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田间指导育苗
作者: 蒋洪杰 朱燚波
惊蛰时分,气温回暖、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正是甘薯种薯出苗的关键时期。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育苗的甘薯于2月中旬至3月初陆续摆上苗床。2022年3月9日,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到汝阳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汝州甘薯产业科技园、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查看育苗情况,开展技术服务。
上午,服务团专家同洛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骁,以及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仝宇鹏、洛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姬素娟、汝阳县委副书记韩海卿等一行来到汝阳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调研。服务团兵分两路,一路由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院长侯文邦、洛阳市甘薯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史学艺等陪同调研;一路由孔祥生、郑跃进、黄明、张小梅等特派员与基地工作人员查看大棚育苗情况。
侯文邦向杨书记一行展示了服务团服务园区的核心技术——脱毒试管苗培育技术,汇报了园区甘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应用情况及园区运营情况,详细地介绍了园区应用脱毒苗技术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提高了甘薯产量、增加了薯农收入、形成了富有影响力的甘薯产业,以及甘薯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杨骁书记一行在产业园区考察了甘薯脱毒快繁实验室、甘薯产品展示厅、脱毒苗繁育温室大棚等设施。
调研结束后,杨骁书记对服务团的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并指出汝阳甘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汝阳县更是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样板县。杨骁书记提出,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服务团要为汝阳县甘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当前,甘薯的市场定位已经发生转变,已然成为休闲食品、养生食品,汝阳县一定要紧跟市场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将甘薯产业做大做强。侯文邦表示,服务团一定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带领种植户获得更高的效益,真正实现小甘薯大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出贡献。
下午,服务团到汝州甘薯产业科技园、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与管理人员逐棚查看种薯苗床及薯苗生长情况。由于服务团在园区推广了甘薯错期栽植—分期销售技术,加之双膜、单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甘薯栽植时间提前至3月下旬。为保证错期栽植的用苗,服务团服务的3个基地育苗时间也相对提前,3月5日前种薯全部摆到苗床上。服务团专家根据各苗床种薯摆放时间的不同,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一是对育苗较早的苗床,已有部分薯苗拱出苗床,应及时将地膜撤离,防止温度过高灼伤幼苗叶片,及时通风散热,使苗床温度降至30 ℃左右;二是对于摆放种薯较晚的苗床,白天温度应保持在32~35 ℃,晚上苗床尽可能保温,温度不低于15 ℃;三是随着气温的上升,大棚内的杂草生长较快,当杂草长至3叶左右时,需采用人工方法除草。另外,要做好大棚维护工作,对大棚塑料膜裂口部位及时进行处理。
服务团专家通过对3个基地120余个育苗大棚的逐个查看,查找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为薯农提供优质的脱毒薯苗,助力甘薯产业成为薯农致富的产业、乡村振兴的产业。
(记者:蒋洪杰 朱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