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措施

作者: 张慧

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措施 0

[摘 要] 分析山东省乳山市农业产业现状、气候概况、农业气象灾害对乳山市农业的影响以及当地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情况,发现当前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不高、特色农作物气象服务产品欠缺、现有设备运维困难、农业气象专业人员缺乏、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等问题。为此,乳山市气象部门可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开展乳山特色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研究、增加生态农业特色气象服务示范点及运维经费、培养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人员、加强部门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农业气象服务。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乳山市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6--4

0 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的农业气象服务已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三农”。自2013年以来,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直通式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先后纳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要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加快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三农”领域气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

目前,国内已经广泛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众多学者针对农业气象服务进行了研究。张东福等[2]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气象部门的农业气象服务情况,分析了基层气象部门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同时针对下一步工作开展进行了探索;孙鹏鹏等[3]调研了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各乡镇村民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从而针对性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措施;王琪珍等[4]研究了莱芜市农业发展现状以及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和直通式气象服务,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王冰等[5]分析了烟台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指出了烟台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不足和下一步发展方向。而目前关于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的研究较少。目前,乳山市气象局已紧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项目。因此,笔者通过对乳山市农业产业现状、气候概况、农业气象灾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当前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助力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高。

1 乳山市农业发展现状与气候概况

1.1 农业发展现状

乳山市位于胶东半岛地区,是山东省威海市的一个县级市,因境内有“大乳山”而得名,总面积为1 664.88 km²。乳山市共有耕地583.81 km²,占总面积35.07%,粮食播种面积347 km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0 km²。乳山市地貌多低山和丘陵,包含4个土类8个亚类75个属类153个土种,其中棕土可利用面积1 194.87 km²,潮土可利用面积185.2 km²,褐土可利用面积0.33 km²,盐土可利用面积2.12 km²,土壤种类繁多,有利于农业发展。近年来,乳山市农业发展迅速,依托花生和牡蛎等优势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先后获评“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等称号,授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乳山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和大豆,且该地的“乳山大花生”“乳山大姜”“乳山牡蛎”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截至2021年底,乳山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产品多达74个[6-8]。

1.2 气候概况

乳山市属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此外,乳山市因靠近海边,受到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变化和温差较小,光照充足,易发生旱灾,夏季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亦多出现大风、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9]。根据1991—2020年气候资料统计,乳山市年平均气温12.3 ℃,年气温-15~38 ℃,年平均日照时间2 404.0 h,年平均降水量722.1 mm,主要降水时间集中在8—9月,年平均无霜期279.7 d,年平均大风天8.6 d,年平均降雪日数20.6 d,年平均积雪日数11.3 d。乳山市气候资源优越,是国家优质农产品的传统产区。

2 灾害性天气对乳山市农业的影响

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情况,乳山市气象灾害很多,其中对农业造成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霜冻,其合计发生次数占气象灾害发生总次数的94.4%。其他气象灾害也均有发生,但频次不高(见表1)。

2.1 干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干旱是长期无降水或者降水偏少造成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偏低、土壤缺水的现象,是乳山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干旱一旦出现,农业上受到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就是农作物。干旱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春旱一旦发生,则不利于春播春种和冬小麦返青;夏旱主要发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夏季日照较长、温度较高,如果降水较少,农作物更容易受失水影响;夏末刚入秋是部分农作物后期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降水量较少,则容易发生秋旱,导致作物后期营养积累困难,甚至导致绝收[10]。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年均干旱日数为136.5 d,年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为33.8 d。

2.2 霜冻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霜冻(低温冻害)是山东省胶东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对胶东地区农业生产影响较为严重[11]。霜冻危害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可以使农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使细胞脱水。霜冻可以使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脱水变质,破坏原生质和细胞膜的结构,影响细胞代谢,甚至导致植株死亡[12]。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累年平均冷空气持续时间6.6 d,累年平均霜冻持续时间121.8 d。

