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3年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报告

作者: 张黎 孙绍永 孙伟彬 刘丽东 武艳丽 鲁松 薛政 李国强

摘 要:对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业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距离产业化、规模化还有差距,针对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品牌建设等促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养殖模式

为了解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在全省11个地市开展了设施水产养殖业摸底调查,重点了解了各类型设施水产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和发展潜力等情况。本文对河北省近年来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政策、资金支持、科技支撑、延展产业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全省设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1 河北省渔业总体情况

2021年,河北省水产品总产量108.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80.55万吨,占总产量的74.5%。全省渔业养殖面积14.03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0.42万公顷,占总养殖面积的74.26%,养殖产量54.31万吨,占养殖总产量67.44%。海水养殖按照水域分为海上养殖、滩涂养殖、其它养殖,按照养殖方式分为池塘养殖、筏式养殖、网箱养殖、底播和工厂化养殖;海水养殖主要品种有:鱼类(鲆鲽鱼、河鲀、石斑鱼等)、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参、贝类等经济种类。淡水养殖面积3.61万公顷,占养殖总面积25.74%,产量26.23万吨,占养殖总产量32.56%;淡水养殖按水面类型可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河沟养殖和其它养殖,按照养殖方式分稻田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淡水养殖主要品种有:大宗淡水鱼、泥鳅、黄颡鱼、鲈鱼、罗非鱼、鲟鱼、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

2 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

设施水产养殖采用大量的设备和技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既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又产出了更多更好的水产品,不仅有利于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节能减排和高效养殖的实现,也有利于渔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必然选择。河北省主要依托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设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2021年,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07万吨,产值21.69亿元,利润8.64亿元,年产量占全省水产养殖产量的3.81%。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业淡水养殖方式主要有流水槽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漏斗型池塘循环水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室内鱼菜共生、集装箱循环水养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其他类等9类;海水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温棚养殖3类。整体看,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产业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中:

2.1 淡水养殖方式

河北省淡水设施养殖模式较多,但总体规模较小。其中,中华鳖和冷水鱼设施养殖呈规模化发展,产业具有一定后劲。其他类型的设施养殖相对规模较小,发展较慢,目前多在试验、推广阶段,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1.1 流水槽循环水养殖 目前,全省已建设71条流水槽,流水槽养殖水体总量2.91万m3,年总产量达到879 t,产值1 913.9万元,总利润458.72万元。主要养殖品种:草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虹鳟、鲟鱼、大口黑鲈等,分布在唐山、石家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六个市。其中,规模养殖最大的唐山市养殖面积达到1.06万m3,养殖产量达到530 t。

2.1.2 鱼菜共生 全省养殖面积共计7.97 hm2(119.5亩),年产量120 t,产值449.3万元,利润260.4万元。主要养殖品种:虹鳟、鲟鱼、泥鳅、澳洲银鲈、鲢、鳙,分布在张家口、唐山、衡水三个市。

2.1.3 漏斗型池塘循环水养殖 仅廊坊市有此模式,养殖品种为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1 152 m2,年产量40.32 t,年产值130万元,利润34.67万元。

2.1.4 网箱养殖 全省总体养殖规模达到8.118 6万m2,总产量达到1 064.5 t,产值1 590.95万元,利润323.25万元。养殖品种为:草鱼、鲤、青鱼、罗非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等,分布在石家庄、沧州、衡水、秦皇岛、邢台五个市。衡水、沧州养殖规模较大。

2.1.5 室内工厂化养殖 全省整体养殖规模达到6.03万立方米,总产量1 562.32 t,产值4 521.95万元,利润942.7万元。主要养殖品种为:大口黑鲈、鲟鱼和观赏鱼,分布在廊坊、衡水、保定、邢台四个市。

2.1.6 室内鱼菜共生 全省养殖规模为5 932 m3,年产量达到 354.8 t,产值885.28万元,利润291.62万元。养殖品种:草鱼、鲤、鲢、锦鲤、大口黑鲈、鳜鱼等,分布在石家庄、邯郸、邢台、廊坊四个市。

2.1.7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 全省共建设16箱,养殖规模720 m3,年产量25.2 t,产值90.7万元,利润29.98万元,仅廊坊市有此模式,养殖品种为大口黑鲈。

2.1.8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 全省共建设30个,养殖总规模5 440 m3,产量111.2 t,产值285.6万元,利润89.2万元。主要养殖品种为:罗非鱼、大口黑鲈等,分布在廊坊、石家庄、衡水、唐山、邢台五个市。

