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烧除在上杭县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作者: 林启春
[摘 要] 森林防火部门需要根据农事活动需要,对野外用火采取疏堵结合的管理办法:在高火险期,以“堵”为主,及时发布禁火令,加大护林巡查力度,禁止和查处野外违章用火,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在低火险期,以“疏”为主,由村委组织引导农民申报,并有计划、有组织地烧除田畔草及林缘杂草,消除森林火灾隐患。目前,福建省上杭县在森林防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此,对上杭县应用计划烧除方式进行森林防火的要点简要总结,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计划烧除;森林防火;点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3--4
0 引言
计划烧除是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变被动扑火为主动防火、变害为利的重要措施,是科学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计划烧除是指有控制、有计划地点燃火险等级较高、生产力处于下降期区域的地表可燃物,可有效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可燃物高度和厚度,改变可燃物立体结构和连续分布,切断林火蔓延的通道,消除或减少火灾隐患,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提高森林自防能力,是对可燃物进行人为干预和管理的一种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办法[1-2]。计划烧除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还可以起到防治病虫害、促进林木生长等作用。
1 上杭县概况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流域中段两侧,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和博平岭山脉之间,属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8 ℃左右、最低气温-5.0 ℃,最高气温41.0 ℃,年降水量1 760 mm左右,无霜期300 d左右,年日照时间1 801 h左右。上杭县林地以山地红、黄壤Ⅱ类、黄壤Ⅲ类立地为主,面积21.33万hm2,占上杭县总面积的82.6%,森林覆盖率77.91%;林内植物茂盛、种类丰富,优势树种主要有甜楮、米楮、杉木、马尾松和木荷等,灌木主要有黄瑞木、小叶冬青、柃木等,地被植物主要有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五节芒、芒箕等。
上杭县部分居民有每年正月、清明、中秋和冬至上山扫墓祭祖的习俗。而农事用火和祭祀用火是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此外,电力走廊、养猪场、养鸡场、垃圾处理厂、小化工厂、小塑料加工厂和松焦油厂等企业堆放可燃物,也是森林火灾的重大隐患。所以,上杭县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鉴于此,上杭县森林防火办公室严格按照防灭一体化原则,在上杭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认真履行职责,强化责任落实,突破难点,全力做好预警响应、科学防火、依法治火、队伍建设和基础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人们的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2 计划烧除技术要点
2.1 选用合适点烧技术
2.1.1 点烧方式。点烧是计划烧除中的重要环节,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点烧方法才能确保计划烧除成功实施。根据上杭县各乡镇长期开展计划烧除工作的经验,总结出6种主要的点烧方式:逆风点烧法、侧风点烧法、平行点烧法、集中点烧法、跳跃式点烧法和半包围式点烧法。6种点烧方式适用范围见表1。
2.1.2 点烧天气条件及可燃物湿度指标。适宜的天气条件及可燃物状况是计划烧除成功的关键。计划烧除要求的天气条件及可燃物湿度如表2所示。
2.2 确定适用范围
2.2.1 林内计划烧除。对林地内部的可燃物进行计划烧除,如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前对清理后的杂草、杂灌进行烧除,对竹山遗留竹枝、竹尾进行烧除等[3-4]。
2.2.2 防火线计划烧除。其也被称为点烧防火隔离带,适用于灭火过程中使用以火攻火策略时,先行烧除防火线上的可燃物,阻隔林火蔓延的通道,达到灭火目的。
2.2.3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对林地外围存在火灾隐患的沟塘、荒地茅草杂草进行计划烧除,消除火灾隐患。
2.2.4 伐区剩余物计划烧除。炼山、造林之前,对伐区剩余物进行计划烧除,提高造林成活率。
2.2.5 林缘茅草杂草等计划烧除。烧除林地边缘(包括与林地相接的农田)的杂草、茅草等可燃物,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5-6]。
2.3 调查实施条件
2.3.1 调查天气条件、火险等级。计划烧除要求大气稳定,温度3~25 ℃,火险3级及以下,风速小于3级。
2.3.2 调查林地状况、地形地势。了解林地树种结构以及周边建筑物、电力线路、电缆等分布情况,了解烧除地的坡度、起伏、凹地、断坡等状况。
2.3.3 调查可燃物结构、可燃物分布、可燃物湿度等。实地勘查了解可燃物是杂草、茅草,还是杂灌、竹枝,以及可燃物高度、厚度情况,检测可燃物的含水量。
2.4 观察火行为
通过观察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高度等,开展下一步工作。烧除杂草、茅草时,一般20 min后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达到最高值;烧除伐区剩余物时,一般2 h甚至更长时间后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达到最高值。在计划烧除中,如果发现火蔓延速度过快、火强度和火焰高度(控制在1.5 m以内)超过安全线,应果断采取措施(用灭火器或水枪灭火)防止火势失控。
2.5 计划烧除注意问题
①对需要农事用火的行政村、小组,以地块为单位,由责任田主共同提出野外用火申请,在申请书上写明点烧的时间、地点、范围以及用火性质、防范措施等。
②由所在村护林员进入现场勘查,签署意见后报乡镇林业站,由乡镇林业站踏看后统一上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审批。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审批后,由村委、林业站组织人员对用火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地形、气候条件与森林火险等级指挥现场农户联户计划烧除。
