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视角下淘宝村的形成与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
作者: 王志辉[摘 要] 淘宝村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数字村庄的典型产物。以农村网商合作为研究视角,对淘宝村的形成和高质量发展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在形成效应下,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加速了电子商务项目在村庄的引进和扩散,提高了地理空间、网络空间、村庄产业的集聚度,完善了内外部支撑体系。在质量提升的作用下,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提高了淘宝村体系结构质量、组织协作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关键词] 淘宝村;农村网商;合作行为
[中图分类号] F724.6;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7--5
0 引言
淘宝村是指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网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现象。截至2021年10月,我国淘宝村数量达到7 023个,呈现出裂变式扩散、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淘宝村的兴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传统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在淘宝村的发展过程中,既有部分淘宝村突破发展瓶颈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路径发展,也有部分淘宝村由于产业优势降低、产品特色不明显、整体交易额下降等原因,导致达不到阿里研究院的认定标准而消失。为破除淘宝村的发展障碍,促进其更快更好发展,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淘宝村是如何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的。
目前,学术界对淘宝村形成过程与驱动机制的研究较为丰富,对淘宝村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相对薄弱。对于淘宝村的形成,学者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是从劳动分工、规模经济、交易费用等方面对农村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另一种是从创业家、创业活动、机会识别与利用等视角对农村产业集群进行研究[1-2]。但是,在上述研究中,淘宝村内部的合作与联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合作是淘宝村内创业项目与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合作能够弥补淘宝村网商的规模劣势,从而建立差异化专有资产与突破发展瓶颈。鉴于此,笔者以农村网商的合作为研究视角,对淘宝村的形成与高质量发展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1 农村网商合作对淘宝村形成的影响
1.1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加速淘宝村的形成
对于传统村庄而言,电商项目是一种新的知识资源。将电商项目引入村庄,本质上是一种农村网商知识合作的过程。他们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资源,并在村庄范围内传播知识,最终促进知识融入生产经营体系。
1.1.1 农村网商知识获取与电商项目引入。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与知识势差。电商项目作为一种知识资源通常由城市扩散到农村,且主要通过3条途径来实现:一是农民工在互联网企业或城市网商处工作、学习之后,将电商项目引入村庄,开展电商创业;二是大中专毕业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选择返乡创业,将电商项目引入村庄;三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扶持形成淘宝村,将电商项目导入传统专业村,如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的平乐村就是在当地政府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下共建的平乐牡丹画电商孵化基地。
农村网商开设网店不仅需要其具备店铺设置、产品分类、客户服务、发货物流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产品及网店定位、商品标题优化、店铺推广与活动策划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播速度是由农村网商间的合作联系与社会网络共同决定的。农村网商间知识合作越顺畅,知识的传播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淘宝村的形成。
1.1.2 农村网商知识传播与电商项目扩散。当电商项目被某个农村网商率先引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将在村内引发关注与模仿。这种相互模仿是知识初级合作的表现形式,如信息与经验的交流促进开设网店所需知识得以传播。另外,开设网店所需知识以农村网商掌握的经验与技能等隐性知识为主[3]。隐性知识需要通过特定的行为模式才能传播,并需要多个农村网商发生社会互动,而合作是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由此可知,合作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传播,使得隐性知识通过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传播扩散,从而加速了淘宝村的形成。