2.1.9 其他养殖 全省养殖总规模89.04万m2,总产量6 188 t,产值1.83亿元,利润达5 207.4万元。主要养殖品种:中华鳖(日光棚)、虹鳟、鲟鱼(冷水鱼养殖)、大口黑鲈、牛蛙,分布在承德、保定、邯郸、邢台四个市。

2.2 海水养殖方式

河北省海水设施水产养殖以工厂化养殖为主,其规模大,产量高,养殖品种价格较高,整体效益较好。

2.2.1 海水室内工厂化养殖 全省养殖规模461.27万立方米,总产量1.99万吨,产值18.52亿元,利润7.68亿元。养殖品种为半滑舌鳎、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牙鲆、海参等。河北省海水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截至目前,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规模较大,养殖技术较成熟,养殖场点多集中在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三市。

2.2.2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 全省共建设29个,养殖总规模21 000 m3,产量156 t,产值1 472万元,利润880万元,养殖品种为红鳍东方鲀,养殖区域集中在唐山市。

2.2.3 其他养殖 海水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总体规模5.33 hm2(80亩),产量336 t,产值2 150.4万元,利润1 075.2万元,分布在沧州、唐山两市。

3 存在问题

河北省发展设施水产养殖业主要依托政策支持、项目支撑和科技进步。近几年,河北省按照中央关于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并不断加强与科学院所合作,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撑下,进行设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为建设设施水产养殖业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持等。尽管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3.1 受政策因素影响,产业发展受限

河北省还未制定设施水产养殖业相关的发展规划,也没有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施水产养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1],河北省可利用发展水产养殖生产的土地有限,养殖规模扩大和土地不足的瓶颈难以突破,可利用养殖土地已趋于饱和,养殖产量继续扩大空间有限,形成规模化养殖有一定难度。

3.2 生产设施相对落后,管理水平提升不足

不少地区养殖基地技术设施装备不足,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较高,现有设施不能满足现代设施渔业生产的需要。高标准、自动化程度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水产设施建设仍有较大不足[2]。养殖区多在偏远地方,基础设施不配套,道路建设落后[1],交通不便,也影响产业快速发展。

3.3 设施养殖适应市场变化能力有限

目前,设计和建设设施水产养殖业多是针对某些品种(如中华鳖),其通用性较差,很难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水产品市场品种更替速度较快,养殖品种盈利周期缩短,对设施水产养殖业经营带来困难[2]。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养殖品种较单一,都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

3.4 设施养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设施水产养殖业需要工程化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运营成本都比较高,一般养殖户对高投入的设施化养殖多力不从心,产业缺少政策扶持或资金支持,高投入也加剧了产业的高风险,制约了设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5 品牌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

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业还未建立品牌战略,没有形成品牌化,无法迎合消费者不断增加的品牌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主导品种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还没有形成产业化。

3.6 设施化养殖品种少,技术支撑不够

河北省适宜设施化养殖的品种较少,如淡水品种多是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和鲟鱼,且苗种供应不足。设施化养殖对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养殖系统构建、水质控制、病害防控等,因缺少实践经验,技术储备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设施化养殖快速发展。

3.7 产业链延展不足

河北省设施养殖的水产品多是鲜活出售,水产品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如,传统的名贵产品中华鳖目前出塘价不高,本应成为普通家庭餐桌菜品,但因初加工、深加工较少,不仅制约了其发展,也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影响了养殖户收入,更是被高端市场拒之门外。

整体看,河北省设施水产养殖科技支撑体系较薄弱,科技水平高低不均,部分地区养殖技术还需熟化。张家口、承德市是京津水源保护地,环保要求严格,也影响当地设施养殖业的发展。

4 建议

4.1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将设施养殖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将养殖设施建设与国家农业基础设施改造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相结合,减轻养殖企业的负担,促进设施养殖业发展;二是相关部门对能加快水产绿色发展的养殖、加工、生态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助推设施渔业产业健康发展。

4.2 加强科技攻关,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科技研究和攻关,降低设施化养殖设备成本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突破循环水养殖生物净化等技术瓶颈,达到循环用水、节能、高效的生产要求,推动产业进步和升级换代。

4.3 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为导向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做到适销对路。根据需求开拓市场,不断提升设施养殖水产品知名度。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建设,促使龙头企业加快实现产业化经营、商业化流通。

4.4 依靠科技,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主要养殖品种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促进养殖应用水平提高。加快集成示范推广绿色、环保、节水生态设施养殖技术,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加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导渔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不断依靠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培养专业人才,促进设施水产业发展。

4.5 延展产业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