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 侯杰 徐珊珊 刘红霞 拉巴普赤 郑德春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0

[摘 要] 以宇椒2号特大甜椒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期形态指标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直径增长量逐渐减小,叶绿素含量也逐渐减少,而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酶活性则逐渐增加;对辣椒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30 d后,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直径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50.0%、52.5%,可溶性糖含量是对照(CK)的1.792倍,游离脯氨酸含量达到1.69 mg/g FW,丙二醛含量为对照(CK)的2.725倍,POD酶活性达到102.78 U/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对照(CK)的1.874倍,说明水分胁迫限制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使辣椒幼苗的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辣椒;水分胁迫;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423;S641.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24-80-4

0 引言

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系茄科辣椒属、能结辣味或甜味浆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等,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据统计,我国辣椒年种植面积仅次于大白菜,居第二位,是我国产值最大的蔬菜作物,在保证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辣椒根系分布浅,根系细且弱,呈木栓化状态,极易受水分胁迫影响[2-3]。水分胁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水分代谢失调、物质代谢紊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产量与品质下降[4-5]。因此,笔者对辣椒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土壤相对含水量对辣椒幼苗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辣椒栽培及抗旱育种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宇椒2号特大甜椒,种子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日光温室中进行,辣椒种子处理后播种,待其长至5叶1心时,挑选长势整齐一致的辣椒幼苗定植于直径15 cm、高20 cm的塑料盆中,育苗基质为壤土、草炭、蛭石按体积比2∶1∶1配制而成;辣椒定植缓苗7 d后,开始对植株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根据土壤相对含水量设5个处理,分别为CK(80%)、T1(70%)、T2(60%)、T3(50%)、T4(40%),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

采用盆栽称重法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公式为

CS=[(W1+W2)-(W1+W3)]/W3×100% (1)

RWC=CS/A (2)

式(1)(2)中:W1表示盆质量,W2表示土壤鲜质量,W3表示土壤干质量,CS表示土壤含水量,RWC表示土壤相对含水量,A表示田间持水量。

1.3 测量指标及方法

1.3.1 形态指标。分别在水分胁迫处理第10天、第20天、第30天进行辣椒幼苗形态指标(株高、茎直径)的测定。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株,植株的株高、茎直径分别用直尺、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1.3.2 生理指标。在水分胁迫处理第30天进行辣椒幼苗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株,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6],游离脯氨酸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显色法测定[7],叶绿素含量采用乙醇-丙酮浸提法测定[8],丙二醛含量采用丙酮法测定[8],可溶性蛋白含量由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8],POD酶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8]。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1.1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株高的影响。由图1可知,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辣椒幼苗的株高也逐渐增加,但土壤相对含水量越小,辣椒幼苗株高的增长幅度就越小。水分胁迫处理第30天时,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株高最高,为48 cm;T4处理下辣椒幼苗株高最低,为24 cm。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辣椒幼苗的生长,抑制辣椒幼苗株高的增加。

2.1.2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茎直径的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水分胁迫处理天数的延长,除T3处理外,辣椒幼苗的茎直径随之增加。在水分胁迫处理第30天时,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茎直径最大,为0.440 cm;T4处理下,辣椒幼苗茎直径最小,为0.209 cm。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辣椒幼苗茎直径的增长。

2.2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辣椒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5个处理水平下,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为10.6 mg/g FW;T4(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9.0 mg/g FW,是对照(CK)的1.792倍。说明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对辣椒幼苗来说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剂,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辣椒幼苗对水分胁迫环境的适应性。

2.2.2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脯氨酸既是植物受到水分胁迫时的一种保护物质,也能用来鉴别植物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程度。由图3可知,土壤相对含水量越小,辣椒幼苗中游离脯氨酸含量越高。5个处理水平下,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为0.79 mg/g FW;T4(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为1.69 mg/g FW。这说明植株遭受水分胁迫时,脯氨酸的积累可提高辣椒幼苗对水分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植物体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其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强植株抗旱性。

2.2.3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含量与植物的光合强度联系密切。由图4可知,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辣椒幼苗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越来越少。T1(土壤相对含水量70%)处理下,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CK)相比差异较小;T4(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与对照(CK)相比差异较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下降了52.95%、54.38%。这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阻碍辣椒幼苗生长。

2.2.4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植物组织在逆境胁迫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丙二醛含量会逐渐上升,可通过测定植物丙二醛含量判断植物抗性的强弱。由图5可知,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辣椒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丙二醛含量最低,为40 μmol/g;T4(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丙二醛含量最高,为109 μmol/g。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辣椒幼苗丙二醛含量增加。

2.2.5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由图6可知,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辣椒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在5个处理水平下,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49.3 mg/g;T4(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92.4 mg/g,是对照(CK)的1.874倍。这说明辣椒幼苗遭受水分胁迫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可提高辣椒幼苗对水分胁迫环境的适应性。

2.2.6 水分胁迫对辣椒幼苗POD酶活性的影响。由图7可知,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辣椒幼苗的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在5个处理水平下,对照(CK)处理下辣椒幼苗POD酶活性最低,为56.52 U/g;T4(土壤相对含水量40%)处理下辣椒幼苗POD酶活性最高,为102.78 U/g,是对照(CK)的1.818倍。这说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辣椒幼苗POD酶活性上升。

3 结论与讨论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及POD酶活性的增强可减小植物细胞渗透势,以保证植物体内所需水分能够正常维持,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9-11]。揭雨成等[12]研究发现,逆境条件下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可以使细胞持水性增加,防止细胞脱水,从而提高植物抗旱。Dhinds a等[13]研究发现,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会产生保护酶系统,使POD酶活性增强,从而抵抗水分胁迫带来的伤害。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直径的增长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酶活性则逐渐增加。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4-19]。总体来说,水分胁迫抑制了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使辣椒幼苗的生理指标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付秋实,李红岭,崔健,等.水分胁迫对辣椒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5):1859-1866.

[3]郑若良,宋志荣.干旱胁迫对辣椒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3(1):11-15.

[4]王霞,侯平,尹林克.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J].干旱区研究,2001(2):42-46.

[5]刘世鹏,曹娟云,刘冲,等.水分胁迫对绿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55-58.

[6]朱广廉,邓兴旺,左卫能.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测定[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1):35-37.

[7]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4-66.

[8]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4-76.

[9]霍佳楠,尹建道,刘立民,等.几个杨树无性系幼苗期的耐盐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1):143-146.

[10]张爱民,耿广东,杨红,等.干旱胁迫对辣椒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1):35-38.

[11]舒美英,卢伟民,蔡建国,等.5种湿地植物抗旱性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3):266-268.

[12]揭雨成,黄丕生,李宗道.干旱胁迫下苎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0(6):33-39.

[13]DHINDSA R S,WANDEKAYI M.Drought Tolerance in Two Mosses:Correlated with Enzymatic Defence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81(1):79-91.

[14]王怡丹,全炳武,朴京珠,等.水分胁迫对4种牧草苗期的抗旱性比较[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7(2):101-106.

[15]蒋明义,杨文英,徐江,等.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中叶绿素降解的活性氧损伤作用[J].植物学报,1994(4):289-295.

[16]阎妮,司龙亭,杨晓东.苗期低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9(3):196-200.

[17]娄喜艳,刘冬梅,裴冬丽,等.干旱胁迫对辣椒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7(6):43-46

[18]陈传亮,司素琴,张焕丽,等.辣椒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8(14):60-61.

[19]马虹霞,郁继华,颉建明,等.水分胁迫处理对青花菜幼苗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1):93-9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