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施要点
作者: 王红云[摘 要] 建立适合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生产实际、先进可行、防效可控、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及兼顾生态环保的“一喷三防”技术体系,是保障河南省小麦种植业优质、高产、稳产的关键。基于此,从药肥选用、施药机械选用、组织实施等方面总结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施要点,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 小麦;一喷三防;药肥选用;施药机械;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3--3
0 引言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核心主产区,常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在566.67万hm2以上,总产量保持在350亿kg以上;小麦种植总面积占全国的近1/4,小麦年产量占全球的1/18左右[1]。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相关部门在小麦大田病虫害防治中不断探索新技术、创新防治模式。其中,“一喷三防”是当前河南省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一喷三防”的有关技术和措施,保证了河南省小麦大田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了小麦病虫害严重发生的面积,并减轻了其危害程度,为保障河南省小麦稳产、增产、增质、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全球粮食进出口贸易收紧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控水平,对夯实河南省国人粮仓的战略定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一喷三防”技术实施的目的与意义
“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大田生长的抽穗期通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药剂和肥料进行复配混合喷施,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提高小麦粒质量的目的,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大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种植主产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初会制定当年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并要求各小麦主产区在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根据当地小麦大田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病虫害的“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虫害、干热风、早衰危害,确保小麦中后期正常生长灌浆,从而实现夏粮丰产丰收。
2 小麦“一喷三防”药肥选用
2.1 药肥选择与采购要求
2.1.1 农药选择要求。河南省小麦大田病虫害防控以小麦蚜虫、吸浆虫、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为主,兼顾叶枯病、叶锈病、麦叶蜂等。小麦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毒死蜱、氧乐果、敌敌畏、抗蚜威、阿维菌素和乐果等,小麦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宜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和芸薹素内酯等,以及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登记用于小麦的单剂及混配制剂[2]。
2.1.2 农药采购要求。①农药供货单位可以是生产商或经销商,应确保企业信用良好,没有不良经营记录,没有被列入政府采购黑名单,具有与项目相匹配的资金和技术实力;②农药产品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登记证、产品标准证,并在小麦栽培上取得登记;③农药产品必须在有效期内;④供货商交付农药时要同时提供产品说明书、产品出厂检验报告;⑤采购单位应对供药单位所供农药逐批次抽样检测,并封样备查。
2.1.3 叶面肥选择要求。①对于中高肥力或偏旺生长麦田,以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液为主,667 m2喷施量不低于200 g,若喷施其他水溶肥料,667 m2喷施量不低于50 mL或50 g,降低干热风危害,提高小麦粒质量[3];②对于低肥力麦田,有针对性地选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植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强化营养平衡,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增加粒质量,提高品质;③对于晚播与基肥施用不足麦田,视苗情与土壤供肥情况,选用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植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迅速补充营养,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提高结实率;④旱作麦田以选用具有抗旱作用的黄腐酸液肥为主,同时结合小麦生长实际,喷施磷酸二氢钾、大量元素、有机水溶肥料等营养类水溶肥料。
2.1.4 肥料采购要求。①肥料供货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良好的财务状况;②水溶性肥料产品必须取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适用作物必须包括小麦,且在登记有效期内[4];③磷酸二氢钾生产企业拥有相应产品的生产与质检设备;④对于各地采购的肥料产品,供货单位在交货时必须附有逐批次的检验合格报告;⑤供货商交付肥料时要同时提供产品说明书、产品出厂检验报告;⑥投标企业产品须在近2 a内国家、省级肥料质量抽检中质量合格,且该企业在招投标中无不良记录。
2.2 药肥使用要求
种植户在使用药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适宜的施药(肥)时间,宜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07:00—10:00、16:00—18:00喷施,喷后4 h内遇雨需要重喷;②施药(肥)浓度要科学精准,各类水溶性肥料使用浓度以在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的使用说明为准,一般尿素、磷酸二氢钾使用浓度以0.5%~2.0%为宜;③施药(肥)要全面、均匀,喷施量以叶片不滴水为宜,尤其要注意喷洒叶片背面和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增强叶片吸收能力,对有脱肥现象、墒情较差的麦田或有干热风发生时要酌情增加喷肥次数;④为增加肥液的附着性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可在肥液中加入适量增效剂或湿润剂(如中性皂液、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增强叶面喷肥的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叶面肥的合理使用:①提倡将磷酸二氢钾与一些微肥、氮素化肥及农药等合理混施,可增强肥效与药效,节省劳力,磷酸二氢钾也可与非碱性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②尿素不宜与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春季施用尿素时应与碱性肥料错开七八天;③喷施水溶肥料时尽量单用,或者与非碱性农药混用,精准用量,避免烧根、烧苗;④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肥)应选用不含重金属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安全,且不会造成土壤酸化和板结的产品。