2.3 其他不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降雪主要会对设施农业和露地农业产生影响。对设施农业而言,强降雪会压塌大棚等设施,持续降雪还会影响大棚的保温效果,降低光照度;对露地作物而言,降雪会对茶叶、果树等造成冻害[13]。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年均降雪量7.6 mm,最大积雪深度4.1 cm,年均降雪天数6.8 d。大风会导致农作物倒伏、颗粒脱落,影响农业生产。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大风频次平均为8.9 d/a,大风强度平均为21.6 m/s(风力等级9级)。暴雨也容易造成作物倒伏甚至冲坏农田,同时会造成田间积水,引起作物烂根死亡。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3—10月暴雨日数达2.9 d/a。冰雹天气局地性较强,冰雹会砸坏作物,对人畜安全也会造成威胁。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年平均降雹日为0.83 d。夏季和初秋乳山市一般会出现高温天气,高温热害会使农作物叶绿素失去活性,光合作用减慢,农作物细胞蛋白质凝结变性,农作物会不同程度受损[14]。根据1978—2020年气象灾情统计分析,乳山市年平均高温日为0.8 d。

3 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由灾害性天气对乳山市农业的影响可知,加强该地农业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农业气象服务由乳山市气象局组织开展。从首次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至今,乳山市已实现从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转变。

3.1 传统农业气象服务方式

20世纪90年代,威海市就开展了专业气象服务[15],多是采用油印纸质信函,通过邮递员邮寄进行服务,服务效率低下。后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121”电话咨询服务、警报接收机预警、农村大喇叭广播、电台广播、电视节目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通过既看又听的方式直接传播气象气息。但是,此期的农业气象信息只能一次性收看、收听,无法保存并长期记录,且该气象服务方式传播范围有限,服务效果较差。21世纪后,随着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被广泛应用,农业气象信息的传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果进一步增强。

3.2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式

2010年以来,乳山市气象局紧紧围绕中国气象局“两个体系”(《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和“百县千乡”工程部署,在山东省气象局和威海市气象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借助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开发了“乳山气象服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不同模块发布乳山市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2014年下半年,威海市气象部门采取了“发动群众,广泛征订,联系多个部门,合作推广”方法,扩大了“乳山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用户规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5]。

3.3 服务产品

目前,乳山市传统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每日天气预报、春播春种气象服务材料、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材料、乳山市生姜种植气象服务专报、气象旬报及气象灾害预警等,传统的服务产品通过电视、电话、广播等传播。当地新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是通过“乳山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定期播报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生动形象地向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气象知识。

3.4 服务保障

依托“两个体系”,乳山市气象局先后建设了覆盖全市的15个乡镇(街道)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3个土壤水分观测站,还在乳山市大孤山镇姜品小镇样板片区建立了特色气象服务点。另外,乳山市农业农村局共建设9处土壤墒情监测点,分别用于监测旱地小麦(3个)、水浇地小麦(3个)、水浇地和旱地花生(3个)生长期间的土壤墒情。这些监测点全年可以进行共18次墒情检测。

4 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不高

目前,乳山市天气预报已经得到较大发展,预报技术水平和准确率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但是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仍然不高,仍无法准确预报较小区域的天气情况。在出现复杂天气时,当前的预报区域范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4.2 特色农作物气象服务产品欠缺

虽然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传播途径和服务范围广泛,但是服务产品仍局限于日常的中期、短期天气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普遍性的农业农事建议。特色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仅针对“乳山大姜”,欠缺针对乳山市盛产的花生、蓝莓等特色农作物的气象服务产品。

4.3 现有设备运维困难

目前,乳山市有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套、自动土壤水分站3套、小气候自动观测站3套、乡镇区域气象站15套,设备繁多但无专项维护维修经费,导致现有设备运维困难。

4.4 农业气象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开展气象服务要求必须有一定的综合业务工作人员但目前乳山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岗位人员共5人,且仅有2名气象相关专业的业务人员,农业气象专业人员较为缺乏。

4.5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合作

在数据共享方面,目前乳山市农业农村局的9处土壤墒情监测点数据未能和气象部门进行直通式共享。乳山市气象局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现有的3个土壤水分观测站测得的墒情数据。

在特色气象服务方面,乳山市气象局仅和门到门(威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生姜种植气象服务合作,暂未和其他农业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仍局限在气象部门,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合作。

5 加强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的措施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乳山市农业气象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大范围的发展。自2005年开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出部署和要求,地方政府和气象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乳山市气象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