③遵循从上往下、从外往里、先难后易、逆风燃烧的原则,在易引起森林火灾的地段边缘采用刀割、锄头锄等办法,开一条人工防火隔离带。
④遵守用火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及时掌握用火场天气情况,时刻注意用火场风向,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必备扑火用具有柴刀、锄头、二号扑火工具、水桶、通信工具和风力灭火机等。在点烧过程中,要注意风向、风力等变化,实时监控火势,避免出现意外跑火现象。烧除结束后,应组织人员认真清理火场,防止复燃。
⑤选择低火险时段用火,一旦发现天气变化不利于防火,需要立即暂停用火。
3 计划烧除的实施程序
3.1 编写计划烧除设计书
乡镇、林场在计划烧除前要先编写计划烧除设计书,设计书内容包括单位、点烧时间、地点/林小班、经纬度、面积、结束时间、防范措施、人员机具配备情况、点烧方式、林业站意见和县防火办意见等。
3.2 选好天气及时段
选择火险等级3级以下、风力3级以下的天气进行计划烧除,并根据林地状况、空气湿度、温度、可燃物含水量等因素决定开始点烧时间。伐区剩余物烧除可安排在19:00以后,林缘茅草、沟塘草甸烧除等可安排在06:00开始,在12:00—17:00温度高、湿度低的阶段一般不允许点火,以确保安全。
3.3 开设好阻隔带
伐区剩余物烧除的阻隔带宽20~30 m,林缘茅草、沟塘草甸烧除的阻隔带宽15~20 m。
3.4 组织好人员,准备好扑火工具
严格按照6.67 hm2配备30名扑火人员、4台灭火机、20把二号扑火工具的标准组织好人员,准备好扑火工具,并配备水枪(有条件的配水泵)等工具。
3.5 规范操作,确保安全
坚持“从上往下、从外往内、缓慢平衡”原则,禁止“顺风点火和多头点火”,做到“火在人不离、火熄人再走”。
4 计划烧除在上杭县森林防火中的具体应用
4.1 庵堂庙宇周边可燃物的计划烧除
针对近年来因庵堂庙宇周边燃放烟花引发森林火灾现象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上杭县林业相关部门在管控火源的同时,可以对重点庵堂庙宇周边杂草、杂灌及林下可燃物进行清理烧除,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4.2 电力线路可燃物的计划烧除
电力线路故障引发森林火灾事故常有发生,防不胜防。因此,林业部门应联合电力部门对老化线路及树线矛盾突出的部位进行摸排,组织人员对这些重点部位进行点对点的计划烧除,排查一块、烧除一块。
4.3 林户联合对林缘可燃物的计划烧除
在耕种前,林业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林户在规定时间内烧除农田林缘可燃物,杜绝以往乱烧乱点行为,建立无序用火到规范用火的农事用火新机制。
4.4 对竹山、茅草山重点区域特定可燃物的计划烧除
上杭县步云乡、溪口镇等少数乡镇竹山遍布,因此,森林火灾也鲜有发生。但在新形势下,因竹山遗留大量竹枝、竹尾等可燃物,从而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太拔镇是上杭县少数山场喜长大量成片茅草的乡镇,近年来因群众烧茅草引发森林火灾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茅草具有快速生长的特性,成为当地森林防火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对此,可以先发动竹农,让他们把自己竹山上遗留的竹枝、竹尾等可燃物先行清理,集中堆放,最后逐片、逐堆进行烧除。对茅草、山茅草的烧除,需要当地乡镇统一组织、精心安排,按山头、地块面积大小,先易后难,逐片烧除。
4.5 试探高火险期重要部位可燃物的计划烧除
在高火险期不能进行野外用火,包括计划烧除,这已形成共识。但是在一些重要部位、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森林火灾隐患,如不及时整改消除则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如冬至、清明、春节时期庵堂庙宇、公墓周边可燃物(烟花纸屑、杂草树叶等)急剧增多,在不烧除就易烧山的情况下,需要严格遵循如下要求进行计划烧除。①大气稳定;②阻隔带加宽、扑火人员增加、扑火机具配齐,并配备水泵灭火弹等设备;③在05:00、06:00温度较低、湿度较高时采取适宜的方式点烧;④烧除期间认真观察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高度等,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处置,确保安全;⑤10:00之前,在温度上升、湿度下降时结束计划烧除。
5 上杭县计划烧除工作实践效果
上杭县中都镇、下都镇、珊瑚乡是早期开始实施森林防火计划烧除的乡镇,形成了一套较可行的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比其他乡镇低。庐丰畲族乡、南阳镇、湖洋镇、才溪镇、临城镇自2014年以后开始实施较大规模的计划烧除,边实施、边总结,先是在往年火灾多发部位、村庄开始实施计划烧除,再向其他地方延伸,同时加大护林员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对扑火队员的管理,森林防火形势明显好转,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下降。2014—2016年,上杭县部分乡镇森林防火计划烧除工作实施效果具体如表3所示。
6 结语
自2014年以来,上杭县中都镇、下都镇、珊瑚乡、庐丰畲族乡、南阳镇、湖洋镇、才溪镇和临城镇等开始实施较大规模的计划烧除,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森林火灾防控机制,取得了森林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等防火效果。笔者建议,可以在适合的天气条件及可燃物状况下实施计划烧除。
参考文献:
[1]王兰新,赵建伟,郭贤明.我国计划烧除研究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15(6):17-21.
[2]马爱丽,李小川,王振师,等.计划烧除的作用与应用研究综述[J].广东林业科技,2009(6):95-99.
[3]陈存及,杨长职,吴德友.生物防火研究[J].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116.
[4]周子贵,罗福裕,周雪长,等.杨桐等23个乔灌木树种抗火性能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6(2):16-23.
[5]胡丽萍,张保东.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46.
[6]黄远洪.上杭县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措施及成效[J].农技服务,2021(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