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薯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作者: 胡国均 陈灿 田永国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薯配方施肥试验研究0

[摘 要] 为给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薯种植户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1〕3号]相关要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1年在甘溪镇毛田村开展了甘薯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壤旱地种植商薯19号,以每667 m2施尿素27.0 kg、过磷酸钙75.0 kg、硫酸钾31.9 kg为宜;在确保氮肥、磷肥满足甘薯生长发育需求的情况下,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增加农民收益。

[关键词] 甘薯;配方施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5--3

0 引言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土壤主要有山地黄棕壤土、黄壤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潮土6种类型。当地除乌江河谷两岸少量潮土地相对肥沃外,大部分耕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缺磷少钾现象突出,土壤肥力较低,土质瘠薄。该县地貌因受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挤压,西北部、东南部地势高,逐渐向中部倾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因溪河切割较深,地表破碎,最高点海拔1 462 m,最低点海拔225 m,呈现山高、坡陡、谷深的地貌特征,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此外,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温同步,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 ℃,年降雨量1 050~1 220 mm,年日照时间1 100~1 400 h,无霜期251~317 d。

为给甘薯种植户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1〕3号]相关要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21年在甘溪镇毛田村开展了甘薯配方施肥田间试验。

商薯19号是近年来新选育的一个甘薯品种,因具有多抗、淀粉含量高、适于鲜食和淀粉加工等特点,深受农户喜欢[1]。自2018年以来,商薯19号开始在乌江流域推广种植,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有关该品种的选育、丰产特性及栽培技术等已有一些初步研究,但有关旱地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其生长和产量有何影响正在试验探索中。探明不同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可以为该品种栽培的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提供科学依据[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镇毛田村,地势较平坦,土地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非烟草、辣椒等作物,土壤类型为黄壤土。试验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如下:pH值5.57,有机质含量28.40 g/kg,全氮含量1.16 g/kg,有效磷含量39.5 mg/kg,速效钾169.0 mg/kg,缓效钾含量35.0 mg/kg。

1.2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甘薯品种为商薯19号,其叶片为心形,叶片、叶脉全绿色,茎蔓粗,分枝中等;结薯早而集中,无“跑边”,极易收刨;薯块多而匀,表皮光洁,商品薯率高;薯块纺锤形,皮色深红,肉色特白,晒干率36%~38%,淀粉含量23%~25%,淀粉特优特白;食味特优,被农民誉为“栗子香”[3]。

试验所用肥料有12%过磷酸钙(重庆市武隆区捷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46.2%尿素(贵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2%硫酸钾(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种植管理

试验设5个处理、3组重复,小区间不留走道,重复间留走道50 cm。小区面积30 m2(6 m×5 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见图1)。

选择大小均匀一致的壮苗,采用开厢起垄覆土栽培方式,覆盖白色地膜。采取单垄双行错穴播种,开厢120 cm,宽行80 cm,窄行40 cm;小区5垄10行,行长5 m;穴距25 cm,单行播20穴,每垄40穴,每小区200穴;按单薯块60 g计算,用种量220 kg。

1.4 试验处理与设计

施肥配比为m(N)∶m(P)∶m(K)=12.4∶9.0∶16.6,即每667 m2施肥量(折纯量)为尿素27.0 kg、过磷酸钙75.0 kg、硫酸钾31.9 kg。此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A)为无氮区,施46%尿素0 kg+12%过磷酸钙3.375 kg+52%硫酸钾1.440 kg;处理2(B)为无磷区,施46%尿素1.215 kg+12%过磷酸钙0 kg+52%硫酸钾1.440 kg;处理3(C)为无钾区,施46%尿素1.215 kg+12%过磷酸钙3.375 kg+52%硫酸钾0 kg;处理4(D)为氮磷钾区,施46%尿素1.215 kg+12%过磷酸钙3.375 kg+52%硫酸钾1.440 kg;处理5(E)为空白区,施46%尿素0 kg+12%过磷酸钙0 kg+52%硫酸钾0 kg。其中,尿素0.780 kg、过磷酸钙3.375 kg、硫酸钾0.870 kg作为基肥,苗期至块茎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0.435 kg、硫酸钾0.570 kg[4]。

