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方温棚池塘推水养殖系统的大口黑鲈错季繁育对比试验

作者: 姚学良 包海岩 王菁 周书洪 徐林通 张楠 辛乃宏

基于北方温棚池塘推水养殖系统的大口黑鲈错季繁育对比试验0

摘 要:建立了一种北方温棚池塘推水养殖系统和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错季繁育技术。北方温棚池塘推水系统采用拱形薄膜温棚,棚顶设置卷帘棉被保温。冬季养殖水体温度控制在(18±3)℃,夏季水温维持在(25±1)℃,满足大口黑鲈亲鱼冬季培育和夏季错季繁育的需求。每个温棚内设置2个平行的推水槽,冬季两个槽连通,形成内循环净化系统;夏季养殖槽和室外养殖池连通,形成室内外循环净化系统。大口黑鲈亲鱼在推水槽内培育,密度10尾/m2左右,错季繁育的亲鱼平均体重(678±59)g,每尾平均产卵量为(0.82±0.21)万粒,孵化率74.82%±1.12%,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受精率82.15%±1.56%,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亲鱼500组共产卵410.91万粒,孵化水花306.76万尾。试验表明利用北方温棚池塘推水养殖系统可进行大口黑鲈错季繁育,为大口黑鲈大规格苗种本地化和规模化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北方;池塘推水养殖系统;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错季繁育

中图分类号:S965.334

池塘推水养殖在南方主要围绕养殖设备[1]、不同品种鱼类养殖试验[2-5]、水质调控[6]、底排污[7]、养殖水产品肌肉营养[8-10]、微生物群落分析[11-12]及效益分析[13]等开展研究,其主要特点是鱼类在推水系统的槽中养殖,尾水经大水面池塘净化进入养殖槽,其优点是养殖的鱼类便于管理,提高鱼类的成活率和营养品质[8],减少养殖尾水的排放。近几年,该模式在北方地区试行[4,14],受季节性限制,北方池塘推水养殖周期短,苗种和商品鱼上市较为集中,影响了上市价格[4]。完善池塘推水系统温度控制功能,选择适宜推水系统养殖的高值鱼类是北方推水养殖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适温性较广的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15]的养殖在北方兴起,但因气候条件限制,大规格苗种依赖引进,限制了发展。错季繁育苗种用于冬季培育大规格苗种,降低了成本;且错季苗种价格高,供不应求,每万尾水花高出应季苗种500~1 000元。大口黑鲈产卵季节为2—7月[16],水温高于26℃,引起了卵巢卵泡闭锁、胚泡迁移和排卵受阻等性腺退化现象[17],停止繁殖。控制低水温[18]、延长光照时间[19],可推迟性腺退化。因此,开发可控温的设施是实现大口黑鲈错季繁育的关键。

本试验开发的北方温棚池塘推水养殖系统,采用半地下式养殖池,池底和池壁采用高密度聚苯板保温材料,棚顶采用透明塑料薄膜和自动卷帘棉被,无需调温,实现了夏季降温,冬季升温的作用。利用这套池塘温棚推水系统的温度控制功能,实现了天津地区大口黑鲈错季苗种繁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本试验地点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的天津东俊润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7月。

1.2 试验池塘推水养殖系统的构建

池塘推水养殖设施建在一个3.33 hm2养殖池塘的一角,依托池塘的2边围埝,构建推水槽4条,每个槽长28 m 、宽5 m、深2.5 m,地上部分0.5 m,地下2.0 m。配备进出水管道、轴流泵、颗粒物分离装置、推水增氧和微孔增氧系统等。净化池塘3.33 hm2,投放鲢3 750尾/hm2,规格150 g/尾,鳙750尾/hm2,规格150 g/尾,净水植物有芦苇和角果藻,覆盖度5%。池塘推水养殖系统平面布置见图1,池塘推水养殖槽半地下式,池底和池壁采用5 cm高密度聚苯板保温材料保温,减少热量向底部和周边土壤的散热,顶部为两垮拱形薄膜,外部采用自动卷帘保温棉被保温,见图2。

构建的池塘推水养殖系统共由4条并列的养殖槽组成,每条养殖槽前端有导水槽,轴流泵通过进水管抽取外净化池中的水,经导水槽从养殖槽底部进入养殖槽,养殖槽靠近集水槽一侧有分水盘,分水盘中的主水管与集水槽相连,主排水管(200)通过插到分水盘中的花孔透水管的上部进水并自流到集水槽中,并通过溢流管回流到池塘中。分水盘中的次排水管(75)与竖流沉淀槽相连,通过分水盘的缝隙将沉积的固体颗粒物通过一定水流进入竖流沉淀器并在其中沉淀,定期排放到颗粒物收集槽中。外净化池建导流坝,将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开,使推水设施中排出的尾水在外净化池中得到充分净化。为了使养殖过程中排泄的粪便等颗粒物快速聚集于分水盘位置,养殖槽底部末端有6%的坡降,并设置“V”形口收集颗粒物。池塘推水设施见图3、图4。

