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郭子宇,鲁耀鹏

摘要:整理了前人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免疫增强剂、环境因子和运输方法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活体运输的影响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免疫增强剂;环境因子;运输方法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被称为“小龙虾”,是较为重要的养殖虾类,在我国养殖范围非常广、产量极高、规模巨大,《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国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总面积为173万公顷,养殖产量达到363.36万吨[1]。克氏原螯虾的引种、养殖、销售都离不开长途运输,提高克氏原螯虾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是支撑克氏原螯虾反季节养殖、异地引种、一年多造养殖等新模式的重要手段。

1环境因子

克氏原螯虾的活体运输主要分为有水运输和离水运输,有水运输过程中,水体环境中的温度、总氨氮、亚硝酸盐、pH值和离水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含氧量等诸多环境因子,都能够对克氏原螯虾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产生重要影响。条件适宜,克氏原螯虾的运输成活率高;条件不适宜,克氏原螯虾的运输成活率低。

一般来讲,3 cm左右的克氏原螯虾最适养殖水体环境应为溶氧量在 5 g/L以上, 透明度为40 cm,pH值7~8.5之间[2]。肖玮钰等[3]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8~10 g)最佳生存温度为27~28 ℃,而溶氧量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王源源等[4]在温度(16±1)℃、相对湿度为(55±5)%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44.4±6.5 g)进行空气暴露胁迫后发现,克氏原螯虾的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所受损伤逐渐加剧,在进行活体运输时,空气暴露时间不宜超过36 h。王海锋等[5]在(20±1)℃和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8.7±0.4 g)进行空气暴露胁迫,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不宜在空气中暴露超过18 h,在空气暴露阶段克氏原螯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血糖、肌肉乳酸随空气暴露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活体运输研究中,有学者发现,在保持湿润的环境条件下,该虾离水亦能存活较长时间,所以适宜长途运输,但要注意环境温度变化不宜过于剧烈[6]。李洪涛等[7]分别用高温和低温胁迫克氏原螯虾(15.0±2.0 g)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发现,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细胞显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体质量为(15.0±2.0)g的克氏原螯虾盐度安全值为6.00‰,体质量为(2.0±0.1)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盐度安全值为6.23 ‰,盐度为0~6 ‰时,其成活率较高,生长较快,饲料系数较低;水体盐度过高会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鳃丝造成损伤,一旦盐度超过24 ‰,会对克氏原螯虾的组织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8]。王海锋[9]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6.88±0.14 g)在相对湿度为20%~30%时存活时间最短,为12 h;在相对湿度为50%~60%的时候,16 ℃时存活时间最长(38 h),28 ℃时最短(15 h),表现出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的趋势,因此,幼虾的干露耐受性受湿度的影响更大,高湿度的条件极有利于幼虾长时间存活。温小波等[10]在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37±0.21 g)和成虾(21.59±1.76 g)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中发现,无论幼虾还是成虾,夜间的耗氧率显著高于白天的耗氧率,耗氧率在一昼夜中共有四个低谷值,在进行活体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低耗氧时间段进行。郝晨光等[11]研究发现,在对克氏原螯虾(24.0±0.5 g)进行模拟空运过程中,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温度和含氧量的变化引起克氏原螯虾的应激反应,是影响空运的主要环境因子,可在运输前投喂克氏原螯虾免疫增强剂或者放养后优化暂养环境,以期引种成功。史文竞[12]的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鳃丝在氨氮胁迫下,能量需求增多,以便应对环境变化;高浓度的氨氮胁迫使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对活性氧簇(ROS)的清除速率降低,ROS积累,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

