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 吴自桂

[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逐渐进入农业领域,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但是,现阶段我国存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宣传推广不足、资金与人才支持不足、农业机械创新不足、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为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应加快农业机械化平衡发展,强化农业机械推广,强化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强农业机械创新研究,做好农业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等工作。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农业设备;农业生产水平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7--3

0 引言

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以及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急需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1.1 提升农民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指将现代机械设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农业设备发挥其应有价值,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幅度提升农民的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并且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民在生产之余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其生产效益。

1.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1]。农业机械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村劳动力生产水平,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此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转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传统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助推构建新型农村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综上所述,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

1.3 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农业机械化并非仅仅指耕种、管理、收获阶段的机械化,也包括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一些初级农产品经过机械加工后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农村产业类型也不断丰富。同时,我国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以现代农业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业等也实现了蓬勃发展。

2 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笔者针对农业机械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目前,农业机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两个环节,包括插秧、施肥、联合收割、谷物脱粒等。但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的一些作业,包括喷洒农药、灌溉、施肥等,仍然需要人力劳作。同时,现阶段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多应用于粮食作物生产中,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生长于山地、丘陵地带的经济作物,如果树、茶叶等的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地域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不平衡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如大城市郊区大多开展机械化生产;而乡镇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开展。

2.2 农业机械化宣传推广不足

从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来看,部分地区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旧习惯于人力或者畜力劳作,部分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降低劳动强度层面,农业部门在农业机械化宣传推广方面仍有不足。实际上,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畜力与时间成本,让农民拥有更多农闲时间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来增加收益。因此,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宣传推广,使农民能够全面认识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环节之一。

2.3 资金与人才支持不足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利用设备进行耕作即可,更重要的是引进并应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深加工。而农业机械设备的引进需要一定的资金,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便无法引进设备,更无法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实现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而人才是提供技术支持的关键。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是农村地区条件较差,而且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导致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村工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校有关农学的专业设置较少,整体上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

2.4 农业机械创新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创新仍显不足。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事农业机械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农业机械的创新研究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仍缺乏高端农业机械产品,而且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较慢。低端农业机械产品基本无法搭载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的结合,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5 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不到位

在农业生产期间,部分农民缺乏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农业机械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同时,农业机械设备清洗维护不到位,也容易导致农业机械设备可能存在传播农业病虫害的风险。一般一个村庄内只需要有数台农业机械设备便能够满足整个村庄的农业生产需求,但是如果未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则可能导致病菌交叉污染,严重者甚至造成大规模的病虫害传播,直接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3.1 推进农业机械化平衡发展

第一,推进农业机械化设备全面发展,不仅要实现种植、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也要推进农作物其他生长时期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从而实现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第二,在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较高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这就需要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厂商和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发,结合不同类型农作物的生产特点研制针对性农业机械设备。第三,持续推进城乡农业机械化平衡发展,增强对乡镇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不断提升乡镇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农业生产。

3.2 强化农业机械推广

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进行宣传,帮助当地农民提升对农业机械化的认知水平。此外,农业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技术下乡、设备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教育,使农民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能熟练运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活动。

3.3 强化资金和人才支持

针对农民在引入机械设备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联系地方金融机构,发挥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让农民有充足的资金引入农业机械设备,并借助农业机械设备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3]。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离不开资金方面的支持,除了金融机构给予的贷款支持之外,政府也要提供财政支持,在财政资金分配方面向农业部门倾斜,并且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对重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补贴。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人才尤其是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第一,地方政府应当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提供良好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例如,地方政府可适当提升人才的薪资水平,可以参考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设置薪酬,或者在安家、保险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从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地区工作。第二,推进农业人才尤其是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地方政府应与当地高校加强沟通合作,确定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数量、培养目标,从而为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做好农业部门、村委会及高校三者之间的对接,实施定向培养模式,使农业机械化人才能够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农村地区工作并对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持。

3.4 加强农业机械创新研究

为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创新研究,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中,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并且促进农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市场广阔,而且具有后发优势。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在引入国际先进农业科技及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借助市场优势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可以适当引进农业机械相关的外资企业,从而发挥“鲶鱼效应”,刺激本土农业机械相关的企业迅速发展[4]。在农业机械创新研发期间,研发人员需要深入一线了解农民需求,并且关注各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确保研发的农业机械设备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3.5 做好农业机械设备检修维护

如果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农民可以及时通过电话与政府部门或者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厂商取得联系,以此获取技术援助,解决农业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厂商也应在各乡镇增设一些农机设备售后维修网点,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售后服务,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更加稳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5]。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依旧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为了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且根据原因采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乐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家参谋,2021(18):95-96.

[2]陈青军.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2(4):12-13.

[3]鲍春鹤.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165.

[4]杨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6):16-17.

[5]陈姗,杨俊孝.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现代化问题[J].山西农经,2021(23):153-15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