1.2.1 推水系统的运行

通过进水管和轴流泵将棚外净化池水泵入温棚推水槽,水槽中的固体颗粒物通过水流和沉降作用沉积到水槽末端底部“V”形收口内,再通过颗粒物分离器形成的水流将颗粒物带入到竖流沉淀器沉淀,通过拔管将颗粒物排放到颗粒物收集罐中固化;上清液通过溢流管回到养殖池循环使用。

推水系统分为夏季和冬季两种运行模式,夏季繁育期间通过进水管、轴流泵、溢水管将4个养殖槽和棚外净化池连通使用。冬季亲鱼养殖期间将棚内两个养殖槽连通,其中一个养殖槽养殖大口黑鲈,另一个养殖槽中设置生物填料进行生物净化,形成内循环,运行模式见图5、图6。

1.2.2 温度调控 温棚在冬季太阳充足时开启卷帘被升温,配备了养殖尾水热能回收系统,由串联的两级钛板换热器组成,养殖尾水从一端流经钛板换热器,与从另一端流经钛板换热器的养殖源水进行热交换,维持水体温度在大口黑鲈适宜的生长温度。夏季覆盖棉被保温。控制养殖水体温度在26 ℃以下,维持亲鱼卵巢良好状态。

1.3 对照池繁育设施

对照组大口黑鲈繁育在工厂化车间进行,工厂化车间墙壁和顶棚采用5 cm高密度聚苯板保温材料保温,试验池36 m2,设置微孔增氧设备。冬季使用空气源热泵和养殖池上方加盖塑料膜保温,温度控制在15 ℃以上,春季自然温度繁育孵化。

1.4 亲鱼培育

2020年11月15日,试验组投放规格(0.62±0.21)kg的大口黑鲈亲鱼,雌雄比1∶1,密度为10尾/m3。投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日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1%~3%。放养初始阶段,鲈鱼应激反应强烈,摄食量下降, 此时投喂量视其具体摄食情况而定,每天投喂1次。 3月初开始强化培育,雌雄分开养殖,以鲜活鱼虾为主,辅以冰鲜杂鱼和配合饲料,饵料加入0.1%~0.3%维生素C钠粉、适量10%虾青素添加剂,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20-21],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对照组亲鱼在工厂化车间培育,雌雄比、密度、投喂方法和管理同试验组。

1.5 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

每天早、中、晚巡池,根据大口黑鲈排便情况及时排污,定期检测推水池水质理化指标,根据水质指标调整水处理设备。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控制疾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定期投喂中草药肝胆利康散加维生素C钠粉,提高大口黑鲈的免疫力。

1.6 催产

选择腹部较大、轮廓明显的雌鱼和相对修长的雄鱼,雌鱼每千克体重胸鳍基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素A2  6 mg,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为总量的30%,9~12 h后注射余量,雄鱼一次注射,剂量减半。雌雄按1∶1放入产卵池。注射催产剂后保持环境安静,微流水。

1.7 产卵

每1 m2产卵池放亲鱼1组,每隔1.5 m放35 cm×50 cm塑料筐1个,放入棕榈片,棕榈片用拉扣固定在筐内。产卵期间保持周边环境安静,保持水体溶氧5 mg/L以上,每天上午投喂1次,以冰鲜鱼为主,亲鱼繁育期间培育水温为22~25 ℃,水流速度为0.5~1.5 m/s。对照组除亲鱼培育工厂化车间自然温度孵化5月24日水温达26 ℃时繁育停止,催产、孵化方法均相同。

1.8 受精卵收集

亲鱼放入产卵池后每隔24小时检查鱼巢,发现粘有卵粒及时收集,并移入孵化池,一批亲鱼产卵4次左右。

1.9 孵化

孵化池采用工厂化车间水泥池,单池面积36 m2,水深0.6~0.8 m,采用网箱孵化。雌鱼产卵后将鱼巢取出放入孵化池,孵化密度15万~30万粒/m2。孵化池微流水,水流速度为0.1~0.3 m/s,水深0.4~0.6 m,水温20~30 ℃,溶解氧5 mg/L以上。鱼苗能自由游动时,移走鱼巢,并将鱼苗移至培育池。

2 结果

2.1 水质调控结果

试验池冬季将两个养殖槽连通,开启内循环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符合大口黑鲈养殖需求,推水槽水质理化指标情况见图7。养殖后期氨氮偏高,经加大循环和延长微滤机使用时间,有效地降低了氨氮含量。夏季养殖尾水在外塘中净化,结果见图8。对照组工厂化车间氨氮、亚硝酸盐氮偏高,加大换水量提高了净化能力,后期使用本地池塘筛选扩繁的有益细菌维持水质理化指标稳定,见图9。溶解氧含量均在7 mg/L以上。

