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乡村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作者: 付仙兵 郑瑞强 瞿硕 郭锦墉 张灵

革命老区乡村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0

[摘 要] 以赣州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2021年江西省乡村振兴大调研652份问卷以及相关赣州市年鉴统计数据,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个层次为一级要素,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构建包含15个要素在内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TOPSIS法揭示赣州市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其他革命老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因子分析;赣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3-0-7

0 引言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发展不充分,为此,我国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抓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提出了继续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步伐,决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研究。赣州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同时也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核心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2020年,赣州市经济总量达到3 645亿元,位居江西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南昌市,经济增速则在江西省排名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赣南原中央苏区作为赣州市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大部分地区位于山区,区域内乡村面积和农业人口占比较大,其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江西省乡村振兴的成效。为此,笔者选取赣州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赣州市18个县(市、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科学比较、评价各县综合发展水平,从而进行清晰定位,明确优势,精准发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相关研究综述

在进行实证研究前,笔者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关于乡村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双层次测定法、熵权法、频度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从国外相关研究来看,Cloke[1]提出了16项乡村性指标;Gulumser等[2]构建了评价农村发展的指标体系,将因子分析用于评价土耳其的农村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关于乡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比较多。陈俊梁等[3]从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城乡治理、人民生活4个维度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郭翔宇等[4]构建了针对全国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55个。沈剑波等[5]从文献统计的角度出发,运用频数分析法挑选乡村振兴的评价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权重,使用9级标度法进行专家评议,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肥城市下辖镇为例进行了案例验证。此外,也有学者对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刘婷婷[6]研究了乡村中特定的类型——旅游型乡村,对乡村型度假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使用的方法是频度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选取的案例是陕西省袁家村。陈俊梁等[7]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5个维度,拓展出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苏浙皖3个省的40地市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比较。毛锦凰等[8]构建了省域层面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地区间乡村振兴总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申云等[9]构建了以农产品产业体系、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农业支撑产业体系为理论分析框架的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全国省级层面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的指标体系,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包括3项约束性指标、19项预期性指标,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村庄绿化覆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等。2020年,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规划期(2012—2020年)已经结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还将继续。因此,笔者利用综合分析法评价赣南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发展效果,总结赣南原中央苏区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2 研究方法与模型

该研究通过使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以确定影响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并以熵值法的差异系数对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因子得分系数进行调整,确定各要素的权重,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对于赣州市各县(市、区)理想解的综合得分,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计算得到。通过上述步骤测量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会使结果更具逻辑性,更贴合实际需要。具体方法及模型计算步骤如下。

①构建多元要素正定矩阵。通过研读现有文献,并结合实际,假设有m个方案需要评价分析,并且有n个要素,因此可形成统计要素数据矩阵:

3 实证分析

3.1 要素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3.1.1 要素体系构建。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为基础,在借鉴相关研究后,聚焦农村经济高效化、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差距缩小、乡村生活健康幸福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5个层次作为一级要素。在二级要素选择方面,根据张挺等[10]、闫周府等[11]提出的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要素体系以及沈剑波等[5]采用频数分析法对评价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遵循客观性、连续性、可获得性和一致性等原则,构建了包含15个要素在内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①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从根本上决定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速度与效率。产业兴旺具有联动效力,会对乡村高质量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可从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化水平、农产品市场化及农业规模化等来衡量产业兴旺,因此,笔者选取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权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产品机械化程度、农村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村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规模经营户占比、农林牧渔业商品率和农业经营单位参加农业保险的权重进行测度。

②生态宜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治理是实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增强村民安全感,并优化农村环境。乡村生态涉及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耕地面积损害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农村居民用电量等,因此,笔者选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全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农村居民用电量、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处理率、农村饮用水供给率和拥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的村占比进行测度。另外,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③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乡风文明涉及乡村的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及文化传承方面,因此,笔者选用拥有图书馆和文化活动站个数、拥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初中升高中升学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获专科以上文凭的比例、育龄妇女节育率和文化活动站个数进行测度。

