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作者: 鲁福祥

[摘 要]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切实发挥作用。基于此,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为例,从规划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管理阶段等方面阐述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其中,施工阶段的工序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因此,以管灌工程为例,从测量、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管道安装与铺设、管道水压试验等方面总结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措施,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8--4

1 项目概况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完成后,加强了水资源管理,规范了用水秩序,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基本保障了生态用水,有效遏制了民勤盆地生态恶化趋势,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目标得以实现[1]。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干支渠改建工程、田间节水灌溉工程、高效节水工程及地下水计量设施安装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武威市凉州区水务局从规划设计、招标、施工、运行管理等阶段加强质量管理,最终工程建设成效良好。

2 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措施

2.1 规划设计阶段

加强规划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在规划设计阶段,经公开招标,项目法人选择有资质、设计经验丰富、设计人员业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负责项目设计工作。在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投标和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项目法人要向设计单位提供真实、准确、齐全的原始资料。设计单位要严格遵照设计规范、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设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广泛收集资料,实地勘测,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使工程设计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效果。

项目设计单位应组织召开项目设计审查会,听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质量监督单位各方专家的意见,经分析研究后确定设计方案。项目设计单位要按时提交图纸,做好现场设计交底,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配合参建各方设计变更及技术方案确定。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后,项目法人按规定上报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签发后交给施工单位严格按图施工。

2.2 招投标阶段

项目法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对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项目法人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后,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在资格预审合格的前提下参加售标活动。售标活动结束后,项目法人组织投标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和召开标前会,书面解答部分投标企业提出的相关问题,为施工企业编制标书提供可靠依据。

为保证开标工作顺利进行,开标前项目法人召开招标预备会议,会议讨论成立招标领导小组,招标领导小组对开标、评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特别明确要求严格遵循已批准的评标原则和评标办法。同时,纪律检查部门成立招标监督小组,监督招投标全过程,并出具监督报告,保证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在招标开标会议中,按照评标工作程序,对符合开标条件的投标文件进行开标。开标时宣布评标原则和评标工作纪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由招标人和投标人代表共同检查标书密封情况,检查合格后当众唱标记录,并由投标人代表签字确认。

开标会结束后,组建招标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经过严格评审,选择有资质、有经验、口碑好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杜绝不合格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以保障工程质量。

2.3 施工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在工程建设中建立健全由法人管理、监理监督、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的质量管理体系,可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2.3.1 项目法人质量管理。项目法人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内容和工程特点,制定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施工细则》《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工程考核办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质量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设质量安全部门专职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施工量大面广,施工现场设立了质量管理机构。从基层水管单位抽调业务精、技术硬、素质高的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管理队伍,实行工程建设“双监”责任制,即各标段设1名专职质监员与现场监理共同监管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严把施工工艺流程关、设备材料质量关、施工生产安全关,对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偷工减料、违规施工、冒险施工、管理不善和延误工期等行为一经查处,严肃处理,限期整改。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和技术力量保证措施的落实,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

项目法人依据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工程结算单经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监理、总监理工程师、业主层层签字后予以拨付,确保了资金安全,保证了工程质量。

2.3.2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组建现场监理部门开展工程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以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项目合同文件为依据,以设计图纸和技术规程规范为准绳,坚持公正、独立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监理部门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合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施工细则》《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监理工作制度》,明确监理人员质量监管职责,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投资情况,按合同有计划、有序实施控制;对材料进场报验、施工工序报验、单元工程报验,现场复核并签证;施工过程中采取旁站、巡视等检查手段,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现场监理工程师根据“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方法,进行全过程工程质量、进度、资金控制和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处理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3.3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施工企业是工程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其施工能力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施工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按合同要求,制订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工程中标后,业主与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中要明确质量目标,并对施工组织机构、配备施工机械设备、建立质量责任制度、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明确要求。在施工前,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和技术优势,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应用到工程建设中,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落实质量责任,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制订施工方案,防患于未然。

合同签订后,施工企业应成立项目部,配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确保组织机构健全;应建立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度、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和“五大员”岗位责任制度,并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教育培训和考核,坚持持证上岗,使管理人员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工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要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工作以书面为主,关键环节要进行复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进场实行报验签收制度。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场后,及时提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不合格的限期退场,不得用于工程建设。验收人员主要检查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技术性指标、测试指标与规范要求是否相符。

施工工序质量验收实行“三检制”,自检不合格的工程不报监理验收,自行返工处理。施工工序经验收合格签证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由项目法人主持,设计、施工、运行、监理单位参加联合小组验收签证制度。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2.3.4 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站根据工程的特点,制订相应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计划,确立受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方式以巡查和抽查为主,对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的监督明确到位。

工程开工初期,质量监督部门对参建各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核查,核查法人单位质量管理组织建设情况、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核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和施工能力情况,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按合同到场情况,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规章制度建设情况等[2]。

施工期间根据工程进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抽查和突击检查的方式,检查原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的质量、合格证、许可证、安装使用说明书及质量检验报告单,工程实体质量和参建各方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记录和施工质检资料填写签证情况,督促参建各方增强施工力量,改进施工工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对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进行重点检查,督促项目法人组织各参建方进行联合验收,填写联合验收签证单,确保无质量隐患。对施工期间发现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发出通报和整改通知,要求项目法人限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检资料和施工记录随时进行抽查。对质检表格、质检资料、施工记录等填写不及时、不规范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项目法人组织整改,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检资料再一次进行抽检,查找资料整编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整改要求,由项目法人再次组织进行整改,最后装订成册,组织专家进行档案验收作为项目验收依据。

项目完工后,项目法人依据项目验收规程,提请审计部门进行项目审计,对审计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2.4 运行管理阶段

项目完工后,项目法人及时交付水管单位进行运行管理。工程移交后,管理单位根据实际,建立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采取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的方式,对工程进行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田间工程完工后,交受益区农民用水协会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3 管道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因此,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特点,因地制宜地制订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措施,保证工程质量[3]。下面以管灌工程施工为例,从测量、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管道安装与铺设、管道水压试验等方面总结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措施。

3.1 测量

测量前要对施工图纸上的高程、尺寸进行校对,并编制测量放线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守《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4]及有关规定。测量成果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作为土方工程施工的依据。在施工中应妥善保护所有测量标志,不得拆毁或碰撞;严禁攀登坡度板或高程桩。

3.2 沟槽土方开挖

沟槽土方开挖前要了解项目区水位和地质、施工期气候、地面构筑物、交通条件和材料供应等情况,合理制订开挖方案。沟槽土方开挖可采用人工和机械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在具体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开挖的土方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堆放,堆土的高度不宜超过1.5 m,距槽边约0.8 m;②沟底开挖在设计标高以上30 cm原状不得扰动;③保护好地下管道、电缆、构筑物等;④挖土机开挖时,与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⑤遇到岩石砾石时,应超挖15~20 cm,然后铺沙土夯实;⑥当下部工序与本工序不连续施工时,槽底应预留保护土层不挖,待下一步工序开始时再挖。

3.3 沟槽土方回填

①管道安装合格后开始回填,高度填至管顶以上1倍管径;②清除沟槽积水,回填土中不得有石块等杂物;③基础部位至管顶以上70 cm实施人工回填,管顶70 cm以上可用机械回填、夯实;④回填时从沟槽两侧同时回填,以保证管线不偏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