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套袋与否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 禄小琴

苹果套袋与否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0

[摘 要] 为明确苹果不套袋与套袋在果实品质及产量方面的差异,在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品种的苹果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套袋栽培相比,不套袋栽培的苹果果实外观品质降低,但内在品质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酸度降低,口感更甜;不套袋处理比套袋处理的单果质量和667 m2产量有所提高,但增加幅度不大。

[关键词] 苹果品质;套袋栽培;单果质量

[中图分类号] S66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2--3

0 引言

苹果套袋技术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日本引进我国的,主要是为解决当时我国苹果出口时农药残留不合格的问题。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确实起到了改善果实外观品质、降低桃小食心虫等钻蛀害虫危害、降低果实表面农药残留等作用。该技术一直延续使用多年[1]。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果实套袋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套袋和除袋用工量大、劳动成本高、果实品质降低等。为适应现今生产的需要,近年来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得到了示范、推广和应用,这也是未来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为研究苹果不套袋与套袋对果实品质和产量上的影响,笔者在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品种的苹果园进行试验,以期为苹果免套袋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果园

试验设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周家镇燕家村的两个果园内。果园一: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9′17.96″、北纬35°16′6.93″,试验地土壤为灰褐土,pH值为7.0,有机质含量1.3%;栽植苹果品种为烟富3号,树体健壮、结果正常,栽培年限为7 a,栽植株行距为2 m×3 m,栽培管理水平中等。果园二: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9′16.58″、北纬35°16′10.55″,试验地土壤为灰褐土,pH值为6.8,有机质含量1.4%;栽植苹果品种为瑞阳,树体健壮、结果正常,栽培年限为8 a,栽植株行距为1.8 m×3.0 m,栽培管理水平中等偏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年平均气温8.3 ℃,无霜期180 d,年平均降水量635 mm。

1.2 试验设计

采用两个苹果品种进行试验,一个是烟富3号,另一个为瑞阳。每一个品种都设套袋(对照)与不套袋2个处理,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10株苹果树,共120株。套袋于苹果花后40~42 d进行,具体时间为6月10—12日。选用的套袋为纸加膜袋(内部为塑料膜,外部为牛皮纸)。

1.3 调查及取样方法

试验时间为套袋至取样测算结束。于果实成熟期进行调查和测定,烟富3号为10月22日,瑞阳为10月17日。从每个小区的10株苹果树中随机选取2株,在每株苹果树距离地面1.3 m处选取10个果实,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量及果实酸度等指标,同时调查果面上果锈和斑点情况。在苹果收获时每个小区测定产量(10株苹果树的产量),然后折算成667 m2产量。

果实单果质量用电子台秤称量。果形指数是指果实纵径与横径的比值,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色泽情况用果面着色指数来表示。果面着色指数=Σ(各级果数×代表级值)/(总果数×最高级值)×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LH-T32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仪进行测定。果实总糖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果实酸度用GMK-855酸度计测定。

果面着色分级标准:0级,0%~5%果面着色;1级,5%~25%果面着色;2级,25%~50%果面着色;3级,50%~75%果面着色;4级,75%~100%果面着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果实外观品质的对比

由表1可知,不套袋处理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与套袋处理相比都有所提高。其中,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果实的纵径比套袋处理增加0.76 mm,横径增加0.82 mm;瑞阳不套袋处理果实的纵径比套袋处理增加0.51 mm,横径增加0.67 mm。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的果形指数相同,都是0.87。瑞阳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的果形指数相同,都是0.85。这说明是否套袋对果形基本没有影响。

由表2可知,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的果面着色指数为78.75%,而套袋处理的果面着色指数为85.25%,不套袋处理的果面着色指数要明显低于套袋处理;瑞阳不套袋处理的果面着色指数为82.50%,而套袋处理的果面着色指数为87.75%。这说明不套袋处理果实的着色情况不及套袋处理,与王贵平等[2]的研究一致。对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品种的每个处理果实上果斑和果锈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果实上果斑和果锈的发生率为2.8%,远远高于套袋处理的1.1%;瑞阳果实上果斑和果锈的发生率要低于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的发生率为1.9%,套袋处理为0.6%。这说明套袋处理能有效减少果斑和果锈的发生。以上两项结果说明,套袋处理能明显提高果实的着色,减少果斑、果锈的发生,不套袋处理的果实在外观品质上不及套袋处理。这与李红光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2.2 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果实内在品质的对比

由表3可知,烟富3号套袋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8%,而不套袋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比套袋处理提高了1.4个百分点;瑞阳套袋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8%,而不套袋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7%,比套袋处理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与烟富3号相比,瑞阳不套袋栽培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在酸度方面,烟富3号套袋处理果实酸度为0.46%,而不套袋处理果实酸度为0.41%,比套袋处理降低了0.05个百分点;不套袋处理瑞阳果实酸度比套袋处理降低了0.04个百分点。烟富3号套袋处理的糖酸比为36.52,而不套袋处理的糖酸比为44.39;不套袋处理瑞阳果实的糖酸比比套袋处理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套袋处理的果实比套袋处理甜度更高、风味更好。

2.3 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苹果单果质量对比

由表4可知,对于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供试苹果品种,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的单果质量有着显著差别。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为262.4 g,套袋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为249.3 g,不套袋处理的单果质量比套袋处理的增加13.1 g,增幅约5.3%。瑞阳不套袋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为295.1 g,套袋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为280.5 g,不套袋处理的单果质量比套袋处理的增加14.6 g,增幅约5.2%。

2.4 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苹果667 m2产量对比

由表5可知,对于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供试苹果品种来说,不套袋处理与套袋处理667 m2产量有着明显差异。烟富3号不套袋处理667m2产量为3 400.6 kg,套袋处理667 m2产量为3 321.3 kg,不套袋处理苹果产量比套袋处理增产约2.4%。瑞阳不套袋处理667 m2产量为2 987.4 kg,套袋处理的667 m2产量为2 897.0 kg,不套袋处理苹果667 m2产量比套袋处理增产约3.1%。

3 结论与讨论

对于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供试苹果品种来说,不套袋处理果实的着色指数明显低于套袋处理,同时果面上果斑和果锈的发生率也高于套袋处理。在外观品质上,不套袋处理苹果不如套袋处理,这与李慧峰等[4]的研究结论一致。

对于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供试苹果品种来说,不套袋处理比套袋处理果实的内在品质要更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糖酸比也更高,甜味和风味更佳。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套袋处理后果实见光比较少,果实的光合作用减弱,使得糖分等有机物质积累减少,这与王少敏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于烟富3号和瑞阳两个供试苹果品种来说,不套袋处理比套袋处理果实的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

总体来看,不套袋栽培的苹果外观品质降低,但内在品质提升,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酸度降低,更符合目前消费者对苹果口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志峰,李秋利,高登涛,等.果实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8(24):36-41.

[2]王贵平,翟浩,陈汝,等.不套袋栽培对红色苹果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J].落叶果树,2022(1):11-14.

[3]李红光,瞿振芳,刘振西,等.豫西地区苹果免套袋优质高效生产技术[J].北方果树,2021(3):44-45.

[4]李慧峰,吕德国,刘国成,等.套袋对苹果果皮特征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6(3):326-329.

[5]王少敏,高华君,张骁兵.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2(3):263-26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