3 “一喷三防”施药机械选用
为保证小麦“一喷三防”措施落实到位,河南省小麦大田“一喷三防”施药机械推荐使用大型风送式喷雾机、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单旋翼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与推广可提高“一喷三防”作业效率,减少植保机械对于小麦的压苗、伤苗情况,保障“一喷三防”效果。
3.1 大型风送式喷雾机
这是一种新型植保机械,具有雾化效果好、功效高、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等特点,自带动力或者与拖拉机配套,适用不同小麦地块喷施作业。该机型药(肥)箱容积100~1 000 L,水平射程不低于40 m,垂直射程不低于30 m,泵类型为隔膜泵,配套动力为50~70马力拖拉机,工作效率20~40 hm2/h。
3.2 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
这是一种为适应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施药要求而研发的专用机械。该机型具有离地间隙高且可调节、喷幅宽、整机工作平稳、功率适中、作业适应性高及作业方便等特点,是小麦“一喷三防”的常用机型。该机型适用于平整、坡度不大的地块,不适用于有大石块、坡度较陡的地块。另外,农药或液态肥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适用于所要作业的农作物;除农药外,禁止使用酸、碱及其他有较强腐蚀性的工作液;喷药使用的水要清洁,如使用河水等自然水源时,要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后再使用。
该机械一般整机离地间隙1.2 m,轮距1.5 m,特别适用于水稻田的病虫害防治。该机型采用前置驾驶、中置药箱、后置发动机、喷杆后置(选装撒肥器后置)结构设计,四轮驱动,带差速锁,具有两轮转向、四轮转向功能,转换方便并具有自动居中系统,转弯半径小。该机械喷杆采用铝合金轻质材料,具有手动、自动平衡功能;采用进口防滴漏、防漂移扇形喷头;喷杆的伸展、折叠和升降采用液压系统控制,喷杆升降高度在450~1 700 mm。另外,该机型采用高性能液泵,具有自吸水功能,5 min即可加满;药液箱中的药液采用回水射流搅拌,保证药液浓度均匀;配置15 L清水箱,洗手安全方便;配备1根冲洗枪,可以洗车,也可对田间边角喷洒施药。
3.3 植保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等机型,包括导航飞控系统、喷洒系统等,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植保无人机在小麦大田“一喷三防”作业中具有如下应用优势。一是高载宽幅、效率高:一般喷洒系统配备多个液泵及多个喷头,流量高,作业效率可达10 hm2/h[5]。二是全天候护航、作业轻松:可搭载全新DBF 成像雷达,不受环境光线及尘土影响,可全天候感知农田环境;可支持前后双向避障,飞行安全性大幅提升;可结合应用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实现三维点云成像,在作业中有效识别复杂农田场景,实现自主绕障飞行;可利用雷达系统进行地形坡度检测,山地斜坡也可仿地飞行。三是精准喷洒:药(肥)液雾化效果好,流量可调。但是,植保无人机在小麦植保作业中应在远离人群的开阔场地、气温0~40 ℃、天气良好的环境中飞行,避免在大风、雨雪天气下飞行,远离人群、树木、电线、机场和信号发射塔等高危险建筑物,勿低空悬停在幼苗上,以免损伤幼苗。
4 “一喷三防”组织实施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小麦“一喷三防”切实推进,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和农技部门应组建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当地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及早谋划,周密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各项防治准备工作,为适时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物资准备和技术保障。
4.2 大力普及防治技术
农业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介和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一喷三防”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作用,普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全力保证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开展成效。
4.3 及时准确预警
农业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要切实做好小麦病虫害和苗情监测工作,深入田间开展系统调查和普查,密切监测各种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发展情况,准确预测防治适期,及时发布防治警报,为领导决策和统一防治提供依据。
4.4 加强对补贴物资的使用监管
乡、村要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制度,对“一喷三防”物资发放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 d;建立小麦“一喷三防”档案,保存面积核实、物资发放等各环节的原始依据、表册、凭证、照片等。相关部门要实施阳光操作,严格手续,接受社会监督,不得截留、挪用、倒卖物资和徇私舞弊,保证补贴物资全部用于小麦“一喷三防”。
4.5 加强督导检查、核查工作
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村庄,要对小麦“一喷三防”情况登记造册,由村委会审核,经乡镇、街道复核汇总后上报市农业主管部门,市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完成的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进行验收和抽检。对于弄虚作假的作业组织者,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 结语
“一喷三防”是一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开展会商,根据当地小麦大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长势科学用药(肥),根据防治时期、作业面积和地形、气候特点科学选用施药(肥)机械,同时重点就实施方案制订情况、工作组织落实情况、技术落实到位情况、物资采购和资金拨付情况等加强督导,以确保“一喷三防”作业成效。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今年河南省小麦质优量足[EB/OL].(2020-11-05)[2022-05-21].https://www.henan.gov.cn/2020/11-05/1885660.html.
[2]张勇,王晖,王清文,等.汉中市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7(7):1-4.
[3]范海霞.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J].农村科学实验,2021(7):77-78.
[4]贾育恒,郑峰,张亚素,等.“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西北农业学报,2015(7):131-135.
[5]王燕峰.安阳市小麦“一喷三防”主要操作方法及今后对策[C]//第三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2014: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