2.2 温度调控

11月份开始水温逐渐下降,为了维持水温,每天9:00—15:00卷起棉被升温,其余时间覆盖棉被保持水体温度;阴天不卷起棉被,维持水温(18±3 )℃。5月份开始气温升高,推水池内水温升高,温棚覆盖棉被,室外温度低于26 ℃时,卷起卷帘被底部和塑料膜底部通风,温度控制在26 ℃以下,至7月22日繁育结束,温度维持在(25±1)℃。对照组5月24日工厂化车间水温达到26.4 ℃,繁育停止。

2.3 苗种繁育

试验组催产时亲鱼的成熟率76%,产卵率74%;对照组为80%和76%。试验组500组共产卵410.91万粒,共孵化水花306.76万尾;对照组500组亲鱼共产卵440.24万粒,共孵化水花331.01万尾。试验组平均产卵量和孵化率分别为(0.82±0.21)万粒和(74.82±1.12)%,均略低于对照组(0.88±0.32)万粒和(75.23±3.13)%,但差异不显著( P >0.05),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具体见表1。6月以后苗种紧缺,每万尾水花售价在500~1 200元,错季繁育的苗种经济效益高于对照组。

3 问题与分析

3.1 池塘推水养殖系统温度调控效果

天津冬季工程化水产养殖需要对养殖水进行加热,夏季需要降温,随着华北地区地下水限采禁采、尾水排放环保压力加大,开发节水、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模式势在必行。池塘推水养殖系统采用半地下式养殖温棚,设置自动卷帘器和棉被,具有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和升温的作用。在晴好天气,不需要能源加温,实现一年四季养殖水产品。池塘推水系统冬季温度控制在(18±3)℃,适合大口黑鲈亲鱼的培育。夏季利用池塘推水温棚卷帘被和池壁保温装置,水体温度保持在(25±1)℃,维持大口黑鲈卵巢良好状态,实现大口黑鲈错季繁育。池塘推水养殖温棚系统解决了天津地区因地下水限采导致的热源供给不足、养殖周期短的问题[4]。

2021年1月6日至7日,天津地区气温达到-16 ℃,试验池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了温控准备,包括加高水位不换水,减少投饵量,卷帘被严密覆盖保温等,水体温度仅下降了2 ℃,未对养殖产生影响。利用热能回收装置,冬季养殖尾水中的热能(温度:25 ℃)交换到冬季使用的室外净化池水中(温度:4~10 ℃),使外源水的温度达到16~18 ℃。

3.2 错季繁育效果

天津地区10月至12月从福建厦门、广州等地购进大口黑鲈乌仔或夏花培育大规格苗种,商品鱼在第二年8月底前上市,此时南方商品鱼难以运至北方,销售价格最高。大口黑鲈苗种本地化繁育能力不足,限制了北方养殖规模扩大[22]。5月24日左右天津地区水温达到26 ℃,亲鱼卵退化,大口黑鲈繁育停止。而此时,苗种紧缺,每万尾水花销售价格在500元至1 200元,经济效益可观。因此,本试验研发了北方温棚池塘推水系统开展错季繁育大口黑鲈苗种。王赛赛等[23]通过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延后大口黑鲈繁育并未取得良好效果;Bennet等[18]对繁殖前期大口黑鲈进行水温平均16 ℃的低温处理,能使亲鱼产卵时间推迟到6—9月。据Grossd等[24]研究,佛罗里达州的气候条件稳定大口黑鲈的繁殖期长达5个月,而崔庆奎[25]等研究表明在华中地区大口黑鲈的繁殖期是4月中旬至5月底,仅1个多月。天津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海洋气候对其影响很大,大口黑鲈繁殖期为4月20日至5月20日左右,自然情况下繁殖期仅为1个月。池塘推水温棚养殖系统具有稳定控温的能力,5月中旬至7月下旬,大口黑鲈亲鱼培育期间水体温度控制在(25±1)℃。试验组和对照组亲鱼的怀卵量基本一致,但试验组催产时亲鱼的成熟率76%和产卵率74%低于对照组80%和76%。孵化率也略低于对照组,但均差异不显著( P >0.05)。可能与前期未进行低温处理[18]或者光照时间不足[19]导致成熟率和孵化率偏低。对照组随着水温的升高,产卵量逐渐减少,当水温达到26.4 ℃后产卵停止,与崔庆奎等[25]研究一致。试验组产卵量基本一致,与试验组水体温度稳定有关。池塘推水温棚养殖系统错季繁育大口黑鲈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北方实现规模化繁育大口黑鲈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