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中,虾的雌雄和规格不同,对不同环境因子变化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活体运输前做好充分准备,不能盲目照搬有关方法。无论有水运输还是离水运输,温度都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离水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是否为密闭环境,大部分情况进行离水运输时,并不是一个密闭环境,这时相对湿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指标;而在克氏原螯虾离水空运过程中,因为处于密闭环境,温度反而成为了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2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水产经济动物的生长率、抗病力和抗逆能力,在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活体运输极易造成克氏原螯虾的应激反应,使得运输后放养成活率降低。探索研发一款能够快速见效、价格低廉的饲料添加剂,对于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乃至整个克氏原螯虾产业健康养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小飞[13]研究发现,不同的脂肪源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克氏原螯虾(5.26±0.10 g),棕榈油∶鱼油∶豆油为0∶6∶0的组别能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亚油酸含量较高的豆油为脂肪源的饲料组,对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能起到保护作用,促进脂质的代谢。冯具攀[14]在对克氏原螯虾(7.74±0.5 g)分别投喂添加了谷胱甘肽、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的饲料后发现,0.30 g/kg 浓度的谷胱甘肽添加组,2.0 g/kg和2.5 g/kg 浓度的黄芪多糖添加组,1.0 g/kg和1.2 g/kg浓度的维生素C添加组能够显著提高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T-AOC,进而提升克氏原螯虾的抗高温应激能力。Sakai M[15]研究发现,大黄蒽醌、绿原酸、黄芩苷和柠檬酸、维生素所组成的复合植物源作为免疫增强剂可通过消除自由基对水产动物的氧化损伤,快速修复机体被破坏的免疫系统,减缓机体对不良环境因子的应激反应。邵光明[16]在对两个月龄大的克氏原螯虾投喂后发现,在19 ℃水温条件下,饲料中维生素A、C、E添加量分别为0.006%、0.02%、0.04%的实验组具有很高的成活率和体重增长率。李昊[17]在对克氏原螯虾(8.02±1.21 g)投喂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寡糖Ⅱ饲料后,进行了3 h的离水运输,下塘暂养2周后检测,结果表明处理组克氏原螯虾的T-AOC、CAT、酚氧化物酶(PO)、ACP和AKP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成活率也显著提升。此外,模拟运输的结果表明,建议武汉地区的克氏原螯虾养殖从业者遴选和运输亲虾时最好选在9月份,同时在保证亲虾质量的前提下就近选择亲虾,减少离水运输时间。诸多研究表明[18],在饲料中添加50~70 mg/kg的大黄素、1%~2%左右的海带粉、5%的果寡糖、200~300 mg/kg的牛磺酸可增强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田立立[19]配制了含有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2.11±0.83 g),60 d后发现120 mg/kg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提高血浆免疫酶活性。

饲料添加剂的类型有很多,如糖类、植物提取物(中草药)、复合免疫制剂等,克氏原螯虾的活体运输大多数时间比较紧,尤其是在售卖过程中,选择一款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见效的饲料添加剂,专门用于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前的投喂,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一般来讲,中草药类饲料添加剂需要投喂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效果更好且残留物少,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对克氏原螯虾养殖从业者来说,从长远角度来看,将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常态化、科学化,不仅仅局限于活体运输时的使用,反而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其它方式

有研究表明[20],离水运输过程中,选择聚乙烯网布的钢筋网箱,运输前在箱内放置水草以保持整体环境的相对湿度,然后均匀放置克氏原螯虾,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克氏原螯虾的运输成活率。徐滨等[21]在水体温度为( 18.0±0.5)℃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MS-222和丁香酚麻醉克氏原螯虾(4.18±0.54 g),发现MS-222对克氏原螯虾无明显麻醉效果,40 mg/L丁香酚可推荐为克氏原螯虾运输时的麻醉剂量,建议麻醉时间不超过4 h。黄志锋等[22]在对克氏原螯虾进行活体运输试验中发现,采用干法运输时,虾苗规格越大,存活率则越高,且雾化处理比淋水处理能更好地提高虾苗的存活率。朱云生等[23]研究表明,先将虾苗在池水中浸泡3~5 min,再放池边2~3 min,反复2~3次,让虾苗逐步适应,可减少鳃丝充血,提高虾苗成活率。但在运输时间超过5 h的情况下,即使严格按上述操作,成活率也普遍低于60%。工厂化育苗培育出的1 cm苗,俗称“牙签苗”,可采用充氧带水运输方法,成活率超过90%,但“牙签苗”直接下田对除清野杂敌害有很高的要求。宋光同等[24]研究表明运输克氏原螯虾(30 g左右)时,适宜采用以下方法:暂养网箱摆放位置正确、展开充分;运输箱内部铺设30%~40%的水草;克氏原螯虾的暂养密度20~25 kg/m2为宜;运输时间不超过48 h;装箱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伤害克氏原螯虾;每个箱子中的克氏原螯虾质量不超过4 kg;中午为了保持环境湿润,需要每个半小时泼水一次;运输时间控制在1 h以内,按照以上方式运输,成活率可稳定在90%以上。赵朝阳等[25]研究表明,在克氏原螯虾离水运输之前,可以采用高锰酸钾代替盐水进行消毒,高锰酸钾不会对亲虾机体造成损伤,还会消灭细菌并消除鳃部黏液,运输中为防止挤压、干燥,可把水草填进运输容器内。亲虾离水的时间应尽可能短,运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6 h,在室内或潮湿的环境下时间可适当延长。

