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识别及防治
作者: 李少会
[摘 要] 害虫危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穗部钻蛀性害虫,不仅种类多,而且还会加重穗腐病的发生,影响玉米食用和饲用安全。鉴于此,针对亚洲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一点缀螟、大螟、草地贪夜蛾及棉铃虫等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识别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防治对策,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钻蛀性害虫;玉米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22-79-3
1 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的识别
1.1 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是影响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分布广、危害重。亚洲玉米螟除危害玉米未展开的幼嫩心叶、花丝外,大龄幼虫还钻蛀茎秆、穗柄和穗轴(见图1),造成玉米倒折、果穗脱落,影响机械收获[1]。亚洲玉米螟咬食玉米籽粒和钻蛀果穗后,可诱发穗腐病的发生。
亚洲玉米螟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圆筒形,头部黑褐色,背部黄白色至淡红褐色,体表较为光滑,不带黑点;背线明显,两侧有较模糊的暗褐色亚背线;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且后方两个较前排稍小。
1.2 桃蛀螟
桃蛀螟原为果树上的重要害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东北春玉米区玉米果穗上的重要害虫。桃蛀螟在玉米抽雄后进入玉米田产卵,主要以幼虫蛀食玉米果穗,也可蛀茎,造成植株倒折。初孵幼虫从果穗上部钻入蛀食玉米籽粒,也可以啃食玉米穗轴,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大龄幼虫钻蛀穗柄导致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桃蛀螟危害玉米的蛀孔口周围常有堆积的颗粒状粪渣(见图2)。一个果穗上常有多头桃蛀螟幼虫聚集危害,也有与玉米螟混合危害的状况,危害严重时整个果穗被蛀食。
桃蛀螟老熟幼虫体长18~25 mm,背部体色多变,浅灰到暗红色,腹面多为淡绿色;头暗褐,前胸盾片褐色,臀板灰褐;各节有粗大的褐色瘤点;各体节明显,灰褐至黑褐色[2]。
1.3 高粱条螟
高粱条螟主要在华北、华南、华东和东北等地分布,除个别地区外,对玉米的危害较轻。高粱条螟在玉米心叶内危害10 d左右发育至3龄,其后在原咬食的叶腋间蛀入茎内,也有的在叶腋间继续危害。高粱条螟幼虫多为几头至十余头群集危害,蛀穗处可见较多的排泄物和虫孔(见图3)。蛀茎后幼虫环状取食茎的髓部,受害株遇风易折断。幼虫也可危害果穗,取食籽粒并钻蛀穗轴危害[3]。
高粱条螟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乳白至淡黄色,具紫褐色纵纹4条,头部黄褐至黑褐色。高粱条螟幼虫有冬夏两型,夏型幼虫胸腹部背面有明显的淡紫色纵纹4条。冬型幼虫于越冬前蜕皮,蜕皮后其体面各节黑褐色毛片变成白色,体背有4条紫褐色纵线,腹部纯白色[4](见图4)。
1.4 一点缀螟
一点缀螟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玉米区阜新市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玉米果穗的害虫,在吉林省也有发现,在云南省的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等地有的年份危害重[5]。该害虫在果穗上的危害症状与桃蛀螟相似。一点缀螟幼虫孵化后开始在玉米果穗端部取食花丝和籽粒(见图5),逐步扩大到整个穗部并聚集危害,玉米收获后可转移到秸秆上蛀食(见图6)。
一点缀螟老熟幼虫体长约26 mm,头、尾稍尖呈梭形,背中部有1条明显的淡黄色条纹,两侧有淡黑色或黑色的亚背线条纹,气门条区为淡黄色。
1.5 大螟
大螟,也称水稻蛀茎夜蛾,是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发生范围扩大到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中南部,北至吉林省、黑龙江省一带。大螟初孵幼虫群集在玉米幼苗叶鞘内取食,2龄后蛀入茎内取食,造成枯心苗、植株矮化,甚至枯死;但枯心苗茎基部蛀孔不明显,钻蛀痕迹处留有虫粪,钻蛀入口部位往往在玉米茎基部略偏上,叶鞘被害后常干枯。幼虫也可钻蛀玉米心叶取食,叶片展开后常形成孔洞或呈缺刻状。当有多头幼虫在同一茎秆内聚集取食危害时,易使植株枯死。大螟蛀食玉米果穗、穗轴、茎秆和雄穗柄,常造成茎秆折断和果穗腐烂(见图7)。
大螟老熟幼虫体长约30 mm,较粗壮,头红褐或暗褐色,腹部背面淡紫红色,腹面白色。
1.6 棉铃虫
棉铃虫是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时有危害发生。初孵幼虫主要集中在玉米果穗顶部花丝上,可将花丝全部咬断,导致授粉不良,进而咬食玉米籽粒(见图8)。棉铃虫危害玉米果穗多在果穗顶部,也有少量大龄幼虫钻入苞叶内逐步下移蛀食籽粒,并诱发玉米穗腐病。
棉铃虫老熟幼虫体长40~50 mm,头黄褐色,且有不明显的斑纹;幼虫体色多变,初孵幼虫青灰色,头部黄绿色;体表生有不规则的网状纹,布满褐色和灰色长而尖的小刺;各腹节上有刚毛瘤12个,刚毛较长;气门上方有1条褐色纵带。