农村网商知识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同样决定着淘宝村的形成速度。在网商知识传播初期,农村网商与亲友、邻里发生合作,促进了网商知识在村域内扩散。在羊群效应与雪球效应的作用下,此后知识合作范围不再局限于亲友与邻里,而是通过网络社群吸纳更多村民参与电商项目,加速了网商知识的扩散,直至达到一种饱和状态;合作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初级合作,逐渐出现了合作开店、合作订单、联合采购等多种合作形式,从而促进网商知识在淘宝村得到迅速普及,开设网店的技术瓶颈也得以快速突破。农村网商的合作频率越高,知识溢出的效果越好、范围越广,淘宝村产业的竞争力也就越强。综上,农村网商间的信息与经验交流、互助帮工、技术协助等影响着网商知识的传播扩散,从而影响淘宝村的形成速度。
1.2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提高淘宝村的集聚程度
电商项目在村庄加速扩散之后,村庄资源在横向与纵向上的集聚程度将会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2.1 农村网商的传统渠道合作与地理空间的集聚。电商项目在村庄地理空间中,通常是以最初引入项目的农村网商为中心点向外扩散。实际上,农村网商在淘宝村内部的发展并不均匀,即大量农村网商聚集在村中的特定地理空间,在村庄的其他地理空间却是零星分布的。例如,农村社会中的“差序格局”,这也同农村网商通过传统渠道进行信息与经验交流息息相关,同他们之间的纵横交错、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息息相关。由此可知,农村网商在特定地理空间的集聚,同样受到农村网商合作关系的影响。农村网商的居住场所往往在空间上局部集中。例如,在江苏省睢宁县东风村,农村网商的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孙朱(孙庄—朱庙村)路沿线的北段地区,在村庄的其他地区仅有少量分布。
1.2.2 农村网商的网络渠道合作与网络空间的集聚。移动通信设备与网络社交工具的便利性使信息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农村网商不仅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同时通过网络社群(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在网络空间中集聚。农村网商通过网络信息渠道,突破了传统村庄地域的限制,便于他们与不同村庄范围内的网商群体进行信息与经验交流,传播网商知识。这也解释了淘宝村为何能够连片发展,最终形成淘宝镇或淘宝产业集群。农村网商通过网络渠道开展具有明显功能特征的合作,有以信息交流为主的合作,有以推广活动为主的合作,有以采购为主的合作,使其空间集聚的规模与范围逐步
扩大。
1.2.3 农村网商的合作订单、联合采购与淘宝村产业集聚。无论是产销一体化的农村网商,还是以代销模式为主的农村网商,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都将提高淘宝村产业的集聚程度。农村网商的合作越紧密,淘宝村的产业集聚程度就越高。农村网商的合作紧密程度也决定着淘宝村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农村网商的合作联系越紧密,相互间的模仿程度就越高,淘宝村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也就越高。虽然同村网商在经营产品大类上具有同质性,但是在产品结构与细分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受资源与能力限制,为弥补自家生产经营产品的单一性,丰富网店产品结构,合作订单在淘宝村中是普遍存在的。淘宝村内的专业化特征,也使得农村网商之间产生更为紧密的合作联系,形成信任的共同文化,降低了他们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面对公共的供应商与物流公司,他们开始开展联合采购与合作议价,从而降低交易费用。综上所述,农村网商通过合作订单、联合采购及其他紧密的合作,提高了淘宝村内产业横向与纵向集聚程度。
1.3 农村网商的合作有助于完善淘宝村的配套体系
淘宝村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由第三方电商服务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等构成的外部配套体系给予支持,需要物流、包装设计、摄影摄像等内部配套体系给予支持。
1.3.1 农村网商的合作组织与外部配套体系的协同支持。以农村网商为主体的合作组织,既可以是基于行业性质的专业协会,也可以是面向网络销售的电商协会。农村网商的合作组织与外部配套体系的协同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合作组织积极获取第三方电商服务商的营销活动支持;引入金融机构在村庄设置服务网点,开展信贷业务;获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入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进入村庄开展业务;引入培训机构,促进村内相关知识体系持续
更新。
1.3.2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与内部配套体系的协同支持。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能够提高淘宝村产业资源的共享程度。农村网商通过合作采购,同生产商与供应商开展业务谈判,增强了他们的市场谈判能力,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从而提升了合作绩效。随着农村网商数量与规模的扩大,以及合作程度的深入,部分农村网商会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转而为其他网商提供物流服务、包装设计、摄影摄像、电脑配件等附加支持服务。