④治理有效。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笔者选取村民村务参与率、农民合作社个数、土地流转率测度民主实践;选取农村居民治安满意度测度基层法治;选取农村居民邻居信任度和党员乡贤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占比测度社会德治。

⑤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可以从农民可支配收入、蛋白质消费量、汽车拥有数量等来衡量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笔者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低保人数占比、人均年食品消费蛋白质含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和网络接入户数等进行测度。

3.1.2 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连贯性与可靠性,数据主要选自赣州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赣州市各县(市、区)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以及政府网站的其他统计资料等。部分数据来源于2021年江西省乡村振兴大调研652份问卷和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其中,村民村务参与率、农村居民治安满意度、农村居民邻居信任度、党员乡贤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比例4个数据来源于2021年江西省乡村振兴大调研652份问卷;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处理率、农村饮用水供给率、拥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的村占比、拥有图书馆或文化活动站的村占比、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获专科以上文凭的比例、农村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和农村居民网络接入户数8个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3.2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运用SPSS 25.0对样本数据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KMO值为0.685(>0.5)且显著,因此,认为原始变量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即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3.3 各要素权重计算

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进一步得到各要素之间的方差贡献率pk及成分得分系数βi,结果如表3、表4所示。然后利用公式(7)计算评价权重,结果见表1。

3.4 赣州市各县(市、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情况

赣州市各县(市、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排名高低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乡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区是最低县的2.5倍(四舍五入)。

由表1可知,产业兴旺权重较大,说明赣州市各县(市、区)在该方面的差距最为显著;生活富裕、治理有效权重紧随其后,乡风文明和生态宜居的权重最低,说明各县(市、区)间差距相对较小。其中,A1、A2、A3等涉及农业经济的要素对综合评价得分影响较大,C1、C2、C3等涉及乡风文明的要素对综合评价得分影响最小。

赣州市各县(市、区)乡村高质量发展分层次得分如表6所示。从表6可知,产业兴旺方面发展相对较好的是章贡区,最差的是石城县;生态宜居方面发展最好的是章贡区,最差的是崇义县和全南县;乡风文明方面最好的是龙南市,最差的是石城县;治理有效方面发展最好的是南康区,最差的是石城县;共同富裕方面发展最好的是崇义县,最差的是南康区。

4 赣州市各县(市、区)乡村高质量发展战略执行效果评价

由步骤④中的指标加权矩阵Q进行各地区分维度指标值累加(横坐标城市为表5综合得分排序),结果如图1所示。赣州市各县(市、区)综合得分及排名如图2所示。

4.1 产业兴旺

由图1可以看出,产业兴旺在各个县(市、区)占比最高。产业兴旺这一要素的影响非常大,总体上位居第一位,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区),其综合得分也相对更为靠前。章贡区、信丰县、大余县、龙南市等县(市、区)产业发展相对领先,可帮助全南县、石城县、定南县、安远县与崇义县等县(市、区)实现共同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对产业兴旺进行发力:第一,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第二,完成乡村高质量发展初期产业兴旺、人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重点任务;第三,建立有效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优先政策框架,调动资源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四大优先事项(人员、资源、资金和公共服务配置的优先事项)。总体来说,赣州市各县(市、区)在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规划,发挥各自的资源、区域及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在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考虑各自经济差异化和产业特色化发展,保证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构建协调联动、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稳步竞争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2 生态宜居

由图1可以看出,在生态宜居方面,章贡区、信丰县、于都县及大余县的评分相对较高,而全南县、崇义县、石城县及安远县的评分较低。从总体得分情况来看,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区)生态环境较好,产业较为落后的县(市、区)生态环境有所欠缺。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虽然生态环境得分较高,但不足以抵消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生态宜居不仅要有环境上的宜居,还应有精神上的宜居,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宜居。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应把环境作为产业来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现有的绿水青山发展生态农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