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蚕豆春化早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阙玉林 林宗学 吴克芳

[摘 要] 为推动福建省福鼎市蚕豆产业发展,应把握鲜食蚕豆春化早熟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做好催芽春化、合理密植、精细管理及绿色栽培,并注意科学实施配套栽培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种植蚕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关键词] 鲜食蚕豆;春化早熟;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3.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1--3

0 引言

蚕豆是福鼎市传统种植作物,也是粮食、经济兼用型作物,具有很高的价值。福鼎市种植蚕豆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鲜食蚕豆规模化种植是从2000年才真正开始,主要分布在店下和太姥山两个乡镇,采用双季稻或单季稻与蚕豆轮作模式。目前,这种轮作模式在双季稻区已成新的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水稻和蚕豆的可持续生产,并且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近年来,福鼎市蚕豆年种植面积在1 000 hm2左右,是福鼎市秋冬季节主要的农产品之一,产值近4 000万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蚕豆经春化栽培后可提前开花、提前结果、提早成熟,避免集中上市。相关学者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青海1号蚕豆品种,并根据福鼎市常年最低月温度分析,通过春化栽培技术措施调节开花期避开低温霜冻时期,进行示范推广。

据2021年试验测产,春化栽培处理的鲜食蚕豆每667 m2产量1 215.0 kg,常规栽培(CK)处理每667 m2产量1 026.5 kg,春化栽培处理产量较常规种植增产18.36%。经调查了解,2021年从开始采摘到采摘结束,蚕豆田头收购价相对稳定。春化栽培处理的鲜食蚕豆采收盛期为4月1日,常规种植处理(对照)采收盛期为4月20日。经春化栽培后,蚕豆开花和成熟提前,延长了采收时间,可避免集中上市,避开农忙高峰和用工荒,实现丰产丰收[1]。基于此,笔者总结鲜食蚕豆春化早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福鼎市蚕豆种植户参考。

1 栽培模式要点

1.1 催芽春化,促进早熟上市

鲜食蚕豆生产既要早熟早上市,又要高产优质,如此才能达到较好效益。为实现早熟,蚕豆种植户可应用低温催芽技术,做到适时浸种催芽和适度低温春化,保证适时开花结实,防止蚕豆开花期遇低温和霜冻。同时,采用该技术能保证蚕豆花量多并能正常结实,以达到理想产量和品质。采用该项技术可促进蚕豆提早开花结实,采收期提早15 d左右。催芽春化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精选种子、浸种、种子包衣、低温催芽。

1.2 合理密植,精细管理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法,可保证全苗、壮苗。采用单垄单排宽行窄株密植技术,行株距120 cm×35 cm,每667 m2栽植1 600株左右。注意加强田间精细管理,包括地膜覆盖、水肥一体、整枝打顶、适时采收等。

1.3 优质绿色栽培

鲜食蚕豆不仅要求高产,而且要达到无公害标准,因此,在管理技术上要有创新。关键技术是采用集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可降解生物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选用生物农药等。

2 关键栽培技术

2.1 选种及种子处理

2.1.1 选种。选择籽粒饱满、无病斑、无虫口的当年种子,且质量一定要达到有关标准要求。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如青海1号。

2.1.2 种子处理

2.1.2.1 浸种处理。9月下旬,种植户需先将精选后的蚕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然后用0.2%~0.3%多菌灵溶液浸种,浸泡液高于种子平面,在室温下浸泡8~10 h,期间翻动种子一两次。捞出种子,清水清洗后用清水继续浸泡8~10 h,期间换水一两次。

2.1.2.2 种子杀菌处理。浸种后捞出种子沥干,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商品名:适乐时)或亮盾拌种,每10 kg种子使用15 mL适乐时稀释成300~350 mL溶液拌种。

2.1.2.3 低温春化。剔除无法发芽或霉烂的种子,将杀菌处理过的蚕豆种子装入网袋,每袋5 kg左右,置于塑料篮,厚度不超过20 cm,将塑料篮堆叠10~12层,置于4~7 ℃冷库中低温春化。前期温度可保持在7~8 ℃,维持15 d;后期看芽头长势温度控制在4~5 ℃,连续35 d[2]。

2.2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2.1 播种育苗。福鼎市蚕豆播种时间为10月下旬,苗床育苗时间为25~30 d。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办法,可保证全苗、壮苗。蚕豆集中育苗有利于苗期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达到培育齐苗、壮苗的目的。为培育壮苗,种植户需先准备好培养土,培养土可用过筛后的菜园土、带土蘑菇肥、红壤土配制。具体配制用量为每500 kg菜园土+30%带土蘑菇肥150 kg+10%钙镁磷50 kg。使用培养土前用50%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降低蚕豆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率。每667 m2用种量为4.5 kg,用育苗穴盘或育苗钵育苗,先将消毒后的培养土装2/5钵,将处理好的种子播入钵中,发芽的种子芽眼朝下,再覆土,盖上遮阳网、稻草、麻袋等遮阴,种子下土后浇透水,并在7 d后及时移除覆盖物。

2.2.2 整地。种植前7 d,种植户需做好整地工作,每667 m2撒施石灰25~40 kg,深耕翻晒起畦,整成宽1 m(带沟)、高30 cm左右的深沟高畦。每畦中央开沟,盖土整平[3]。此外,忌连作蚕豆,连作会导致蚕豆根系有大量有机酸物质的分泌,对根瘤菌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影响耕地质量。蚕豆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土层内部。为保证蚕豆种植质量,种植户需确保土层疏松、深厚,保障田间排灌水方便。