1.5 调查项目

甘薯收获后,笔者测定各处理区的甘薯质量,计算出平均产量,在此基础上折算667 m2甘薯产量,并调查统计藤蔓长度、藤蔓质量、大薯率、中薯率、小薯率。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各处理小区(30 m2)甘薯产量以配方区最高,为137.5 kg,其次为无氮区134.9 kg、空白区132.9 kg、无磷区131.2 kg、无钾区124.3 kg。配方区甘薯产量比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和空白区高,增产效果好;无钾区产量最低,表明增施钾肥对甘薯产量影响较为明显。

由表2可知,从小区(30 m2)藤蔓质量来看,无磷区最重,为126.0 kg,其次为配方肥区122.0 kg、空白区118.7 kg、无钾区96.0 kg、无氮区93.0 kg;从667 m2甘薯产量来看,配方区最高,为3 057.1 kg,其次为无氮区3 000.0 kg、空白区2 954.8 kg、无磷区2 917.0 kg、无钾区2 763.6 kg。

由表3可知,从藤蔓长度来看,配方区最长,为250.6 cm,其次为无氮区236.6 cm、无钾区224.5 cm、无磷区194.6 cm,空白区最短(为168.3 cm)。从甘薯大小来看,配方肥区中薯率最高,为45.24%,大薯率28.50%,小薯率26.19%,薯块较为均匀,商品性最好;无磷区大薯率最高,为42.55%,小薯率最低,为25.53%,薯块偏大;空白区小薯率最高,为52.17%,大薯率最低,为15.22%,薯块偏小。由此可以看出,配方施肥能有效改善甘薯经济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甘薯产量。

对各处理甘薯质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处=1.066)<(F0.01=7.006);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重=0.780)<(F0.05=4.459)。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采用配方肥在提高甘薯产量、提高甘薯水分利用率和改良土壤结构方面效果较明显;氮、磷、钾肥配施对作物增产作用最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氮,其次是磷、钾[5];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能提高甘薯产量,而适当降低栽植密度和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甘薯商品率;土壤速效氮磷钾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模型,由此可根据土测值预测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在甘薯生长过程中,氮磷钾三元素的施用量对其产量影响明显,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在田间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商薯19号栽植越早越好,而且每667 m2追施钾肥20 kg增产效果较好[6]。

从此次试验结果来看,配方区甘薯藤蔓最长(250.6 cm),每667 m2平均产量最高(3 057.1 kg),中薯率占比最大(45.24%);无钾区每667 m2平均产量最低(2 762.9 kg);空白区小薯率最高(52.17%),大薯率最低(15.22%)。由此可以看出,配方施肥能有效改善甘薯经济性状,提高产量和商品薯占比,增加农民收入;在土壤pH值5.57、有机质含量28.4 g/kg、全氮含量1.160 g/kg、有效磷含量39.5 mg/kg、速效钾含量169 mg/kg、缓效钾含量35 mg/kg的环境条件下,单施磷肥或氮肥对提高甘薯产量均没有较大作用,增施钾肥对甘薯产量影响较为明显。另外,通过对各处理的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将此次试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5-6]相比,虽然具体试验数据有差异,但总体趋势是相同的,即氮、磷、钾肥是甘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三大营养元素,其中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不同甘薯品种对氮、磷、钾的需求特性基本相似[7]。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施肥投入与产出比,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壤旱地种植商薯19号时,以每667 m2施尿素27.0 kg、过磷酸钙75.0 kg、硫酸钾31.9 kg为宜;在确保氮肥、磷肥满足甘薯生长发育需求的情况下,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增加农民收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根据不同土壤的肥力水平调整施肥量[8]。另外,此次试验中甘薯每667 m2最高产量达3 057.1 kg,但连年种植甘薯是否会造成土壤肥力水平下降、是否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欣楠,龚成文,冯守疆,等.两种配方肥和长效剂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4):67-69.

[2]王玲,张树海,兰晓龙,等.宁南山区马铃薯配方肥校正试验分析与总结[J].甘肃科技,2011(22):163-166.

[3]刘艳飞.基于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肥料效应与最佳施肥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1-59.

[4]王振振,张超,史春余,等.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甘薯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249-255.

[5]林子龙.种植密度与钾肥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4号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4(6):1002-1006.

[6]章明清,李娟,孔庆波,等.福建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J].土壤通报,2012(4):861-866.

[7]徐冰,桂巨德,张从慧,等.甘薯氮磷钾平衡施肥试验初报[J].杂粮作物,20099(1):49-50.

[8]张军.不同栽培措施对商薯19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2(6):39-4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