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混养模式下拟穴青蟹生长与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 周冬平 刘磊 付媛媛 王春琳 纪兴洲
摘 要:为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养殖模式的结构优化,对其不同混养模式的生长与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了4种混养模式,分别为海水池塘中的“拟穴青蟹-南美白对虾”模式(以下用CV表示)、“拟穴青蟹-日本对虾”模式(以下用CJ表示)、盐碱水池塘的“拟穴青蟹-脊尾白虾”模式(以下用CC表示)和盐碱水稻田中的“拟穴青蟹-耐盐碱水稻”模式(以下用CR表示),试验为期4个月。结果表明,CV模式中拟穴青蟹的体质量、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指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CV模式中拟穴青蟹的存活率、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CV、CJ、CC和CR 4个模式的年利润分别为26.08万、87.37万、13.38万元/hm2和8.91万元/hm2。结果表明,海水池塘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是CJ模式,盐碱水池塘或稻田经济效益最高的是CC模式,而CJ模式在所有模式中经济效益最高。
关键词: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黄河三角洲;混养模式;生长;经济效益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分布区包括美国、印度洋、日本、南非、东南亚各国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2]。2020年我国青蟹的养殖产量达到159 433 t, 其产值超过100亿元[3]。然而我国拟穴青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4],目前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拟穴青蟹的养殖容量已达到饱和状态,急需开拓新的养殖区域以达到供需平衡。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气候适宜、饵料充足,具有拟穴青蟹推广养殖的条件。黄河三角洲东临渤海,内有黄河等众多河流经过,因而水资源充沛[5],且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滨海盐碱地[6]。黄河三角洲地区既有充沛的海水资源又有广袤的盐碱水资源,是拟穴青蟹推广养殖的首选地区。目前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养殖池塘中,基本处于单养状态[7],未将池塘的立体空间利用起来,而将拟穴青蟹与虾类混养,既能实现池塘的最大化利用,也能提高养殖户的收益。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18万公顷的盐碱地,大量盐碱地处于荒废状态[8],将荒废的盐碱地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养殖青蟹,既可以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又可以增加当地农户的收益。
单养模式下,过高的养殖密度使得池塘水体生态系统物种比例失衡,无法形成食物网,可能会导致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率降低。精养模式下,较高的投饵量会导致池塘水体产生大量残饵、粪便等物质,引发水体污染和疾病产生[9]。混养是一种有效提高养殖效益的模式[10],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而且能合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资源[11-12]。目前拟穴青蟹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养殖模式一般为混养或者轮养,以实现养殖池塘的最大化利用。
本研究在黄河三角洲海水养殖池塘与盐碱水养殖池塘分别构建不同的拟穴青蟹混养模式,并对该地区不同混养池塘水质指标、青蟹生长指标及各混养模式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的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并为拟穴青蟹推广到北方地区养殖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养殖管理
试验于2021年5月1日—8月30日进行,试验地点分别在东营市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水池塘、东营市东八路个体养殖户的海水池塘及正大桑田(东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盐碱水池塘、盐碱水稻田进行养殖试验。东营市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海水池塘的养殖模式为“拟穴青蟹-南美白对虾”(以下用CV表示),东营市东八路个体养殖户海水池塘的养殖模式为“拟穴青蟹-日本对虾”(以下用CJ表示),正大桑田(东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盐碱水池塘养殖模式为“拟穴青蟹-脊尾白虾”(以下用CC表示),盐碱水稻田的养殖模式为“拟穴青蟹-耐盐碱水稻”(以下用CR表示)。养殖池塘与稻田均位于开阔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便利,供电方便。各养殖模式的面积均为1 hm2,所有养殖模式均为3个平行试验。海水池塘盐度24‰~28‰,盐碱水池塘盐度4‰~9‰,盐碱水稻田盐度2‰~5‰。
青蟹苗来源于本团队在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繁育所得,南美白对虾苗与日本对虾苗均在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购买,脊尾白虾苗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提供,耐盐碱水稻种子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耐盐碱水稻于6月初播种,10月中旬收割,共133天,青蟹苗与水稻种子同时放入,青蟹10月1日收获,水稻种植期间不打农药。除CR模式外,其他模式的养殖动物均在5月1日放苗,9月1日收获。苗种投放与上市情况见表1。
各模式的饵料投喂,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并结合其摄食、生长和活动情况,合理投喂。海水养殖池塘的CV模式与CJ模式及盐碱水养殖池塘的CC模式在5—6月份投喂小杂鱼虾和对虾配合饲料并适当投喂豆饼、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在7—9月份投喂蓝蛤或者花蛤与对虾配合饲料及适量豆饼、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CR模式在6—7月份投喂小杂鱼虾,8—10月份投喂蓝蛤、鱼虾与豆饼、玉米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应根据青蟹和虾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一次。
为使青蟹和虾生长好,须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为此要勤换水和控制水位。另外池塘水深1.5~2 m,并保证池水清新、溶氧充足。每月全池泼洒 1次碘溶液、1次水质改良剂,预防水产品发生病害,改善水质。
1.2 生长指标测定
拟穴青蟹收获时,分别在各养殖池塘随机捞取30余只拟穴青蟹进行生长指标测量,称重前首先用干毛巾轻轻擦去体表水分,对各养殖池塘的青蟹进行称重。采用电子天平(常州万泰天平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精确称其体质量(精确到 0.01 g),并使用游标卡尺(东莞市特马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测量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等指标。计算存活率(%)、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d)及饲料系数。
存活率/%=nt/no×100%; (1)
质量增加率/%=(mt-mo)/mo×100%; (2)
特定生长率/%·d-1=(lnmt-lnmo)/t×100%; (3)
饲料系数=mf(mt-mo); (4)
式中:nt、no分别为终末数量、初始数量,mt、mo分别为终末均质量、初始均质量,t为养殖时间,mf为饲料摄入量。
1.3 经济效益分析
对各种养殖模式的投入成本、销售产出及利润进行计算分析,然后分别计算各种模式的相对总产量、相对纯收入和相对产投比及综合效益指标。
相对总产量:WRT=WN/WAT; (5)
相对纯收入和相对产投比:E=EN/EAT; (6)
综合收益指标:G=[WRT×EN1×EN2]1/3; (7)
式中:WN为某模式的总产量;WAT为所有模式的平均总产量;EN为某模式的纯收入(或产投比);EAT为所有模式的平均纯收入(或平均产投比);WRT为某模式的相对总产量;EN1为某模式的相对纯收入;EN2为某模式的相对产投比。
1.4 数据分析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形式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达到显著性差异,则进一步进行 Fisher’ s LSD多重比较,显著水平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混养模式下拟穴青蟹生长指标分析
CV模式在体质量、甲宽、甲长、体高指标上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V与CJ模式在全甲宽指标上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R模式在全甲宽、甲宽、甲长、指标上显著低于其他模式(P<0.05)。CV模式下拟穴青蟹均重为322 g,在各混养模式中最高,其次是CJ模式,CR模式最低(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