2.2.3 种植。11月中下旬移栽定植,每667 m2栽植1 800~2 000株。种后7~10 d,进行田间查苗,及时补苗。由于播种时间不同,蚕豆的开花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2.2.4 温度调控。白天光照强烈,室外温度较高时,种植户需搭设遮阳网,在清晨8:00覆盖,并在下午4:00揭除。若室外温度在30 ℃以下,则无须搭设遮阳网。此外,为保证蚕豆安全越冬,种植户还需做好保暖防冻措施。10月底需开始搭设大棚外膜的架膜。11月上旬,进行地膜覆盖干预,发挥除草、保墒和保温效用[4]。12月中下旬,若夜间膜外温度接近0 ℃且蚕豆开始现蕾时,种植户需做好第二次架膜干预,以此确保蚕豆花及小豆荚不会受到冷空气影响发生冻伤。蚕豆生长过程中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因此,种植户需将日常温度维持在20~26 ℃,并在温度较高时做好通风降温措施。3月以后,福鼎市气温迅猛回升,大棚夜间最低温度一般高于5 ℃,此时种植户可揭除二层膜。4月,种植户可打开顶窗,摇起薄膜杆,进行全天候通风处理,以促进蚕豆授粉,满足结荚需求。

2.2.5 水肥管理。蚕豆全生育期需防止田间积水,并注意雨季清沟排水。蚕豆开花至成熟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若田间较干,需速灌速排。一般情况下,每七八天需要开展一次滴灌干预,冬季需要依据需求进行滴灌,大部分情况下无须滴灌干预。2月底至3月底,需间隔10~14 d滴灌一次。3月底以后,需7~10 d滴灌一次,以保证田间土壤湿润度,确保棚内相对湿度60%~80%。开展滴灌干预过程中,种植户可应用肥水同灌的方式进行肥料施用。可在花荚期内,于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1%的硼酸钠和钼酸铵溶液,并随时喷施叶肥,以实现保荚和保花的效果。此外,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45%复合肥15 kg、钙镁磷肥25 kg及硼砂1 kg。3片完全复叶期每667 m2用尿素7.5 kg兑水浇施,初花期667 m2施尿素7.5~10.0 kg+氯化钾5 kg,盛花期视苗情每667 m2浇施尿素2.5~5.0 kg。当田间开花枝在90%以上时,于晴天露水干后用0.5%KH2PO4+0.3%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追肥。

2.2.6 中耕除草。一般中耕一次,拔草一次。于初花期,结合追肥中耕培土一次;结荚期拔草一次。

2.2.7 疏枝打顶。初荚期疏除无花无荚的空枝和弱小分枝,每穴保留6~8个健壮分枝,确保株间通风透光;当田间90%分枝开始结荚时,于晴天露水干后及时打去各分枝顶端5~10 cm,促进坐荚。

2.2.8 病虫害防控

2.2.8.1 病害防控。蚕豆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重点防控赤斑病、枯萎病、根腐病等。赤斑病可用15%粉锈宁50 g兑水50~60 kg喷施防治,每667 m2用药量40~60 kg,并于施药后20 d左右再喷药1次。枯萎病可在发生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蚕豆根部,用药两三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针对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淋穴进行防治。

2.2.8.2 虫害防控。蚕豆生长期间,极易受到蚜虫危害,引发病毒病,此时种植户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移栽以后,可用辛硫磷灌根灭杀地下害虫。

2.2.9 适时采收。福鼎市早春蚕豆最佳采收时间为4月中旬,此时蚕豆籽粒比较饱满。种植户可于晴天采收,并在其尚未老化前分批进行采摘。先采摘成熟的蚕豆,并使用绿色透明网袋包装,及时发运至贸易市场。

3 种植蚕豆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种植蚕豆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体现在蚕豆上,以直接出售荚果得到收入。2021年,福鼎市667 m2蚕豆鲜荚产量在1 200~1 700 kg,市价5~8元/kg,产值在6 000~13 000元;每667 m2纯利在3 000~6 000元,是水稻产值的3倍左右,经济效益较高。二是蚕豆秸秆还田后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3.2 社会效益

在稻、稻、蚕豆种植模式的成功推广下,进行鲜食蚕豆春化栽培,可大幅增加种植户收入,培养人们变废为宝的理念,调动种植户生产积极性。因此,进行鲜食蚕豆春化栽培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复种指数,保障粮食安全。

3.3 生态效益

蚕豆根系发达,且具有根瘤固氮作用。此外,针对蚕豆秸秆可进行还田处理,对下季作物高产稳产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0~20 cm土层氮、磷、钾元素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节约种植成本,减轻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改善土壤通透性与理化性质,减少病虫害危害。同时,秸秆还田还能防止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邓婧.鲜食蚕豆人工春化设施栽培效益好[J].农家致富,2021(13):6-7.

[2]王旭强,赵君,陈江辉,等.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5(19):32-33.

[3]李燕飞,李家波.罗平县鲁布革乡鲜食蚕豆秋冬人工低温春化露地早熟栽培关键技术[J].长江蔬菜,2020(11):39-40.

[4]陈江辉,王旭强,张琳玲,等.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5):61-62.

[5]徐仁超,刘陈玮,卞晓春,等.春化蚕豆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及低碳高效种植模式应用[J].长江蔬菜,2022(8):22-2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