般或较弱的麦田,要在小麦拔节期(3月18日前后)667 m2追施尿素10 kg并浇水,在孕穗期(4月中下旬)667 m2再追施尿素5~8 kg或叶面喷洒1.5%~2.0%尿素溶液;②对基础地力较高、底肥充足、冬前和春季麦苗生长正常或偏旺的麦田,在小麦拔节7 d(滑县小麦拔节期一般在3月18日前后)浇水,667 m2追施尿素10 kg,要先撒肥料后浇水,注意水量不要过大。二是防病治虫、抗倒。小麦病虫危害和倒伏不但影响产量,更会降低籽粒品质。从调查的几块麦田来看,目前纹枯病已有发生,并已在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群中发布防病治虫预警。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提醒,目前气温上升,是麦田纹枯病迅速发病时期,也是防治最有效的时期,一定要在15 d内及时喷药。可用混合药物同时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另外,要掌握时机,控旺防倒,对抗倒伏能力较差的品种,要在小麦起身期前(3月10日左右)及时喷洒50%矮壮素,注意喷洒均匀、不能重复,拔节后不再喷洒。三是统一规划、连片种植。最大限度地保障强筋小麦品种连片种植,确保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入库,避免品种混杂而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
服务团专家与强筋小麦订单公司、合作社负责人协商,在小麦拔节期和中后期为当地种植大户集中开展一两次栽培技术培训,帮助种植户掌握优质强筋小麦科学栽培技术,促进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