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压采地下水坑塘用于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建议
作者: 黄金义摘要:阐述了衡水压采地下水坑塘蓄水能力的现状,为解决水产养殖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坑一策”及“一塘一档”、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转型升级、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发展不同类型休闲渔业等地表坑塘开发利用策略。
关键词:衡水市;压采地下水坑塘;水产养殖业
衡水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48 m3[1],由于深层地下水被长期超采形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漏斗区。自2014年起,衡水市出台了地表坑塘改造等一系列压采地下水的政策措施,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对全市1 700余个坑塘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一村一坑塘”工程,通过清淤、治理现有各村坑塘以及河塘相连,实现村村蓄水。以枣强为例,枣强县域内分布有“两河十渠”水系,全长297.05 km,原支斗毛渠54.88 km,坑塘110座,总蓄水能力3 993万m3,水系连通实施后总蓄水能力达到5 343万m3。通过治理,衡水市地表坑塘增加了近0.33万hm2,衡水市水产养殖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对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符合绿色渔业发展要求,因此亟待解决水产养殖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问题。
1地表坑塘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水质的抽样检测发现,地表坑塘水质指标均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每个坑塘的面积大小不等,多在2.67~66.67 hm2之间,水深3~10 m,完全适合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开发和利用。但是,目前多数地表坑塘均处于闲置状态,除了向地下渗漏补给地下水位和灌溉坑塘周边农田以外,基本上都没有进行任何开发和利用,经过实地采访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坑塘,尚未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养殖模式;二是这些地表坑塘都是集体所有,需要探索出鼓励当地农民开展渔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管理办法。
笔者也调查了极少数正在开发和利用的坑塘,发现开发利用效果千差万别。多数是随意投放鱼苗,由于缺乏养殖管理技术或者难于捕捞等原因导致没有收益;也有个别坑塘经过人工改造和养殖设施的投资正在进行传统的鱼类养殖,但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投料过多,导致水质恶化出现了大规模的死鱼事件,损失惨重,同时也破坏了环境。因此,如何在不破坏这些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这0.33万hm2水域,探索出衡水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2地表坑塘开发利用策略
2.1“一坑一策”及“一塘一档”
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坑一特色、一塘一策略”的原则,对每个乡镇的地表坑塘进行科学评估,科学制定衡水市地表坑塘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权力下放到基层,基层做好“一坑一策”的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采用集体开发,也可以鼓励个人依法依规承包现有坑塘,或是招商引资,抑或扶贫攻坚项目,形式不拘一格。
河北省比较成功的例子如横山岭水库,位于石家庄市灵寿县境内,为全民所有制大(二)型水库,2000年以前,水面管理权限在石家庄市水利局,渔业生产管理由沿库六个移民村共同管理。2000年以后,移民村通过承包经营的模式将水面渔业养殖权承包给了天然湖渔业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避免了全民所有制水库水面大、管理困难,渔业秩序相对混乱等弊端;而且承包经营鱼苗放养及时、充足,能根据鱼种生长情况及时“捕大留小”,统一捕捞、统一销售,提高了渔民收益。目前横山岭水库注册有“横山湖”商标,鳙鱼连续多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021年举办了“印象大美灵寿、鱼跃纵横山湖”灵寿县横山湖首届捕鱼节,在多家公共频道、媒体进行了报道,极大提高了横山湖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渔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助力了灵寿县域乡村产业振兴。
坑塘开发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监管工作,实行坑塘责任到人,做好“一塘一档”,保证地表坑塘生态环境的良好。
2.2大水面生态养殖
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大水面渔业发展空间大幅萎缩。2019年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指出,大水面渔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
衡水市面积2.67~66.67 hm2、水深3~10 m的坑塘非常适合大水面生态养殖。此种模式以放养滤食性鱼类为主,放养鲢、鳙750~1 500尾/hm2,不投喂饲料,鲢、鳙以大水面中的浮游生物为食,0.5 kg的大规格鱼种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增重1.5 kg以上,单产在3 750 kg/hm2左右,单位效益可以达到30 000元/hm2以上。如衡水市故城县北堤口村一处坑塘采用了这种大水面生态养殖的模式,该塘面积14.67 hm2,平均水深5 m,主养鲢、鳙,冬季投放大规格鲢、鳙鱼苗,苗种规格0.5~1 kg/尾,投放密度4 500尾/hm2,其中鳙1 500尾/hm2、鲢3 000尾/hm2。主要采用定期肥水的方式,到第二年夏末9月份,鲢、鳙平均规格达到1.5~2.5 kg/尾。该模式充分利用了该处坑塘面积大,鲢、鳙适合大水面散养的特点,加上冬季投放苗种时,不够规格的大苗种价格便宜(一般鳙不超过8元/kg,鲢不超过5元/kg),大规格的苗种成活率极高,生长速度也快,极大缩短了养殖周期,夏季出塘时价格又是一年中最高的时节(一般鳙不低于12元/kg,鲢不低于7元/kg),管理成本又比较低,取得了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在大水面开展生态养殖,除了滤食性鱼类以外还可以投放南美白对虾、小龙虾、河蟹等甲壳类生物,一方面是因为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盐碱地土壤和水质特点正好适合这些甲壳动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是易于捕捞,采用地笼即可随时捕捞,不受池塘大小和水深的限制。通过生态养殖既净化了水质,实现了节能减排,又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使旧坑塘变成聚宝盆。