除了把控活体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因子,投喂免疫增强剂之外,采用麻醉运输、尝试运输前对虾体进行处理、合理设计运输装置等方法,都曾在提高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中取得过良好效果。这些方式方法的调整其实都属于间接调整克氏原螯虾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因子,创造其最适运输环境,减少环境变化对克氏原螯虾带来的应激反应,从而达到提高运输成活率的目的。

4结束语

克氏原螯虾的活体运输,目前来讲短时间、短距离的成活率都比较高,如何提高运输之后放养存活率,其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除了销售之外,克氏原螯虾大部分活体运输之后都是要求放养之后有着较高的存活率。此外,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技术要走向成熟,需要综合运用目前已知的各种方式方法,客观分析现实条件,才能找到最切合需求的活体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J].农产品市场,2022(12):30-37.

[2] 王树刚,王树海.黄河三角洲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初探[J].齐鲁渔业,2009,26(1):19-20.

[3] 肖玮钰,刘可群,王涵,等.不同气象条件对克氏原螯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181-186.

[4] 王源源,成永旭,李晨露,等.干露对克氏原螯虾成虾存活、相关代谢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21,17(5):34-44.

[5] 王海锋,成永旭,李京昊,等.干露和再入水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9,15(5):69-76.

[6] 殷悦,严维辉,郑友,等.红螯螯虾研究进展及在江苏的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水产养殖,2018,39(10):9-13.

[7] 李洪涛,周文宗,高红莉,等.盐度和碱度对克氏原螯虾的联合毒性试验[J].水产养殖,2006,27(5):1-4.

[8] 李庭古.盐度对克氏螯虾幼虾毒性试验[J].渔业经济研究,2009(4):37-40.

[9] 王海锋.克氏原螯虾干露胁迫耐受性及应激响应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9.

[10] 温小波,库夭梅,罗静波.克氏原螯虾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18(3):170-174.

[11] 郝晨光,李军涛,张泽龙,等.模拟空运过程中克氏原螯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0):2896-2903.

[12] 史文竞.温度影响下氨氮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和鳃组织中免疫指标的影响[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0.

[13] 刘小飞.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0.

[14] 冯具攀.谷胱甘肽、黄芪多糖和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抗高温应激能力及生长的影响[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1.

[15] SAKAI M.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sh immunostimulants[J].Aquaculture,1999,172(1-2):63-92.

[16] 邵光明.环境和营养因子对克氏原螯虾发育以及性早熟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7] 李昊.离水运输和免疫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成活率影响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

[18] 米少辉,尹欣茹,李军涛,等.免疫增强剂对克氏原螯虾热带引种影响的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21(6):38-42.

[19] 田立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高pH胁迫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21.

[20] 2012年渔业主推技术(六) 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2(11):46-50.

[21] 徐滨,魏开金,朱祥云,等.MS-222和丁香酚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33(4):455-459.

[22] 黄志峰,倪国彬.外力挤压和保存方式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苗种运输成活率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2020,47(4):230-233.

[23] 朱云生,卢玉鹏.稻—虾养殖,如何提高小龙虾苗种成活率[J].渔业致富指南,2019(6):40-42.

[24] 宋光同,丁凤琴,何吉祥,等.克氏螯虾亲本的选购、暂养和运输技术研究[J].水利渔业,2008,28(4):90-91+102.

[25] 赵朝阳,周鑫,徐增洪,等.克氏原螯虾温室大棚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5):275-278.

(收稿日期:2022-06-2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