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渔业数字化改革初探

作者: 柯尚逵

[摘 要] 千岛湖“淳鱼”以无污染、高品质的特性获得全国食客的青睐,成为高端餐饮的重要食材之一,千岛湖渔业产业也逐渐形成了集“增殖、管护、捕捞、销售、加工、科研、烹饪、旅游、文创、推广”于一体的“动车组式”融合发展的有机鱼全产业链。为了打造智慧“淳鱼”,千岛湖抓住浙江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契机,积极构建千岛湖渔业三级治理框架,打造渔业产销、冷链加工、餐饮服务、旅游文创等4大数字化智能业务模块,分别以产业人员、财务人员、科研人员、内审人员、营销人员为主体发展供应流程、业务分析、技术研究、质量标准和市场响应数字化能力中心,不断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和领域,助力渔业产业价值提升。

[关键词] 千岛湖;渔业;数字化;业财一体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9--5

0 引言

千岛湖渔业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58年,我国为解决华东地区用电缺口问题,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附近的钱塘江支流新安江上建成了当时最大的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并形成了面积为573 km2、总蓄水量达178亿m3的大型水库,即新安江水库(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也造就了国有化体制、企业化运作的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千岛湖以淳安县名“淳”字创设的“淳”牌活鱼类商标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淳”牌活鱼因无污染、高品质的特性获得全国食客的青睐,“游”上了20多个地区1 000多家高端酒店的餐桌。当前,千岛湖渔业逐渐形成了集“增殖、管护、捕捞、销售、加工、科研、烹饪、旅游、文创、推广”于一体的“动车组式”融合发展的有机鱼全产业链。此外,千岛湖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保水渔业”模式,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的肯定,成为向全国推广的先进模式之一。

当前,数字化的浪潮席卷了各个行业,对传统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浙江省将数字化作为长期战略,发展数字经济,落实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1],而数字化也成为千岛湖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改革走向深入,千岛湖渔业数字化在培育赋能载体、提升应用水平、推动创新发展、夯实转型基础等方面已从后台走向前台、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支撑走向引领。基于此,笔者主要对千岛湖渔业数字化改革进行探讨。

1 千岛湖渔业数字化三级治理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2]千岛湖渔业数字化推进的主抓手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渔业生产管理体系,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病害监测预警、鱼苗精准增殖、生产装备自动化机械化、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数字渔场。目前,千岛湖以国家“蓝色粮仓”项目为重点,加强渔业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逐步实现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生态引领数字化,数字融合生态化,千岛湖渔业数字化定位于“生态数字化治理”,生态是灵魂,数字是抓手,治理是模式。当前,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渔业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的《千岛湖渔业“十四五”规划》已开局实施,初步搭建了前台、中台、后台的平台框架,通过全场景全渠道营销交互前台、大水面全产业链生产运营中台、“业财一体”管理决策后台,逐步形成千岛湖渔业生态数字化治理模式和体系。

1.1 全场景全渠道营销交互前台

千岛湖渔业营销以高端酒店为核心对象。千岛湖“淳鱼”的知名度高,通过媒体的持续宣传,打开了全国高端酒店的大门。但目前供应商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非常有限,千岛湖渔业营销链路仍不完善。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到家业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零售场景碎片化必然要求商业从过去单一供应链模式转变为立体全渠道模式。利用数字化工具,将场景的认知传播功能、交易支付功能、关系留存功能打通,全品类、全场景、全渠道营销的开展,使千岛湖“淳鱼”走入消费者的视野。随着“淳鱼”鲜冻产品的日益成熟,突破“淳鱼”到家业务,千岛湖渔业实现了存量和增量的同时发力。渠道选择上,千岛湖“淳鱼”营销不放弃传统的电商渠道,另在淘宝、京东开设旗舰店。2018年,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总部建立了千岛湖淳鱼营销中心,专注于线下、线上资源全面协调调度,低成本为产品引流,以赢得更大的销售规模和消费者更高的忠诚度。在微信小程序上,建立自主经营的“淳鱼”微信商城,并尝试利用微信群和社区团购的方式增加社交流量,紧盯消费升级。“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的完美配合,使千岛湖“淳鱼”在全国进行的社群营销也初见成效。

多年来,千岛湖“淳鱼”开展“低成本创意营销”[3],即通过概念、新闻、事件、节庆、直播等方式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排浪式传播,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首批名牌农产品称号。2019年,千岛湖淳鱼融媒体中心成立,统一对接各种媒体活动。2020年3月,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策划了以“春湖水暖鱼先知”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千岛湖新春第一网鱼半价义卖、全款捐赠武汉一线。活动期间,央视新闻、新华社客户端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头条报道,连续2 d冲上微博热搜,总曝光量达6亿次。2.5万kg的第一网鱼加工成5 000份鲜冻产品,通过物流配送让全国人民吃到营养、健康的千岛湖有机鱼,实现“大鱼头游上家庭小餐桌”。2019—2021年,千岛湖渔业在《人民日报》见报8次,相关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播出40余次,其中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次。所有接触点都是营销点。千岛湖“淳鱼”已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数字化媒体资源与营销能力对接,将流量转化成销量,实现全场景、全渠道的整合营销。