2.3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
2013年引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该项技术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之一[3]。主要是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池塘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生态净化区。流水槽用于“圈养”加州鲈、大口鲶、草鱼、鲫等吃食性鱼类,而水质生态净化区套养滤食性鱼、虾、贝类和种植美人蕉、菖蒲、空心菜等水生植物。通过安装在流水槽上游的气提式增氧推水设备将流水槽中吃食性鱼类的代谢物推集到下游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废弃物再通过自动吸污装置回收到沉淀池;最后经过沉淀脱水处理,变为陆生植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4]。
河北省自2017年开始在全省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目前共建有海淡水池塘养殖流水槽41条,养殖总面积达到4 500 m2,养殖水体9 450 m3,占养殖池塘面积的0.5%,是全省推广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该种模式达到了养殖尾水近乎零排放;鱼类养殖过程病害少、用药少,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用药费用80%以上(和传统池塘对比);用工少,可平均减少用工成本约2 070元/hm2;从鱼类品质来说,“跑道”养殖的鱼由于不断运动,线条美、体质好,品质更好。同时,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微流水养鱼,可操作性强,起捕方便,便于出塘销售。这种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革新为“生态式圈养”,有效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
2.4休闲旅游业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生产为载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一种渔业产业形态[6]。中国“九五”期间开始把鼓励休闲娱乐型渔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十二五”期间将休闲渔业正式纳入渔业发展规划,作为现代渔业的五大产业之一[7]。近年来,休闲渔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内容丰富、产业融合、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规模和效益双双提升。
根据衡水市地表坑塘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发展不同类型休闲渔业。鼓励推行荷花种植、芦苇种植等方式,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对坑塘进行改建,打造特色“小游园”、村民休闲娱乐区等。比如有的坑塘就在村里和镇上,周边人居较多,这类坑塘可以开发为美食体验带动型,让人们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经营形式;对于接近城市的坑塘,可以开发为日常休闲带动型,形成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满足人们“食水鲜、住水边、玩水面”的日常休闲需求的场所;对于一些条件适当、设备齐备的地域,开展运动娱乐带动型,开展垂钓、亲水游憩、水上巡游等众多活动,在此基础上融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
3展望与小结
随着《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8]的顺利实施,初步形成了河湖、沟渠、坑塘互联互通,水源互济的水系格局,地表水存续量大大增加。在此大背景下,只要我们水产养殖的从业者发挥乘势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地表坑塘的利用上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相信一定能够实现“水清、岸绿、景美、鱼肥”的生态图景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振昉.衡水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4:129-134.
[2]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A/OL].(2020-04-12)[2022-03-14].http://www.moa.gov.cn/nybgb/2020/202001/202004/t20200412_6341319.htm.
[3]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农办科[2021]18号[A/OL].(2021-06-11)[2022-03-14].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2106/t20210625_6370335.htm.
[4]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程:DB13/T 5340-2021[S].石家庄: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1-5.
[5] 刘克明,马林,尤宏争,等.3种养殖模式下北极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34(3):387-392.
[6] 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2021)[J].中国水产,2021(10):35-41.
[7]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农渔发[2011]16号[A/OL].(2011-10-20)[2022-03-14].http://www.moa.gov.cn/nybgb/2011/dshiq/201805/t20180523_6142898.htm.
[8] 常冬梅.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