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调查分析

作者: 梁婉婷 李婕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调查分析0

[摘 要] 为更好地分析湿地公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采用路线踏查法,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有56种,共计32科49属,有树形、枝干、叶、花和果实等不同观赏类型。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植存在绿化结构简单、冬季观赏植物种类较少、乡土植物应用较少等不足之处,建议今后园区应加强分区栽植、多样化造景,建设植物观赏带、营造四季景观,扩大乡土植物应用范围等,以增强景区的四季观赏性。

[关键词] 湿地公园;植物调查;乡土植物;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0--3

0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其在抵抗洪水、调节径流和稳定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向来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等称号[1]。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促进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也是维持良好湿地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2]。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现有植物的调查分析,明确建设缺陷及解决方法,为持续建设魅力天鹅城提供指导性建议。

1 调查区概况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整体呈带状环绕于湖滨区西侧,东起209国道,西至沿黄观光路与快速通道交叉口,南临快速通道,北至黄河滩涂;总规划面积876.67 hm2,其中陆路面积476.67 hm2、水域面积400 hm2[3]。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使三门峡市拥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生态区。因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良好的水文特色,每年冬季数万只白天鹅选择在园区过冬,春季来临再次返回家乡,三门峡市“天鹅之城”的称号也由此而来。2011年,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4A级景区。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路线踏查法对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并查询树木学等相关专业书籍对植物类群和观赏特性等进行辨别。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种类组成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共有植物56种,共计32科49属。其中,被子植物49种,占公园植物总数的87.50%;裸子植物7种,占公园植物总数的12.50%,以雪松、黑松、侧柏等为代表;双子叶植物40种,占公园植物总数的71.43%,以女贞、黄杨、旱柳、山杨等为代表;单子叶植物9种,占公园植物总数的16.07%,以毛竹、箬竹等为代表;乡土植物16种,占公园植物总数的28.57%(见表1)。

3.2 植物生活型

调查发现,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乔木有26种,灌木有21种,水生草本有9种。乔木占比46.43%,灌木占比37.50%,草本占比16.07%;常绿木本植物16种,占比28.57%;落叶木本植物31种,占比55.36%(见表1)。

3.3 植物观赏部位

根据观赏部位的不同,可将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分为观树形、观叶、观花、观果和观干5种类型。其中,观树形植物18种(其中纯观树形植物3种),观叶植物32种(其中纯观叶植物11种),观花植物22种(其中纯观花植物10种),观果植物11种(其中纯观果植物1种);叶花果兼赏植物和花果兼赏植物各1种,叶果兼赏植物6种,叶花兼赏植物3种,观叶观树形植物8种,观果观树形植物1种,观花观树形植物3种,观花观干植物2种,观干观树形植物3种,观叶观果观干植物1种(见表1)。

4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植存在的问题

4.1 绿化结构简单,景观单一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滩涂及水域面积占比45%左右,但适生植物种类和数量过少,如入口东侧滩涂植物种类较少,地面裸露范围大,观赏效果较差。地面绿化结构简单、景观单一,如惯于使用松柏造景,易造成视觉疲劳;道路两侧多使用女贞、大叶黄杨球作为行道树,结构层次简单,竖向观赏性不强。

4.2 冬季观赏植物种类较少,吸引力弱

三门峡市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因此,每逢冬季,植物多数进入休眠期,园区观赏性大大降低。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56种,其中落叶木本植物31种,占比55.36%,冬季植物多剩枝干,观赏性差;观树形树种18种,观枝干树种6种,占比偏低,冬季可供观赏景点偏少。

4.3 乡土植物应用较少

乡土植物代表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人们对植物不了解,盲目推崇“网红”植物,导致乡土植物使用率降低,降低了植物多样性,同时削减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特色。

5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植建议

5.1 分区栽植,多样化造景

扩大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增加植物种类,同时严禁种植影响白天鹅起飞、降落、游动、觅食等生存活动的高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地区域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栽植;行道树种植除了做到区分道路功能外,要注意利用不同树种的高度差异,增加景深,凸显四季的不同。

5.2 建设植物观赏带,营造四季景观

植物造景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园区土壤条件,合理调整常绿和落叶的比例,可适当增加常绿树种,并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有机结合,营造层次化景观。选择冬季开花植物,如蜡梅、金缕梅、月季、四季桂等,增强冬季园区的观赏性。

5.3 扩大乡土植物应用范围

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地域性的乡土植物景观,因此,园林景观建设中应注重植物搭配,将乡土植物、外来植物和城市自然植物的园林化有机结合作为我国现代城市大园林建设的主要目标[4-5]。对于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可选用当地经济实惠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桃、杏、水曲柳、秦岭冷杉等,增强乡土树种的实用性,扩大乡土植物的种植

范围。

参考文献:

[1]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1-120.

[2]吕婷雯,卢向峰.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J].现代园艺,2021(19):12-13.

[3]苏佩萍,弓弼,吉鑫淼.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2):262-267.

[4]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66-67.

[5]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7):63-65.

基金项目:商丘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商丘学院20种木本植物花期物候观测与分析”(2020-KYC-96)。

作者简介:梁婉婷(2000—),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

通信作者:李婕(198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种植与规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