1.2 大水面全产业链生产运营中台

当前,完善千岛湖渔业产业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息数据管理基础,可围绕千岛湖渔业资源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有效提升产业化水平。千岛湖正积极构建大水面全产业链生产运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营体系。保护一湖秀水是千岛湖“保水渔业”的核心任务。千岛湖渔业数字化的特色是生态优先,目标是推进设施智能化、全程数据化。为此,要努力探索基于现代渔业科技的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多元共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路径。目前,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正积极依托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端智库的合作,建立大水面生态净水渔业研究中心、桂建芳院士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等。此外,千岛湖目前已纳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核心示范点建设,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集成开发水质、流速、气象、温度、溶解氧等探测装备,创新研制新型设施,开展“千岛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渔产潜力评估”[4]等课题研究。在生产领域,通过大型专用生产设施研发的突破,实现生产效率、经营利润、生态永续的数字化长效发展。

围绕渔业增殖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监管,千岛湖建立鱼苗增殖过程和环境数据识别采集机制,在源头上形成可追溯的鲢鳙鱼生物状态信息,推动环境描述和产品信息的在线和实时跟踪。通过雷达、视频监控、随身装备、无人机等设备,配合千岛湖水域船舶动态监控、抓拍取证及联动跟踪,建立指挥调度机制,形成渔政监督可视化管理,实时处理水域突发情况。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对产销环节的设施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对捕捞作业、活水运输、生态静养,以及渔港码头起鱼、过磅、装车等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在销售环节,围绕水产品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形成数字化管理,进一步实现产销一体,打通“从水体到餐桌”的全过程。通过对监测信息、生产过程信息、人员信息等进行整合,快速形成集实用性、安全性、标准化于一体的采集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

1.3 “业财一体”管理决策后台

“业财一体”管理决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倡导和推动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主要从已经成熟的财务管理软硬件资源入手,并深入业务细节,实现数字化重建[5]。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带来水产行业深度竞争,不同产品都急需精细化深耕。随着千岛湖“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总湖经济战略的提出,千岛湖渔业由内生型发展向整合型发展过渡,形成了全国大水面渔业合作多赢格局,也推动了自身运营从资源驱动到模式驱动的动能转换。数字化“业财一体”管理决策后台的建设,有利于提升相关组织对变化的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形成动态健康的商业生态。

千岛湖以“淳鱼”规模化产业链为纵深,基于决策需要,将渔业政企信息化平台升级为云原生和智能平台,实现多部门联动,进而由内而外面向流程系统上下游与第三方开放,实现对千岛湖渔业全面的数字化治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3个层面,建立共享服务机制,实现实时、透明的流程传递,不断在战略导向、投资逻辑、业务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具体落实为“1115工程”,即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一个中心、制定一套标准、实施五大项目(智能“业财一体”项目、可视化数据多屏呈现项目、可视化智慧仓储项目、区块链产品安全溯源项目和内控信息元数据标准化项目)。该平台以数据流动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实现数据的互联、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内外协作和信息交互中的作用,使业务处理便捷透明,引领数字化平台跨地域、跨场景运行,推动数据资产化和应用集成化,形成统一的业务协同能力、集中管控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

2 千岛湖渔业数字化重点项目推进

千岛湖渔业数字化的工作主体是全产业链生产单位,生产运营过程通过融合数字化技术培育新能力、形成新流程、打造新体系,通过实时数据、实物资源、实战管控的紧密协调,实现新生态。千岛湖数字渔业基于养、管、捕、销等10大主场景、数百个交互节点,逐步建构渔业产销、冷链加工、餐饮服务、旅游文创4大数字化智能业务模块,全面推动自身发展。

2.1 以养、管、捕、销等为重点的渔业产销数字化业务模块

政策支持保证了千岛湖渔业和政府部门不断加大与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的投入,以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联盟为基础,集聚全国渔业科研优势,改善水域生态,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依靠数字化科技创新提升渔业生态模式和产品的综合价值。千岛湖借此加速建设鱼群信息化管理、湖泊增殖信息化管理、捕捞信息化管理、成鱼静养信息化管理、水产品销售信息化管理、渔政监督可视化管理、产销一体中央管理等模块。当前,千岛湖捕捞队在科技人员的协助下,完善和细化了捕捞操作,广泛应用机械化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控制了人力成本增长。千岛湖围绕提高活鱼质量,加强渔场探测、赶鱼捕捞、静养起运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以及大型捕捞辅助船只和沉浮式活鱼运输船的应用,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环保化,达到总量控制、强度控制、排放控制,逐步从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向科技数字型转变。

2.2 以“庖丁解鱼”为重点的冷链加工数字化业务模块

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早在1966年就建立了水产冷冻厂。到20世纪末,千岛湖的鱼类以冷冻和冰鲜销售为主。这为千岛湖渔业工业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冷库制冷反向工作新工艺”“冷库综合节能”等重要技术成果。2000年以后,千岛湖水产品深加工逐渐转向休闲小包装和熏鱼罐头、鱼头煲等产品,生产车间依据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的要求进行大规模改造,建成标准化出口水产品加工鱼片生产线,也形成了休闲食品和鲜冻分割产品两大核心门类。随着自主研发的微晶不冻液技术的应用和市场对鲜冻分割产品需求的提升,鲜冻产品加工催生了以“庖丁解鱼”为特色的13个部位分割鲜冻加工生产为主流的市场新格局。千岛湖生产加工车间按出口标准建设,通过了环境、质量、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并完成了有机和出口认证。加工厂不仅有整洁的生产流水线、智能化信息系统和自动包装生产工序,而且具有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申请的发明专利,即微晶不冻液技术和不冻液速冻生产设备,为产品品质提供了技术保障。“淳鱼”加工产品借此由简单走向多元。市场对预制菜的青睐也引发技术升级,智慧数控流水线、互联网信息管理、车间智能化感应识别控制、产品的自动称重打码等技术逐渐全面导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