1.7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初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玉米害虫,在西南及南方玉米种植区危害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和北方春玉米种植区有不同程度发生。草地贪夜蛾幼虫喜食玉米,在玉米的所有生长阶段都能危害。玉米穗期,在植株上新孵化的幼虫迅速转移到正在发育的果穗上危害(见图9)。低龄幼虫常从玉米花丝部位进入果穗;大龄幼虫则咬食苞叶或穗柄,钻蛀果穗下部,直接取食穗轴和正在发育的籽粒,诱发穗腐病(见图9)。
草地贪夜蛾老龄幼虫体长35~45 mm,幼虫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体色多呈绿色或黄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绿色或黑褐色个体。草地贪夜蛾幼虫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头部有淡白色或淡黄色的倒“Y”形纹,腹部末节背面有明显的、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1龄幼虫腹部末节背面就有4个毛瘤呈正方形排列特征;3龄幼虫开始,头部形成明显的白色倒“Y”形纹。
2 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①压低越冬虫源基数。种植户须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处理秸秆和穗轴,将秸秆粉碎还田,杀死秸秆内越冬幼虫,如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大螟和一点缀螟。②加强田间管理。种植户须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对害虫的抗性和耐受性。③间(套)作。玉米与豆科植物间作可明显降低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对玉米的危害。
④人工摘除卵块、捕杀幼虫、翻耕土地,以免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等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化蛹。
2.2 理化诱控
①种植户可在鳞翅目害虫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成虫数量,降低田间落卵量。②在田间放置用糖、酒、醋、水(体积比1∶1∶3∶10)配制而成的糖醋液诱杀成虫,可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③连片使用性信息素干扰和诱杀成虫,干扰成虫寻找配偶、交配,减少成虫产卵量。
2.3 生物防治
①种植户可在玉米穗部钻蛀性害虫产卵初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或桃蛀螟,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或释放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②种植户可在卵孵化初期至3龄前,选用苏云金杆菌(Bt)、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或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印楝素等1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大螟和一点缀螟。
2.4 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种植户可选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对种子统一包衣,防治苗期大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②种植户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至灌浆期每667 m2选用5%甲维盐乳油10~14 mL、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乙基多杀菌素2 000倍液,或者用12.5~125.0 g/hm2茚虫威等单剂或复配制剂,利用高杆喷雾机或无人机施药防治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注意轮换用药和安全用药。此外,种植户可结合喷洒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氟菌唑、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后期叶斑病和穗腐病。
参考文献:
[1]孙全,祁美丽,杨佳丽,等.钻蛀性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方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1):64-66.
[2]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玉米对钻蛀性害虫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6):807-816.
[3]童爱英,彭运祥,江泽玉,等.玉米钻蛀性害虫复合危害损失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9(9):210-212.
[4]郭井菲.亚洲玉米螟取食玉米产生的诱导抗性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116.
[5]太红坤,白树雄,韩永连,等.一点缀螟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云南德宏玉米田的为害调查[J].植物保护学报,2018(2):2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