2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对淘宝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淘宝村高质量发展是指村庄在系统层面具有高创新性、高协同性、高开放性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以及具备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能力的目标状态或发展范式[4]。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不仅有助于淘宝村的形成,而且能够提高淘宝村的发展质量,即产生提质效应。
2.1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提高了淘宝村的系统结构质量
在系统结构层面,淘宝村是产业链上相关经济组织的空间集聚体,是由大量农村网商、供应商、中间商、配套企业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组成的,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创新性。
2.1.1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与淘宝村的整体性。合作能够提高淘宝村系统结构的整体性。首先,合作使众多不同规模的农村网商成为一个整体,使淘宝村能够以整体的形式同外界竞争。地理上的集中性及传统信息渠道与网络信息渠道并存,使有关产品的价格、商业机会、市场风险等信息通过农村网商之间的合作进行快速传播,使农村网商成为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其次,高质量淘宝村犹如一个完善的商业生态系统,其内部农村网商相互依存、互利共生。在合作过程中,农村网商对其自身业务范围不断优化调整,填补利基市场,使淘宝村能够在特定产业范围内提供相对完整的产品与服务。
2.1.2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与淘宝村的动态性。首先,合作加速了知识与信息在淘宝村的传播,使农村网商能够获取有关新产品、新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农村网商对新知识与信息的学习与应用,使淘宝村产业具有动态竞争力。其次,通过合作网络,农村网商能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及不同等级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利基市场的消费需求。由于合作发生在村域内,农村网商熟知合作伙伴的经营现状,能够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快速获取资源,向客户提供精准、有效的产品与服务。最后,柔性化生产能力是高质量淘宝村动态性的重要体现。柔性化生产能力既可使单个农村网商获取具有伸缩性的产能,又可提高他们的风险抵御能力,促进淘宝村稳定与健康发展。农村网商开展深度合作是获取柔性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2.1.3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与淘宝村的创新性。合作的异质性越高,越有助于提升淘宝村的创新性,优化其系统结构质量。首先,异质性体现在合作主体的规模差异上。规模不同说明农村网商拥有差异化的知识资源与创新能力。不同规模的农村网商开展合作,加速了知识资源与创新技术在淘宝村中的传播与扩散。在淘宝村中,公司型农村网商通常率先开拓新市场或采用新的网络营销技术,家庭型农村网商则通过合作进行模仿式创新。其次,合作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提升淘宝村的创新性。在联合采购中,农村网商不仅能够节约交易成本,而且能够联合驱动原材料供应商逆向变革。在合作订单中,农村网商能够分享有关产品的生产知识,以更新产品功能或开发新产品,从而向客户提供精准、有效的产品与服务。
2.2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提高了淘宝村的组织协作效率
农村网商间的协作效率直接影响淘宝村的高质量发展。农村网商间高效的组织协作关系主要反映在有效的信息分享、协调运作及监督反馈等方面。
2.2.1 农村网商的合作行为与淘宝村的信息分享。良好的信息氛围、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知识合作是保障高质量信息分享的前提条件。首先,电商市场打破了地域限制,隔离了同村网商间的直接竞争,相应改善了村中的合作氛围。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农村网商产生合作动机,分享网店经营知识、技巧及商业信息等。在淘宝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某些农村网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在村中具有一定的权威,从而进入信息网络的中心节点。处于中心节点的农村网商凭借规模优势与资源优势,开展信息分享活动,减少竞争冲突,优化淘宝村的合作环境。在网络信息渠道下,农村网商选择能够平等交流的合作伙伴。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淘宝村中信息与资源交换,有利于合作利益的公平分配,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淘宝村的组织协作效率。由于农村网商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当电商平台推出新技术、新方法时,高质量淘宝村中的农村网商往往具有主动性意愿,积极与合作伙伴开展知识交流,以突破知识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